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教学走向『平面化』

2017-08-09 09:55张晓华
师道(人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陌生感平面化魏王

张晓华

不要让教学走向『平面化』

张晓华

近日,在校内教研课观摩中,一位青年老师执教的是 《惊弓之鸟》一课,在教学中,针对文中更羸与魏王的三次对话,老师的教学大致是:分组读对话,说出从对话中你提取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对话中的主要意思:更羸许诺,魏王怀疑;更羸示范,魏王吃惊;魏王奇怪,更羸解释。最后,再分组读这三次对话。从表面看,老师的教学重点指向于内容理解,并关注了课文朗读训练。可是作为一名听课者,我的最大感受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指令走,既没有学习的热情,也没有学习的创造性,课堂学习的过程缺少生机活力,也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彩展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样的课堂,让教学走向了 “平面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节重复,教学气氛单调,教学节奏机械,教没有层次,学没有生成,这就是课堂 “平面化”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看不到语文学习的趣味,也没有老师教学的匠心,满足于就文本讲文本,就内容讲内容,不关注教学的艺术,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实效,教学任务也许是完成了,但语文学习的真正快乐却无从谈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在进行 《惊弓之鸟》这一课三次对话教学时,可以运用演读的方法,即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读,通过表情、语气、动作将 “更羸” “魏王”的对话读出来,既要再现出文中写出来的对话提示语表现出来,还要通过学生想象,让人物说话更生动,这样给了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的时间,课堂完全成了学生的主阵地;其次,由对话知人物,让学生自读对话,说一说能读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在人物语言和动作中找根据;再次,添角色练复述。以一名魏王随行的身份,将现场更羸与魏王的对话转述给不在现场的其他人,这既是练习读这则故事,也是要求学生将课文语言以第三方的视角进行再创造;最后,让学生练习动笔补结尾:听了更羸的话,魏王不禁赞叹道……让学生将魏王这时想说的话表达出来。

可以说,这样的教学处处吸引着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了学生思维的挑战性,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言能力。显然,这样进行教学设计,让教学避免走向“平面化”,而是走向立体化,打通了课堂语言学习内在的联系,学生学得活,课堂效果好。那么,由这一课教学的对比案例,要让课堂教学避免走向 “平面化”,究竟要做到些什么呢?笔者以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要给学生适度的陌生感。不能让教学永远只是一种模式,当学生学习永远只是重复昨天走过的 “路”时,也许学生就缺少了走的冲动。通过老师对教材的优化处理,让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这是学生对象带给学生的陌生感;对教学常规手段的再统整,让教学方法带给学生陌生感;在不同文体的教学中,注意教学策略不同的具体应用,让文体教学课型带给学生陌生感。适度的陌生感,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新鲜感,课堂才能像磁场一样紧紧吸住学生。支玉恒老师深谙其中之道。在教学说明文《太阳》一课时,他让学生写出每段的段意句子后,找出其中的 “小队长” “中队长” “大队长”,从而理清这一篇课文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内心是酸甜苦辣的哪一种滋味。这些课的教学都跳出学生一般课堂学习的模式,带给学生一定的陌生感,因而学生学得格外投入。

二、教学要能注意环节间的变化。教学因为变化才有了节奏,有了创新,有了期待。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每一个教学环节不能一成不变,要力求不断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惊喜。正如以 《惊弓之鸟》案例教学,如果学生每一次对话都延着 “朗读——提炼——朗读”的顺序进行学习,那学生的思维就会慢慢停止碰撞,智慧的火花怎会不时闪现呢?薛法根老师在教学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第一环节是让学生进行填空,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结果又是如何的;第二环节是在朗读汤姆钓鱼相关语句的基础上,给学生一组词语,说一说钓鱼的过程;第三环节结合放鱼的经过,感受人物的心情变化过程;第四环节,师生进行表演,在现场对话中揭示课文道理。可以看到,薛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相同,富有变化,也就让每一处学习都让学生充满期待,同时,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生动的,丰富的,因而避免了教学的 “平面化”。

三、教学要能突出能力发展的综合性。虽然,在进行教学思路的预设时,我们要追求简单,但在具体内容教学的预设计,我们不能求简,而是在丰富性上做文章。要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上出课堂的细致化,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性。换句话说,在教学中,要能将学生 “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综合起来考虑,体现出学生在综合的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全面的语言能力。比如以上 《惊弓之鸟》的改进教学,就是聚焦三次对话,将学生的语感素养提升、思维聚合训练、语言积累内化和情感认知发展等方面都进行了巧妙整合,对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再举一个教学案例,北京名师王文丽老师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4、5自然段中环境描写的语句时,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二是感受美好景色带给自己的心情,三是体会文中阿炳的内心情感,寻找原因,四是发挥想象,描述阿炳可以经历的生活艰辛,五是再次回读环境描写语句,发现景色描写背后表达的深沉情感。可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王老师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引领学生由浅入深感受景物背后情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多元的,也是深刻的。这样的教学也是立体而有深度的。

不要让教学走向 “平面化”,其实质就是让课堂教学更加多元,更有价值,让学生从我们的语文课堂中真正收获语文能力的成长,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陌生感平面化魏王
三人成虎
如何看待谎言
幸福的“加”
背道而驰
中国当代油画平面化表现形式的美学思想及意义
追求有价值的“引导”
浅析被误读的私摄影
当代油画创作平面化追求探析
当代抗日影片中的日军形象
三人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