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流传过的“谣盐”,你信了几个?

2017-08-08 03:02赵利根
中国盐业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中盐碘盐钠盐

■ 赵利根

这些年流传过的“谣盐”,你信了几个?

■ 赵利根

食盐虽小,谣言不少。

这些年,从食盐本身的质量,到食盐的添加剂,再到经营食盐的组织、机构和制度,都曾成为“谣盐”混淆视听的目标。

近期,笔者仔细整理了这些年流传过的“谣盐”,从事盐业工作的同行,你曾经相信了几个?

“谣盐”一:海水被污染,海盐不能吃,吃碘盐防辐射

“谣盐”解毒:这是“谣盐”史上最经典的案例,轰动全中国。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事故。3月16日,浙江等沿海省份开始出现传言,海水受到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等,部分民众开始抢购囤积碘盐。3月17日,抢购潮一夜之间席卷全国,当天全国日销量37.1万吨,是平常销量的15倍,各类购盐奇闻满天飞,有人居然一次购买了1万多斤,不知道要吃到何年何月。当时的中盐总公司反应异常敏捷,当天中午即发出三点声明,一是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二是盐价受国家管制,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将受处罚,三是碘盐预防核辐射没有科学依据。在媒体的大力宣传下,“食盐抢购风潮”在短短四天后即告平息。

在所有“谣盐”中,碘盐防辐射的说法最不值一驳,却造成了空前绝后的影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几乎无一幸免。抢购暴露出国人的轻信和从众,实该认真反思。

“谣盐”二:碘盐致病、碘盐致癌

“谣盐”解毒:这是迄今为止最具争议性的“谣盐”。2009年8月,南都周刊发表文章《全民补碘15年:碘盐致病疑云》,以一些地区甲状腺疾病病例大幅增加为例,提出一刀切的加碘政策应该调整。此后数年,多家媒体先后报道类似观点,国家也调整了食盐加碘含量,并推出了方便购买无碘盐的措施,但关于碘盐致病、碘盐致癌的“谣盐”却四处流传,源源不绝,即使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仍不时见诸微信公众号。近几年,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几乎每年都要出来辟谣,解释吃碘盐和甲状腺癌无关,如果不吃碘盐,那么碘缺乏的风险仍然很高。

关于此条“谣盐”,笔者总结归纳如下:

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长期缺碘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我国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严重缺碘,需要持续补碘,即使是沿海一些富碘地区也要吃碘盐。

2.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上升,与高脂肪高热量、肥胖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环境、压力等因素有关,也与科技进步有关,很多过去难以发现的甲状腺肿瘤早期被发现,呈现在发病率统计中是上升的。

3.通过食盐加碘来补充人体碘含量在欧洲已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从未发生过造成人群碘中毒、碘过量或是其他损害健康的一些情况。国内外相关研究至今没有发现碘盐和甲状腺癌高发有关系。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多次出来“解毒”,但余毒未消,这条“谣盐”至今仍不乏拥趸,这一点,从目前市场上无碘盐大受欢迎就能看出来。

“谣盐”三:食盐添加剂堪比砒霜,会灭种

谣盐解毒:这是一则流传有些时日的谣盐,近日又公然出来招摇过市,有一个公号发了一篇文章《食盐里面添加亚铁氰化钾!这是要灭种的节奏吗?》,文中称“烹饪食物的时候,食用盐遇高温有可能会使亚铁氰化钾分解成氰化钾这种剧毒物质,在10秒钟内能使人丧失意志,几分钟内可以毒死一人”,而且发达国家不用亚铁氰化钾作抗结剂,中国向G20峰会提供的特供盐也不含亚铁氰化钾。

针对这则谣盐,央视消费主张专门做了一期节目来辟谣,小编总结归纳如下:

1.亚铁氰化钾作为食盐抗结剂,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含量极低,每公斤不超过10毫克,长期食用含亚铁氰化钾的食盐并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

2.亚铁氰化钾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会释放有毒氰化物。如果要分解,需要在400摄氏度下完成。平时,我们在家里做饭的时候,到200摄氏度,菜就已经要烧焦了。即使食盐中亚铁氰化钾在高温状态下,真的分解出了氰化钾,想要达到让一个成年人中毒的剂量,大概需要一次性吃几十公斤的盐,估计早就被齁死了。

3.根本不存在特供盐,国家一些大型活动,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G20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使用的盐都是含有亚铁氰化钾的普通食盐。

4.无论是在国内销售的进口食盐还是国外超市的洋品牌食盐,大都含有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钠这样的抗结剂。

“谣盐”四:“臭脚盐”含有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有毒有害不能吃

“谣盐”解毒:这则“谣盐”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则由所谓公家人推动的“谣盐”。“谣盐”的源头,是两家不负责任的省级检测机构,“谣盐”的爆点,是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2017年5月2日播出的《“脚臭盐”臭在了什么环节?》,“谣盐”的大力传播者,是各地大大小小的盐务管理部门和没有判断力的地方媒体。这么多具有公职身份的机构和人员参与到一场“谣盐”的空前炒作之中,实为多年来闻所未闻之事,也凸显了当今盐业改革触动利益之难。笔者在微信号咸想淡说系列文章中已经解释得很清楚,就这则“谣盐”,总结归纳如下:

1.常温下硫化氢是一种气体,很容易散逸。井矿盐生产经过高温高压蒸发结晶过程,硫化氢很难留存。

2.所谓食盐里检测出亚硝酸盐的说法站不住脚。江苏检测报告检出的0.2mg/kg含量,远低于国家控制标准,江苏自己生产的井矿盐亚硝酸盐含量高达0.69mg/kg。

3.所谓“臭脚盐”中的异味物质,主要是12种有机酸,是国家标准里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没有危害。

4.有关地方盐务部门大力宣扬“臭脚盐”含有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与盐改触动利益有关,他们希望通过妖魔化外地食盐、恐吓本地消费者来保住自己曾经拥有的垄断利益。

“谣盐”五:低钠盐是送命盐

“谣盐”解毒:这是一条被北京食药监部门列入十大食品谣言的“谣盐”,不仅在北京,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多有流传。其源头是网上广泛流传的一条医生微博,“转肾内科同事的微信,这个很重要,尤其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急诊的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都是用低钠盐,因为低钠盐比普通盐贵,认为贵的就是好的。我们肾脏科的医生,天天讲,就买最便宜的雪花盐,不能买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恐怕一般的医生也不知道,或者也没有注意,只有肾脏科的医生特别重视!”

1.据医学专家介绍,低钠盐中氯化钠的含量比普通加碘盐低,在降低钠含量的同时,提高了钾的含量。因此,低钠盐又叫低钠高钾盐,在保证口味的同时,有助于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正常人群来说是一种更健康的盐。

2.卫生部门有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3.4克,超过标准2倍多,农村地区更是高达16.5克。为了遏制越来越多的居民由于吃盐多而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病,北京市发起“限盐行动”,同时推广低钠盐,使健康和美味兼得。

3.严重的肾病患者应慎食低钠盐。肾病患者本身血液中的钾排不出去,如果再吃低钠盐则有害无益,但称其为“送命盐”,则言过其实,健康人的肾脏能够保证钾的正常代谢,只要是正常的摄入量,低钠盐里的钾含量不会导致高钾血症。

“谣盐”六:这牌子的食盐千万别再买,吃了要你的命

“谣盐”解毒:这是典型的针对行业领导品牌进行污蔑、诋毁的“谣盐”,在食盐放开竞争前后才出现,但用心险恶。去年7月,哈尔滨市破获一起自1996年以来黑龙江省最大的制贩假盐案件,捣毁6处制贩假盐窝点,查获小包装食盐32.56吨、工业盐和饲料添加剂300余吨;伪造的小包装袋174.9万个、伪造包装袋可包装672.9吨假,轰动一时,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媒体纷纷报道,不料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链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炮制“紧急通知:别买这个牌子的食盐!性命攸关!”等耸人标题,利用微信和网络散播,企图对被假冒的食盐品牌造成负面影响。今年6月,注册地位于广州的公号健康36式故伎重施,发出一篇“注意!这牌子的食盐千万别再买,吃了要你的命”,很快就被网警查处。

此种“谣盐”太过下作,完全没有技术含量。今后各位如果看到此类吓人标题,直接举报就是了,负责任机构一般是不用这种标题的。

“谣盐”七:盐改可怕的不是涨价而是美国控制

“谣盐”解毒:这是网上著名左派张宏良炮制的“谣盐”,他就盐改发过多篇文章,比如《盐业专营变私营——当今中国改革简直疯了 》,还有一篇叫《盐改可怕的不是涨价而是美国控制》,主要的思想就是反对盐改,盐改会造成美国对盐业的控制,典型的美国阴谋论。在文章中,这位老先生说,“就在发改委宣布食盐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的同时,美国最大的莫顿盐业公司开始了对中国盐业市场的大规模扫荡,分别与中国各个地方政府签订合资协议,获取当地的盐业经营权。由于是美国一家盐业垄断公司与中国各个地方分别签署合资协议,最终结果必然是美国莫顿盐业公司控制和垄断中国整个盐业市场。”、“一旦落入外敌之手,很容易通过各种手脚,把人人离不开的食盐变成毒盐,将整个民族置于死地。”

语不惊人死不休,“谣盐”一大特征正是如此。由于太过耸人听闻,此“谣盐”似乎没有掀起太多风浪。

小编不知道他在写文章之前有没有哪怕百度一下中国盐行业情况,在这里再给他普及一下:

1.目前中国近300家制盐企业、2000多家批发企业,国有企业占绝对多数,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至于外资,只有上海莫顿和四川久大,有外资成份。即使盐改后,也只有江苏盐业等企业与日资、英资传出合作。

2.莫顿除了与中盐上海公司有合作外,目前未听说他与中国各地政府签了什么协议。上海莫顿主营高端进口食盐,价格较高,销量一直不温不火,占比可以忽略不计。

3.近年来,中国进口盐增长较快,但绝大部分为进口工业盐,进口盐来源地主要为印度、澳大利亚和墨西哥,并非美国。

“谣盐”八:海盐中塑料微粒最多,吃盐等于吃塑料

“谣盐”解毒:这是一则出口转内销的“谣盐”。2015年10月29日,美国《科学美国人》月刊网站报道,华东师范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分析了中国各地超市中购得的15个品牌普通食盐进行分析发现,这些食盐中都含有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其中,海盐中的最多,每磅约有1200粒,比湖盐平均高3倍,比井盐高7倍。这一消息被参考消息翻译转发,引起国内媒体关注,一些人趁机传谣,海盐不能吃,要吃矿盐。

报道出来后,多家媒体先后辟谣,中盐集团当时回复称,2014年西班牙加的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塑料废料在全球海洋漂浮,覆盖面积达到88%,极易被各种海洋动物误作饵料吞食而进入食物链,因此人们常吃的海产品中的塑料微粒含量有可能比海盐中还要高。欧洲人平均每人每年吃贝类摄入的塑料微粒为1.1万粒,而本文将塑料微粒污染直接指向海盐,观点缺乏公正的态度。“谣盐”源头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道季教授表示,《科学美国人》报道有关数据严重失实,原文中海盐每千克最高为681个,报道却为约每磅1200个(应为每磅308个),与论文中的数据和观点不符。塑料微粒无所不在,比如蜂蜜中每千克最高达400个,加拿大养殖贻贝每千克软组织中最高达1.3万个。而相比之下,从食盐中获取的塑料微粒微乎其微。

对于这则被误读的科学研究,笔者解释如下:我国海水制盐要经过自然结晶、水洗、粉碎、筛选等多道工序,即便有塑料微粒进入食盐,也只是微量存在,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的可能性极小。

“谣盐”九:中盐是垄断集团 通过食盐计划赚钱

“谣盐”解毒:在食盐改革方案出台之前,此类“谣盐”曾经十分活跃,当时的中盐,不便就盐改发表意见,对待媒体采访十分慎重,各家媒体急于采写报道,只能道听途说,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刻画中盐,于是就有了中盐是垄断集团,中盐统管全国盐业公司之类的“谣盐”,一些行业颇多交集的所谓知名人士也故意混淆事实,污名化中盐。以2014年4月凤凰财经刊发的《起底中盐总公司》为例,该文直称“中盐既是市场上的玩家,也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在食盐分配计划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之前,中盐负责编制计划。一位长期关注盐业案件的律师邹佳莱称,中盐拿计划就是拿钱。”、“这种获利途径变成:盐矿生产企业给中盐的价格是500块,中盐给各省市的时候就到了1000块,各个省市的盐务局再发到地方上,可能就是2000块,最终到人们手里可能变成了3000乃至4000块了。”2014年华夏时报的一篇报道中也提到,“食品专家董金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盐集团是垄断性质的企业,由中盐控制盐质量、价格、检测标准等,这导致盐的价格很高。”

这类“谣盐”的实质,不过是当时一些急于推动盐业改革的企业或人士,需要编造出一个面目可憎的靶子来供人抨击罢了,中盐因为身份特殊、块头太大不幸中枪。盐改方案出台后,媒体报道再也不提中盐垄断之事,反倒开始感叹,中盐的产品也进不了有些市场,跨省卖盐真心不易。此一时,彼一时,世事真是变幻莫测。

虽然“谣盐”已成往事,笔者还是愿意作出以下解释,以免混淆是非。

1.不管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中盐都不是一个大一统的全国垄断企业,中盐食盐批发企业只分布于全国不到10个省份,改革前,大多数省份中盐是无法进入的。

2.改革前,中盐受发改委委托,编制食盐计划,不过是卖个苦力,起收集整理的作用,计划提报当时依然在各省盐业公司,盐业生产企业与批发企业直接对接,不存在盐矿将盐卖给中盐,中盐倒手卖给各盐业公司的情况。

3.改革前,食盐价格是国家管控,价格高低由各地物价部门说了算,盐价高的锅,中盐不背。

笔者善意提醒一句,今后看到涉盐言论,做到一看二想三问,略作调查,多数“谣盐”都会不攻自破。

(作者单位:中国盐业总公司)

(编辑:李红艳)

猜你喜欢
中盐碘盐钠盐
钠盐添加剂对制备碳化硅的影响
“低钠盐”和“无碘盐”选吃有学问
在水一方
心中的党旗
五彩山谷
雪花
低钠盐=送命盐?
“碘”亮人生共享健康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