刘汝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做好教学服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运用心理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运用 心理学规律 优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3-0097-02
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且缺乏学习动机、动力,课堂教学尤其是理论课教学中睡觉现象较严重。对此,教师应拓展教育途径,合理运用心理学规律,使之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
一、运用首因效应,精心设计第一次课,增加课程吸引力
(一)何谓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根据首因效应,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上第一次课时,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会给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第一次课,增加课程吸引力
1.把握学生的心智水平
教师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换位思考,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二是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三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
2.合理使用教具
教师要认真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要明确教具的使用目的,应考虑教具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
3.挖掘教材、利用教材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4.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如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等。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
5.选择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6.生成师生问题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次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
7.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实物)、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具体而言就是听、说、读、写、算、问、画、演、唱。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活动方式。
8.优化教学语言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激情诱趣的“入课语”;启发思维的“设问语”;承上启下的“过渡语”;点拨解惑的“讲解语”;画龙点睛的“总结语”。教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力量。
二、运用期待效应,激发学生潜能
(一)何谓期待效应
期待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根据期待效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予满怀期望的激励,使学生得到异乎寻常的进步。
(二)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热爱、关注和期待,尤其是对一些智力平平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时常用一个满意的目光、激励的动作去鼓励他们,给他们传递“我能行”“我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使其学习时加倍努力,激发其潜能,因而取得好成绩。
三、运用遗忘规律,及时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何谓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H.Ebbinghaus)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人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的,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样的,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不复习,只是到了考试临近时,才“急时抱佛脚”,匆匆地进行复习,这样做当然学习效果不好。
(二)及时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向学生介绍记忆的知识和方法,要求学生做到:
1.及时复习,较多地复习,防止在学习后立即发生遗忘,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复习时,单纯一遍遍阅读的效果并不好,应当在材料还没有记住之前就不断地试图回忆,可提高复习效果。
3.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可用阅读、背诵、问答、整理笔记、比较、练习等多种方法,让信息通过多种感觉通道到达大脑皮层,对同一内容建立广泛联系,加强记忆。
4.通过操作活动促进记忆。对一些单纯用阅读很难记住的材料,可以把活动和操作参与到这些材料的记忆中去。如学习画画。
四、运用从众心理,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一)何谓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conformist mentality),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
(二)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设法建立起具有良好风气的班集体,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在其中从众、依从。在良好风气的影响下,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过程向深入发展,遵从的态度结构也将随之逐渐建立起来。此外,还要注意建立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加强正确舆论的引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的运用,要教好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运用心理学规律,因材施教,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学会学习[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1).
[3]朱慕菊.走進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责任编辑 楚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