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祎
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 祎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状况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抽取不同高校医学类专业男生235名,使用青少年社会疏离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得分较高,3个维度每题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社会疏离感;护理专业与非护理专业在社会疏离感(t=-2.410,P=0.017)、人际疏离感(t=4.113,P=0.000)及疏离感总分(t=3.120,P=0.002)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男护生在社会疏离感(t=-2.120,P=0.036)、人际疏离感(t=-2.130,P=0.035)及疏离感总分(t=-2.000,P=0.048)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护生客观支持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疏离感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社会疏离感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疏离感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男护生疏离感状况较严重,且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
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
疏离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疏远,使个体意识到自己和对象之间产生了距离感、不和谐感,从而产生的不可控制感、无能为力感、孤独感、空虚感等消极的情感[1]。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临床中男护士越来越多,男护士因其自身特点,日益受到重视。但一方面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护士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护理专业女生居多,护理专业男生在人际关系方面更易产生距离感和不和谐感。男护生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处于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2]。疏离感会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大范围的现况调查,了解目前护理专业男生的疏离感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缓解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促进其心理健康。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某省内各高校医学类专业在校男生240名,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调查。
1.2 研究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由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专业、学历、年龄等。②青少年社会疏离感量表,共52个条目3个维度,采用7级评分法,得分越高疏离感越高。临床相关研究显示信效度良好[3]。③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该量表由肖水源等编制,包括10个项目3个维度,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该问卷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4]。④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该问卷共20个项目,分为2个维度,按照“没有、偶尔、有时、经常”4个等级对应评分为0分、1分、2分、3分[5]。
1.3 质量控制 参阅相关文献根据研究目的,建立初始调查表,选取一定数量学生进行预调查,评估问卷使用情况并形成最终的问卷;正式调查前,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在调查时,采用匿名填写方式以保证所获数据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发现漏项、错填及时提醒。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状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护理专业男生与非护理专业男生的疏离感状况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学历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状况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男护生疏离感量表得分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相关性采用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护理专业男生120份,非护理专业12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35份,有效回收率97.92%;其中护理类116人(本科68人,专科48人),非护理类119人。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2.2 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测评结果 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得分较高,3个维度每题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社会疏离感。见表2。
表2 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状况 分
2.3 护理专业男生与非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状况比较(见表3)
表3 护理专业男生与非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状况比较 分
2.4 不同学历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的差异 以不同学历作为变量对疏离感中各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历的护理专业男生在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疏离感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科学生得分高于本科学生。见表4。
表4 不同学历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状况 分
2.5 男护生疏离感得分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相关性 男护生客观支持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疏离感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主观支持与社会疏离感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疏离感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5。
表5 男护生疏离感得分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相关性 (r值)
项目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会疏离感-0.2451)-0.1891)-0.076-0.0280.2771)人际疏离感-0.1891)-0.068-0.044-0.0520.2061)环境疏离感-0.2441)-0.057-0.065-0.0320.3321)疏离感总分-0.2631)-0.087-0.055-0.0230.2691) 1)P<0.05。
3.1 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状况 此次疏离感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得分较高,在社会、人际、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疏离感;同时,与非护理专业男生相比,护理专业男生在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方面表现更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为:①由于护理专业中男女比例相差较大,男生较少,在护理专业的群体中常常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导致其群体归属感较差,人际关系较差,这与以往研究相似[6];②对于大多数护理专业的男生而言,护理并非其第一志愿,对护理专业认识不充分,职业规划不明朗;③虽然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男护士越来越多,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人们常认为护士不及医生的社会地位及收入,这使得选择护理专业的男性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社会疏离感较强。
3.2 不同学历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具有差异 本科学生与专科学生在校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及疏离感总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专科学生得分高于本科。这与颜琬华等[7]的研究结果相类似,该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的心理状况优于专科护生。分析原因可能为专科学生在学习时间较短,相比本科和专升本的学生将更早地进入临床;在就业方面,与本科学生相比,专科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8],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易产生社会疏离感。而在人际关系方面,专科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相比本科生,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较差,人际疏离感更加严重。
3.3 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男生的疏离感状况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客观支持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呈负相关;主观支持与社会疏离感呈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呈正相关。相关研究显示,社会支持是心理应激的主要中介因素[9-10],与青少年疏离感呈负相关[11],并对疏离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12];而有效的应对资源能为个体提供安全感和用于应对压力的条件[13-15],消极应付方式则不利于心理健康,只有采取积极应付方式才能有助于心理健康。在面对护理专业男生存在的疏离感问题时,需要更多地利用社会支持,引导他们以积极观点和态度面对外界要求,采取有效行为去处理生活中面临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护理专业男生越来越多,但其疏离感状况依然不容乐观,院校应根据男生的具体特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人际交往的相关课程,加大对男性从事护理专业的宣传力度,积极为护理专业的男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引导,加强团体的交流和学习,增加其群体归属感,鼓励其使用积极应对方式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增加其自信心和责任心,缓解男护生的心理压力,改善男护生的疏离感状况。
[1] 杨东,吴晓蓉.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71-77.
[2] 唐争艳.国内护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12A):4228-4229.
[3] 杨东,吴晓蓉.构建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及其理论验证[J].中国临床康复,2005(24):218-221.
[4] 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19.
[5]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6] 宁亲鹏,余强,周田,等.本科男女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9):1092-1093.
[7] 颜琬华,唐永云,赵晓敏.高等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19-3722.
[8] 魏丽.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5(5):23-25.
[9]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2.
[10] 毛平,罗爱静,杨金福,等.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3):303-310.
[11] 罗琳.人格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5):692-696.
[12] 刘瑶,潘凤,梁执群.卫生学校女生疏离感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9A):3116-3118.
[13] Beck DL,Srivastave R.Perceive level and source softness in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J].Journal of Nurs Education,2008,30(3):127-133.
[14] Kleehammer K,Hart AL,Keck JF.Nurs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anxiety-producing situations in the clinical setting[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0,29(4):183.
[15] 胡佳梅.“甲流”暴发期间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D].长沙:中南大学,2010:1.
(本文编辑孙玉梅)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le nursing students’alien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ang Yi
(Medical College,Pingdingshan University,Henan 467000 China)
张祎,助教,硕士,单位:467000,平顶山学院医学院。
信息 张祎.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男生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22):2796-2798.
G526.5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22.034
1009-6493(2017)22-2796-04
2016-11-08;
2017-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