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 王亮 赵海红 杨帆 马伟凤 王天天 翟武杰 李丹 孙杨
解放军第309医院全军骨科中心骨内科,北京 100091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即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也逐渐增多,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水平、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胰岛素抵抗、慢性并发症等导致钙、磷骨矿物质流失,骨矿化及沉积不足,骨吸收增加,抑制骨形成,从而骨质量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增加[1]。糖尿病增加了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导致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而T2DM 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2]。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并不一定都低于健康对照人群,部分骨密度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骨微结构已经发生损害。传统的骨密度测量亦必须等待6-12个月后复测才能有较显著的变化,而骨代谢每天都在动态变化,骨代谢标志物准确地反映测量时间点的骨代谢状态,能较早地预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筛选糖尿病骨质疏松人群,同时也可以作为选择抗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依据[3,4]。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水平为低转换状态[5],而绝经后妇女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的骨代谢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本文分析比较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骨标志物水平,为早期发现及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309医院骨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28例,其中2型糖尿病者 60例,为研究组,未合并糖尿病者68例,为对照组。采集既往史及特殊用药史。排除标准:所有研究对象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库欣综合征能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2型糖尿病患者均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除外1型或妊娠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2.1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测得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峰值骨密度相比,其骨密度下降标准差, T值>-1为正常;-2.5 1.2.2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WHO 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99 年) 提出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症状加随机血糖≥11.1 mmol /L 或空腹血糖≥7.0 mmol /L,或OGTT 2 h 血糖≥11.1 mmol /L; 症状不典型者,需另1天再测一次予以证实。 1.3.1一般情况:记录研究对象身高、体重、BMI、年龄情况,并录入数据库。 1.3.2骨密度检测:采用美国好乐杰(Hologic) 公司的数字化双能X线高级骨密度仪(型号:DiscoveryWI) 测定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及全髋骨密度。 1.3.3血生化检测:记录研究对象入院时生化指标。 1.3.4骨标志物检测:对研究对象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各组的B-ALP、CTX、PINP、25羟维生素D水平,公司试剂为北京荣志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测仪器为雷伯RT6000酶标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身高、体重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岁)例数年龄(岁)身高(cm)体重(kg)研究组6060.77±5.93157.69±6.6461.98±8.91对照组6859.80±6.45158.63±4.4062.43±11.00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CaPMgGLUTG总胆固醇HDL-CLDL-C研究组2.38±0.14∗1.18±0.210.91±0.07∗7.29±3.51∗∗1.28±0.57∗4.51±0.891.15±0.243.27±0.91对照组2.28±0.131.18±0.180.86±0.075.07±0.532.09±1.575.03±1.311.26±0.422.97±0.7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50-59(岁)60-69(岁)例数L1-L4Neck全髋例数L1-L4Neck全髋 研究组280.87±0.15∗0.74±0.14∗0.84±0.19∗320.93±0.160.73±0.140.89±0.16 对照组330.89±0.190.70±0.120.87±0.17350.83±0.160.66±0.130.80±0.17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B-ALP (μg/L)25羟维生素D (ng/ml)OC (ng/ml)β-CTX (ng/ml)PTH(pg/ml)研究组14.88±6.40∗17.43 ±9.1912.31±5.02∗0.48±0.45∗40.62±12.75对照组19.42±10.4417.47 ±10.3919.19±15.440.33±041.54±24.0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相当于或低于或高于健康对照组的均有报道,国外有研究报道,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更高[6]。对于60-69岁组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值高于无糖尿病者骨质疏松者。这可能与她们较高的BMI有关,而这些人群骨折风险增高是与高血糖导致的骨质量下降有关,而不是BMD[7,8]。 在糖尿病患者骨标志物方面,国内研究报道绝经后2 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BMI、25(OH) D3、N-MID、T-P1NP 呈正相关,与年龄及β-CTX 呈负相关[9]。国外也有研究报道,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血清骨钙素水平有下降(OC)[6]。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能较BMD更早预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风险,便于早期干预及治疗。 本研究中发现,两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均无明显差异,在按50-59及60-69年龄段分组后统计发现两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仍无统计学差异,但两者骨标志物水平CTX及B-ALP、TRACP-5b、OC存在差异,观察组血钙及血镁水平高于对照组,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有关,关于这方面文献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此推测,可以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早干预及治疗,预防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生化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同年龄段患者骨密度的比较
2.4 两组骨标志物水平比较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