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文
“食以味为先”调味品齐走“高端路”
■ 王建文
“食以味为先”,我国有着庞大的餐饮市场,同时也存在庞大的调味品市场。随着消费水平提高,健康、安全、高品质的调味品,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今年初,天津独流镇调料造假事件的曝光对行业影响巨大。调味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话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高品质调味品的市场发展将得到有力支撑。而那些粗制滥造的调味品企业无疑将寸步难行,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四川省川菜调料商会秘书长刘君贵表示。
据UBSEvidenceLab调查显示,愿意为健康安全的调味品支付更多的消费者占比超过40%。专家分析,以价格分类,12元以上的超高端酱油在未来至少有4倍以上的增长空间,8—12元的高端酱油更是未来酱油产品升级的主要方向。低端市场规模将会逐步萎缩,形成需求分流上移的趋势。行业向高品质调味品发展是大势所趋,然而,拥有能制造高品质产品技术的调味品企业却屈指可数。正是因为空间大竞争小,高端调味品市场已然成为调味品市场中的“蓝海”。
顺应调味品行业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各调味品公司也积极求变,在尚属“蓝海”的高端调味品市场中寻求发展。以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为例,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健康调味品第一品牌”,千禾味业率先推出了“头道原香”、“东坡红纯酿”等一系列无添加和有机高端产品,并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记者在北京各大超市走访了解发现,在超市调味品货架上的产品琳琅满目,种类越来越多,细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很多产品包装上标注着“纯天然”“零添加”“不含防腐剂”等字样。在采访过程中消费者翟女士表示,过去做饭比较注重色、香、味,但是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理念开始转变,现在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一日三餐中,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些调味品了,所以在挑选产品的时候也更加注意调味品的“健康度”,哪怕价格稍微贵一些,也会选购这些“高端”的调味品,因为用着放心。翟女士说,希望可以调味品的创新可以做一些不加味精的高端产品,也可以做一些不加防腐剂不加香精的调味品。由此可见调味品行业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健康追求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消费趋势的不断变化,调味酱产品发展的态势良好。调味品企业纷纷在调味酱类产品上加大投入与研发。在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燕撰写的《中国调味酱产业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分析》一文中显示,经中国调味品协会的市场分析,我国调味酱需求近年来呈现出地域限制被打破,国际化口味增多的趋势。仅以华南地区为例,除了传统的广东叉烧酱、沙茶酱、XO酱、海鲜酱等产品销量增长之外,近年来还崛起了华北的大酱、黄豆酱,华中的香菇酱,西南的辣椒酱,甚至还有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的风味酱制品。
上述“调味酱产业分析”显示,目前在调味酱产品加大投入的品牌企业中,发展较好的有海天味业、李锦记、天津利民、安庆胡玉美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2014年调味品行业的收入由852亿元增长到264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8%。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餐饮同步增长了11.7%,这是继2012年之后,国内餐饮再度恢复双位数的增长,势必同时带动调味品的加速增长。
根据全球最大的调味品行业生产销售企业海天味业刚刚公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去年营收达到112.94亿元。与其他行业相比,调味品行业周期性特征并不突出,无论是在餐馆吃饭还是在家里做饭,调味品总是少不了。而根据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国酱油人年均消费约3.7公斤,是邻居日本或其他习惯消费酱油的东方国家及地区的30%—50%,市场空间仍很大。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观念也在悄然改变,人们对于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也越来越追求品质化、个性化。
随着盐改的不断推进落实,记者发现在市场上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品盐类产品:如“100味”米饭香润盐、青翠炒菜盐,泡菜盐、海盐、竹盐、岩盐等,即针对盐的用途进行了更加精细的细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个性化用盐需求。
(来源:消费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