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彦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分析故事中猴子捞月失败的原因;
2. 感受故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3. 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说话做事不要盲从;
活动准备:
猴子布绒玩具5个、不锈钢水盆若干(每组一个)、皮球若干(每组一个)、《猴子捞月》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动,游戏导入
1.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
教师和小朋友们玩《请你照我这样做》的游戏:
师:请你照我拍拍手;
幼:我就照你拍拍手。
师:请你照我学小猴;
幼:我就照你学小猴。
……
2.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做了模仿游戏,学会了很多动作。有这样一群猴子,它们也喜欢模仿,但是它们在模仿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边听故事,一边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了解并分析故事情节
1.播放PPT课件,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师:请小朋友们一边听故事,一边想一想:小猴子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结果怎样?
2.再次播放故事,边听边操作体验,分析故事情节。
(1)故事的起因
教师出示一个水盆,当做水井,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说一说,学一学。
师:猴子在井边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猴子说了些什么?
幼:猴子发现井里有月亮。
幼:猴子大叫:“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师:其他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幼:一只大猴子跟着大叫:“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
幼: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一起惊叫:“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
(2)故事的发展
教师出示猴子的毛绒玩具,让幼儿操作体验什么是“倒挂”。
师:当猴子们都以为月亮掉到井里的时候,是谁提出来要把月亮“捞”上来的?
幼:是老猴子。
师:猴子们听了老猴子的话,是怎么做的?
幼: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师:它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捞月亮?
幼:倒挂。
请个别幼儿操作毛绒玩具,将猴子倒挂,说一說猴子倒挂时是怎样的: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
(3)故事的结果
师:猴子们把月亮捞上来了吗?
幼:没有。
师:它们在井里捞到了什么?
幼:井水(笑,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师:它们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幼儿讨论和实际操作,说出多种原因。教师给每组提供一个水盆(代表水井)、一个皮球(代表月亮),让幼儿试一试,看看水中有没有一个皮球(月亮),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联系实际进行谈话:我该怎样做
师:猴子到井里捞月亮失败了,除了不了解水里是月亮的影子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幼:喜欢跟着别人学,自己不动脑筋。
师:你在生活中有跟着别人学的时候吗?你在学的时候有没有思考:我该不该学?我该怎样学呢?
教学建议:
1.大班幼儿已有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分析故事的时候可根据幼儿的学习方式,提供多种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印象。
2.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会发现很多幼儿盲从的例子,教师和家长可以进行收集整理,在适当的时候讲给孩子听,让孩子说一说这样做好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津区白沙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