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鹏飞,金 梦,徐云燕,麻海春,徐海洋*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麻醉科,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
*通讯作者
术中气管导管口腔内打折1例
尹鹏飞1,金 梦2,徐云燕1,麻海春1,徐海洋1*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麻醉科,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临床医学院)
患者,女,58岁,68 kg,因双侧卵巢囊肿拟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史。术前查体:T 36.9℃,P 76次/min,R 19次/min,BP 126/76 mmHg,神志清楚,瞳孔等大等圆,颈椎活动度良好,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实验室辅助检查未见异常。
患者入室前禁食8 h,禁饮6 h,未给予术前用药。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HR、SpO2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建立右上肢静脉通路,室温23℃,相对湿度33%。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5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喉镜下顺利置入7.0#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VT7.5 ml/kg,RR 12次/min,I∶E=1∶2,氧流量 2 L/min),气道压力14-18 cmH2O,PETCO230-35 mmHg。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泵入异丙酚4-8 mg·kg-1·h-1,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BIS值在45-60之间及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开始,调整患者体位于头低脚高位30°后30 min时,患者气道压力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检查呼吸环路及口腔外气管导管无异常,听诊双肺呼吸音清,且此时SpO2100%,PETCO2在32-36 mmHg之间,气道压力在25-28 cmH2O之间,遂密切关注气道压力变化,未给予其他处理。15 min后,患者气道压力突然增至32 cmH2O,再次检查口腔外呼吸环路无异常,听诊双肺,双肺呼吸音弱,立即吸痰,吸痰管置入一半时受阻,遂用右手探查口腔内气管导管,发现气管导管舌根处打折,立即在喉镜照明下缓慢退气管导管,退至19 cm时,打折段清晰可见,遂用手指复原气管导管打折段,此时气道压降至16 cmH2O,重新将气管导管推送至21 cm处固定,至手术结束未再出现气道压升高现象。手术历时150 min,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清醒拔管,安返病房。术后随访未见异常。
经口气管插管作为麻醉气道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易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诸多优点,不仅有利于管理患者呼吸,而且有利于保护气道。术中监测气道压力有助于随时了解患者气道状态。引起气道压力变化的原因很多。气道压力低时,可能原因为呼吸道管路脱落或漏气、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或漏气等所致;而气道压力高时,则可能为气管导管被异物或分泌物堵塞,气管导管受压或打折,支气管痉挛,导管误入一侧支气管,气胸,气腹等所致。因此及早发现气道压力变化、准确分析原因和对症处理至关重要。
本病例患者术中出现了气道压力增高,经检查发现为气管导管口腔内打折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1)导管质量可能不过关。这可能导致手术过程中导管出现打折[1];(2)导管过度弯曲。有时不使用管芯,在气管插管前仅对气管导管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而这样可能导致插管后有一定弯曲程度的气管导管留在口腔内,当手术时间较长时,气管导管可能发生打折,特别是当患者口腔温度较高时,更容易发生气管导管打折;(3)气管导管与牙垫粘贴过紧。固定气管导管时,如果导管与牙垫粘贴过紧,易使导管受压变窄,当气管导管受压时,易使气管导管折叠变形[2];(4)气管导管型号选择不当。当患者气管较细而选择气管导管略粗时,气管导管置入声门下,若强行置入,则可能出现气管导管口腔内打折;(5)患者体位不当。当患者术中头颈部处于过度前屈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可能使气管导管发生弯曲打折。
综上所述:气管导管插管前选择的气管导管质量应有保障,插管时应使用管芯,气管导管和牙垫粘贴松紧度要适当,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要与患者需要相符,维持患者体位时,要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屈,若术中需要患者维持特殊体位,最好选择加强型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
本病例应吸取的教训:(1)气管插管前,气管导管应置入管芯,以避免插管后导管在口腔内过度弯曲;(2)患者体位改变后可能出现的气管导管弯曲应及时纠正,头颈部前屈可给予垫高患者颈部,以防止气管导管弯曲打折。总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注意其气道压力的动态变化,特别是患者体位改变后,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1]冯 翠,安万丰.气管导管打折造成术中急性上呼吸道梗阻1例报告[J].航空航天医药,2001,12(3):167.
[2]王春宝,杨 敏,熊剑飞,等.机械通气中气道压力增高的原因与防治[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3):322.
1007-4287(2017)07-1168-02
2016-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