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馨逸 刘家辉 陈芳园 曾乙洋 姚慧云 刘盈盈
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推拿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蒋馨逸 刘家辉 陈芳园 曾乙洋 姚慧云 刘盈盈*
吉首大学医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有效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局部压痛、功能障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大学生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部;推拿;手法;刺络拔罐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s,MPS)是一种以慢性肌肉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且伴有一个或多个疼痛触发点为特征的软组织风湿病。其主要机制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局部粘连挛缩引起的长期疼痛,经久不愈[1]。该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最常发生在损伤之后,主诉多为慢性疼痛,症状剧烈时可对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迄今为止,MPS 仍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3],但中医对于治疗MPS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运用刺络拔罐与推拿相结合治疗大学生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0月有颈肩部肌肉疼痛病史,并且疼痛时间超过1d,年龄在18~26岁之间的吉首大学在校大学生6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0例,女3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22±3)岁;病程1~12周,平均病程(5±3)周。治疗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3)岁,病程1~15周,平均病程(7±3)周。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4]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主要标准:①主诉区域性疼痛;②主诉疼痛或触发点牵涉痛的预期分布区域的感觉异常;③受累肌肉可触及紧张带;④紧张带内的某一点呈剧烈点状触痛;⑤在测量时,存在某种程度的运动受限。次要标准:①压痛点重复出现主诉的临床疼痛或感觉异常;②横向抓触或针刺入带状区触发点诱发局部抽搐反应;③伸展肌肉或注射触发点缓解疼痛;④疼痛程度常与不良姿势、感受寒冷及过度劳累等有关。证候分型属风寒湿邪致经络气血阻滞,伴恶寒怕冷,舌淡苔白,脉弦紧。若满足5个主要和至少1个次要标准,才能确诊为MPS。
1.3 纳入标准 符合MPS的诊断标准; 年龄在18~26岁; 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接受并坚持本治疗方案者。
1.4 排除标准 年龄<18岁或>26岁; 合并各种颈肩部急性软组织损伤、胸椎病、风湿病者;近期有使用其他方法治疗或服用其药物;不符合纳入标准,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5 治疗方法
1.5.2 治疗组 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推拿手法同对照组。刺络拔罐法。刺络选穴:以阿是穴为主穴,随症可加用患侧风池、大椎、肩井、曲垣穴等穴。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先推按被刺穴位部位(多在肩井穴或曲垣穴附近),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进行散刺,可刺4~6下,以局部微出血为度,随后在散刺部位施拔罐术,留罐5~10min,记录好时间。起罐后擦去血迹,再用碘酒棉球将局部擦净消毒以防止感染(治疗后叮嘱患者当日禁沐浴)。刺络手法操作标准均参照新世纪第四版《刺法灸法学》教材内容[7]。在推拿手法操作治疗4d后进行1次刺络拔罐治疗,即5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两组共治疗3个疗程。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颈、肩胛部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压痛不明显,活动自如;显效:颈、肩胛部疼痛消失,可有肩背酸重感或颈部转到近极限时颈项部有轻微疼痛,颈部活动不受限;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纤维炎性结节缩小,压痛减轻;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
1.7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肩胛部疼痛症状和体征,观察压痛减轻情况、运动关节活动情况。治疗前后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直观疼痛模拟量表[8](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定。用一条长度为10cm的标尺,其一面有10个刻度,左端“0”表示无痛,右端“10”表示极度疼痛,让患者指出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然后医者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读出分值为其评出分数。再根据VAS分值可对患者评价出疼痛的程度: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对治疗前后评分分值进行比较。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在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肌肉疼痛。中医将其归于“痹证”、“痹病”范畴。《千金方》曰:“诸痛皆由气血壅滞,不得宣通”。由于素体虚弱,易感受风寒湿邪侵袭肌表腠理,致使气血凝滞,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施行刺络法于局部病变部位,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佐以火罐的负压和温热作用,有助其凝滞不通的淤血放出,促进血液流通[9],改善瘀阻的微循环,使鲜血进入到疼痛的部位,促进血浆中炎性因子、代谢物的排出,消炎止痛[10]。同时,针刺可抑制大脑皮层疼痛中枢,阻断神经递质受体的传导,增强镇痛作用[11]。
《素问·长刺节论篇》提及“病在筋,筋挛节痛”。气血经脉淤阻日久则导致肌筋挛缩,僵硬成节,肢体关节屈伸不利。因此患者多伴有一定程度的肢体关节活动受限以及患处条索状纤维结节物质。推拿手法可在不破损局部肌肉的情况下通过对局部肌肉的按揉挤压作用,达到缓解肌肉痉挛,软化或消除结节、条索、松解或剥离粘连,这是其他疗法所不能及的[12]。
《灵柩·筋经》主张治疗痹症取穴应“以痛为腧”。不通则痛,其不通之处,往往是阿是穴所在[13],故本疗法多以阿是穴为主穴。通过针刺及推拿治疗,行气活血,起到通的作用,以达到治痛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治疗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气血经脉闭阻为痹症之本,肌筋挛缩为之标。笔者针对单纯推拿治疗存在易复发、治疗时间长,远期疗效不满意等问题,配合刺络拔罐法从根本上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改善筋膜粘连和炎性环境,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治疗与保健作用并举,疗效较好。此外,推拿配合刺络拔罐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服用药物进行镇痛,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1]杨小存,程英武,孔令军,等.中医推拿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点和优势[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60-61.
[2]丁相东.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及其研究概况[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3]肖征宇.重视软组织风湿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12(6) : 361.
[4]韩琤琤,张金声,周维金,等.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断[J].中国民康医学,2003,25(10):103-1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02.
[6]王富春,马铁明.刺法灸法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7]赵毅,季远.推拿手法学[M]. 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8] 刘霞.温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3):63.
[9]赵鸿.拔罐联合针刺激痛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4,39(4):324-328.
[10]魏稼.刺络放血法临床应用[J].江西中医药,1987(1):1.
[11]张吉,张宁.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1):72-75.
[12]周超,张俊,吉登军,等.从经筋理论探讨项背部肌筋膜炎推拿治疗[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12):907-909.
[13]章小平,林雪霞,李海朝.阿是穴止痛机理的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57.
Effects Observation of Manipulation, Blood-letting 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reating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of Neck and Shoulder
JIANG Xinyi LIU Jiahui CHENG Fangyuan ZENG Yiyang YAO Huiyun LIU Yingying*
Jis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Jishou 4160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ssage and cupping therapy on the pain syndrome of neck and shoulder.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ain syndromes of neck and shoulder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ssage therap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pain, local tenderness and dysfuncti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ayonet cupping therapy on the pain syndrome of neck and shoulder is better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Neck and Shoulder Massage; Manipulation; Blood-letting Puncture and Cupping
吉首大学2016年度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JDYXCX201605)。
蒋馨逸(1996-),女,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E-mail:1054257666@qq.com
刘盈盈(1985-),女,助教,执业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理论及临床研究。E-mail:LYY9777@163.com
R246.2
A
1007-8517(2017)14-0117-03
2017-05-11 编辑:梁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