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平
(长治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我国百强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
王翠平
(长治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发展要素,在各个景区日益关注接待量的同时,我国自2010年开始进行了百强景区的评选活动。文章以2011年到2013年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指标等对百强景区2011年到2013年间分布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之后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交通因素三方面对百强景区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当地人口密度大则百强景区数量多;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则百强景区数量多;当地客运量大则百强景区数量多。它们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百强景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从2001年公布的第一批4A级景区开始,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已慢慢的开始了一场马拉松式的比赛。国家旅游局于2006年3月下发了《关于开展5A级旅游景区创建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为这场比赛又添了一把薪火。2010年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根据旅游景区前一年的接待量的高低首次评选出了百强景区榜。
自从百强景区成立以来,使旅游者对景区的评选推向了高潮,学者冯庆,孙根年等人发表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的《中国旅游百强景区与城市空间分布及地域组合关系》,利用ArcGIS空间定位以二维矩阵分析法,对2011年百强景区与城市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进行研究,发现高级别百强城市与多个百强景区形成地域数量匹配[1]。其次2015年学者冯庆与孙根年在其发表的论文《中国品牌旅游景区驱动因素及形成系数方程研究》中,通过对百强景区和5A级景区以概念模型分析二者数量的比值构成品牌形成率,通过统计比较得出,5A级景区分布较多的省份百强景区分布也较多[2]。刘智兴,马耀峰、李森发表的论文《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空间分异研究》以2010年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利用数学地理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从不同尺度研究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的分布从南北来看,南多北少,南密北疏;从东中西部来看,由东至西数量逐渐减少,密度逐渐减小;同时发现百强景区的分布与人口分布趋同[3]。
通过梳理国内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学者更倾向于用一年的百强景区榜单来研究百强景区的空间分布,更偏向于百强景区形成条件的研究,虽然国内对百强景区的空间分布的研究文献不少,但数据较为陈旧,并且选取一年的百强景区有点单一化,因此,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最新数据,运用城市地理与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均衡指数,论述2011到2013年百强景区空间分布特征,为百强景区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百强景区的成因
中国百强景区是中国旅游总评榜组委会单纯地依据景区前一年旅游接待人数(以售票为准)统计出来的一份位于前一百名的景区名单。此份百强景区名单没有任何限制约束,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反映了景区接待量的多少,从而客观的反应我国国内各景区的发展现状。
(二)百强景区现状
从级别上来说我国百强景区有4A和5A级景区构成,其中5A级景区占据百强景区约75%,4A级景区占据约25%。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级别高的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也高。
从榜单景观分类看,人们选择旅游时仍然以山水自然景观居多。自然风景旅游景区上榜所占比例高达50%以上;历史遗迹、古镇、古城等人文景观占30%左右;另一部分主题公园等景区比例也达到20%。主题公园中的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横店影视城等景区的游客接待量排名位居前十,说明了人们旅游意识的转变,看景已不在一枝独秀,已向参与性强、互动性高、有可观赏性的方向发展,旅游多元化已形成,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旅游景区的认知。
从三大区域上看东部占百强景区数量最多,中西部次之东部包括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沿海地区,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数量,都名列前茅,东部的景区占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人均GDP等优势,为进入百强景区提供了先决条件,相反中西部的景区有待开发的潜力,是我国百强景区未来发展的方向[4]。
(一)百强景区分布集中度高
图1 百强景区在各省区的分布情况
(二)百强景区空间分布省际差异大
经过对这三年的百强景区的比较发现,每年都是江苏和浙江两省入围百强景区的数量最多,在2011年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经济发展位居前茅,而无一景区进入百强景区,2012年黑龙江,甘肃,宁夏无一景区进入百强景区,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百强景区分布的省际差异大,各省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严重。
图2 百强景区的洛伦茨曲线图
(三)百强景区分布均匀度低
基尼系数是地理学中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用于不同研究对象区域分布差异的对比,从而找出研究对象的地域分布变化规律,本文以基尼系数来度量百强景区在全国主要地理分区中的空间分布情况,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7]:
在上述公式中,Pi为第i个区域内百强景区数占全国总数的比重,N为区域数量,C为分布均匀度。基尼系数在0和1之间,越大表示集中程度越高。
本文将百强景区所在区域划分为三大地理分区:分别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
以百强景区在全国三大地理分布中的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用基尼系数的分析,得出其在全国三大地理分区中的分布情况。在2011年,东部地区占百强景区48%,中部占26%,西部占26%经过计算Hm=1.099、H=1.0527、GiNi=0.957、C=0.043。在 2012年,东部地区占百强景区55%,中部地区占26%,西部占19%,经过计算Hm=1.099、H=0.994、GiNi=0.904、C=0.096。在2013年,东部地区占百强景区53%,中部占25%,西部占22%。经过计算H=1.0162、Hm=1.099、GiHi=0.924、C=0.075。其中 GiNi为百强景区的基尼系数,C为百强景区的均匀度,H为百强景区所在区域的数量总数。经过计算2011年到2013年百强景区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957、0.904、0.924,2011年到2013年百强景区分布的均匀度为0.043、0.096、0.075,结果表明百强景区在三大地理分区中是集中分布,且分布均匀度很低。
从2011年到2013年百强景区的空间分布来看,百强景区呈现出分布集中、分布均匀度低、省际差异大的基本特点,并且2011年百强景区分布27个省,2012年分布26个省,到2013年递减到了24个省,由此可见,我国百强景区分布的省区是递减趋势,分布的空间特点越来越明显,表明百强景区的空间分布越来越集中,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景区自身景源价值的高低、当地的人口数量、经济水平等更多的影响因素都对当地的旅游景区影响越来越大。
一个区域的空间结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和历史因素,结合百强景区分布的空间结构现状,假设百强景区的空间分布是受当地的经济,人口,交通的可达性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为证明他们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本文以2013年的数据为基准,选取了人均GDP、交通客运量、人口密度作为指标,进行了求证,结果如下:
(一)人口因素
1929年,美国威廉·雷利(W·J·REILY)教授提出了“零售引力规律”,雷利认为:确定城市商业商圈要考虑人口和距离两个变量,城市商圈的规模由临近地区人口的多少,和距离城市的远近不同而不同,城市人口越多,则说明该城市越发达,对周边地区顾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8]。而人口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多少的重要指标,以人口密度和景区数量为变量进行分析,从图3中可以看到,当地人口密度与百强景区空间分布的数量,是幂函数关系,可决系数R方达到0.5074。这说明当地人口密度越大,百强景区空间分布的数量就越大。本地旅游者具备了交通的方便与快捷、时间的充足性、经济上的客观性等优势从而成为当地景区的主要客流量之一。
图3 人口密度和百强景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经济因素
地区生产总值即GDP是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它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人均GDP与地区生产总值紧密相连,为使两个变量在同一数量级,这里采用人均GDP的对数值与百强景区数量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由于上海的人均GDP较高,但其所拥有的百强景区数量只有1个,故在分析时先排除这个特殊情况。具体情况见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人均GDP与百强景区空间分布的数量是二次项函数关系,可决系数R方达到0.6513。说明当地人均GDP越高,百强景区空间分布的数量就越多,这应该就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百强景区数量多,且占百强景区空间分布50%左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越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会越高,外出旅游的需求也会增加,但上海作为全国范围内人均GDP排名第二的城市,其百强景区的数量只有1个,这应该主要和上海市缺乏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成熟的旅游产品有关。
图4 人均GDP和百强景区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交通因素
交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地区的客运总量作为衡量当地的交通通达性指标,以此进行分析,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客运量与百强景区分布之间是幂函数关系,可决系数R方达到0.505。这说明客运量越多,百强景区在该地的空间分布数量就越多。近些年来,由于各省市航线的不断开辟,其他交通设施的增加与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以及网络购票的方便性为旅游者出游提供了可行性,在百强景区空间分布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客运量对百强景区的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图5 客运量和百强景区数量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我国百强景区大多数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多,交通便利的地区,百强景区呈集中分布,且省,市之间分布均匀度较低。
(一)本文利用2011到2013年百强景区的空间分布数据,发现百强景区空间分布在部分沿海地区及一线城市的集中度较高,而辽宁,天津,吉林,宁夏,上海,黑龙江,青海,西藏等省市分布的百强景区较少,不得不引人深思。
(二)通过对2011到2013年百强景区空间分布区域的研究,发现东部的百强景区空间分布发展状态良好,保持平衡,而中部和西部的百强景区则止步不前,在2012年,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三)百强景区空间分布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口密度,人均GDP,客运量都直接影响到百强景区空间分布的发展,因此,加快经济的发展,必将对旅游需求的增长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1]冯庆,孙根年,谭志喜.中国旅游百强景区与百强城市空间分布及地域组合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43(01):80-85.
[2]冯庆,孙根年.中国品牌旅游景区驱动因素及形成系数方程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04):116-125.
[3]刘智兴,马耀峰,姜嫣,高妍,李森.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空间分异研究[J]. 河南科学,2013,31(09):1551-1556.
[4]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 2004,(03):365-370.
[5]吴必虎,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J].人文地理,2003,(01):1-5+28.
[6]袁露,杨彦平,王继建.中国5A级旅游景区发展特征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02):302-303.
[7]谢志华,吴必虎.中国资源型景区旅游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2008,(06):748-753.
[8]李艳敏,叶佰英.运用雷利法则确定区域平均零售吸引力[J].商场现代化,2008,(08):177-178.
(责任编辑 王建华)
F590
:A
:1673-2014(2017)03-0011-04
长治学院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课题“基于游客旅游偏好的山西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D201602)
2017—01—23
王翠平(1979— ),女,山西晋中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