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根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方法进行综合论述,以期能够提升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综合水平。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运用
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自然学科。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的传统课堂中依然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会造成教学实际与生活脱离,不但不利于学生良好地认知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更是降低了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于生活的能力,这与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不相符合,更是违反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化抽象为具象
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高年级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存在理解不清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数学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记忆相关数学知识,这是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突出优势之一。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实践学习的能力
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提升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以及数学应用能力,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数学的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在生活中寻找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也存在着课堂学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是每个教学工作者都在考虑的问题。实际上,生活情境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在进行加减教学活动时,很多学生对于数字不敏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兴趣,计算起来也较慢,这样往往就会耽误老师的教学进度,这时教师应该学会转变一下思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来进行代入式教学。
例如,教师在进行加減法教学时可以问学生,大家有没有自己去超市买东西的经历?有些同学说有,有些则会说没有,答案不一。然后老师又问,那么,同学们想跟老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吗?举手!这样大家都会十分踊跃地报名参加。然后老师会给每个学生指定购买的物品方向与种类,最主要的是价格不能够超过10元,以此为要求带着学生一起逛超市,尽管大家平时经常逛超市,但是却从没跟学生一起去,所以热情很高。在超市中大家一起寻找商品,记录价格,很多学生还拿出草稿纸计算,以求在10元以内买到更多的东西,最后结账时也都拿着自己购买的东西给同学和老师展示。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学,不但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解决了教学环节中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性的问题,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还掌握了一些生活常识与技巧,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理性生活的习惯。
2.情境融入生活,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情境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这与基本的填鸭式教学具有明显的不同。尽管生活中处处都能够接触到数学,但是由于缺乏联系性教学,很多学生都将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自动划上了界限,从而降低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进行平均数的教学时,教师首先问同学们有没有游过泳,有的说去过,有的说没去过,然后老师就会告诉大家,假设小明的身高为1.7米,在野外野营的时候看到水池边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平均水深为1.6米,小明思考了一下自己的身高应该足够了,所以没有危险,但是这个时候小红阻止了他,大家觉得是为什么呢?讲到这里,学生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野外游泳池里有鳄鱼,有的说水深是平均数,所以有的位置深度会很大,有的则会很浅,所以依然会有溺水的风险。通过课堂情境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平均数的相关含义,同时也更加了解了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不但能够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以及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了知识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10-112.
[2]李本芳.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9):151,153.
[3]李清水.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