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丽,张 芳,罗春美
急诊科脑卒中患者预见性护理的临床观察
曾 丽,张 芳,罗春美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浙江 绍兴 312000)
目的 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系统探讨。方法 将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是否开展预见性护理分成探究组(57例)和对照组(48例);均进行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探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能快速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深远。
急诊科;脑卒中;预见性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就是一种超前性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依照疾病的变化规律及特征,预判临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护理对策[1-2]。在急诊科室实施预见性护理,在提高急性患者抢救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将本院急诊科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此次临床观察分析中,均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根据是否开展预见性护理模式,分成探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7例和48例。探究组:男32例,女25例;42~78岁,平均(61.7± 3.2)岁;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44~76岁,平均(60.8± 3.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送入急诊科后进行对症救治,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健康宣教、协助患者调整体位、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及下床活动指导等。在此基础上,探究组根据患者实际实施预见性护理:
(1)不良事件。①坠床、跌倒预防。患者送入科室之后,护理人员需当即对患者意识、语言能力、感觉、运动等进行全面评估,对易出现坠床、跌倒等患者,要纳入到高危人群中,并需要在患者信息表、床头卡等标出显眼警示,让护理人员加以重视,在日常护理中对此类患者的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好交接班,严谨发生意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房环境,易跌倒场所,比如:厕所、楼梯等,使他们加以重视。②导管脱落预防。护理人员须在床边交接班,并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留置管道的有关知识宣教。对于烦躁者要按照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必要情况下还应进行保护性约束措施,避免发生无意识拔管。
(2)肺部感染护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必重视并强化患者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如患者无消化道出血表现,可适当鼻饲流质食物。鼻饲后,协助患者维持既有体位1~2 h,以免胃内容物反流而出现误吸。同时,要把患者头部适当提升到15°~30°,以确保患者呼吸顺畅,维持稳定的脑部血流量。如患者意识障碍,则要加强口腔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清除其口腔残渣、分泌物、呕吐物等。另外,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和深呼吸方法,确保肺部充分伸展。护理人员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3)下肢血栓预防。①体位护理,在患者活动期仰卧体位时,需要用软物垫在患侧下肢,高出床水平面15~25 cm;往健侧侧卧位时,要屈健侧下肢,患侧下肢伸展置于健侧下肢上;禁行患侧侧卧位,以免健侧压迫患侧。②加强下肢监护。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下肢变化,每日需要测试下肢皮温和下肢周径,并妥善记录,再进行横、纵向对比,以掌握是否肿胀。同时,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如果患者突发胸痛、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的,必须警惕可能发生肺栓塞的危险。
(4)褥疮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因丧失感觉,某些部位局部营养不良,即便是中度承压,也可能发生压疮。因而,护理人员首要工作就是对患者压疮可能发生部位的肤色进行观察,并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如为高危患者,要创建翻身卡,并应用腰背部翻身垫、手足圈,必要情况下用气垫床。特别是骨隆突处要事先放透明贴加以保护。每2~3 h变换1次体位,动作轻柔,并记录翻身时间。床头交班时,必须检查压疮易发处的皮肤状况。床上用便盆时,要协助提升臀部,不得硬塞、硬拉,避免擦伤皮肤。此外,要避免潮湿刺激,勤擦洗、勤更换。
(5)尿路感染预防。对于排尿困难患者,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详细记录排尿情况。尿失禁患者严禁用导尿管,应定时用便盆,白天2 h/次,夜间4 h/次。对于存在尿潴留患者,必须掌握膀胱残余尿情况,排尿时可以在耻骨上施加一定压力促进排尿。在必要情况下,可用导尿管。导尿操作须严遵无菌原则,应用小型号管。每周需要换两次引流袋,两周换次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在护理中密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坠床、跌倒、导管脱落),同时掌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等。在出院时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很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2.5软件对本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1 两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通过统计,探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治疗过程中,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对照组为23.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通过调查,探究组:很满意47例,满意10例,不满意0例,总满意57例(100%);对照组:很满意35例,满意9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44例(91.7%),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8,P<0.05)。
预见性护理需根据患者疾病的病因及发展变化特征,预估可能发生的潜在性问题,再进行准确、针对的护理判断,目的在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4]。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化护理服务,采取科学、系统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确保脑卒中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让预见性护理始终贯穿在临床治疗中,而临床护理也越发系统、明确,大幅缩短患者入院到治疗的时间,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机[5]。
临床上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肢体功能受限等情况,对环境适应力限制降低,如此出现不安全因素就可能出现不良事件[6]。本研究中,事先对急诊科所有护理人员开展预见性护理有关知识和和技能培训,以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强化其观察能力,能正确及时作出预判,并且具有良好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能迅速明确高危患者并开展针对的预见性护理,将临床不安全因素消除,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探究组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评估,制定可行性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取得良好联系,能早日康复。可以说,预防和康复护理脑卒中临床护理重要发展方向,而预见性护理具备这兼容两者,因而对脑卒中患者更为适用。本研究中,探究组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后者(P<0.05)。可以看出,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提高临床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陈妮,吴显和,毛世芳,等.急诊科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8):1069-1071.
[2] 钟丽霞,林冬梅,钟桂香.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急救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5,5(9):117-118,129.
[3] 刘洋,刘秀秀.预见性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运用的现状[J].全科护理,2015,13(19):1815-1817.
[4] 张雪梅.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窒息中的效果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5,20(4):290-293.
[5] 翁泽华.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8):116-117.
[6] 周洪兰.预见性护理在脑损伤非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4):123-124,12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