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胡怀珍,袁冉冉,于晓雯,杨佃会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李国强1,胡怀珍1,袁冉冉1,于晓雯1,杨佃会2,3
目的 观察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例产后抑郁症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治疗组采用疏肝调神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调神针刺法能显著改善产后抑郁症病人的抑郁症状。
产后抑郁症;疏肝调神;针刺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1]。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相对较高,国外发病率为3.5%~33%,国内发病率为3.85%~18.48%。研究表明: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2],而且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对哺乳及母婴关系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婴儿情绪、智力、行为的正常发育[3-4]。当前临床中抗抑郁的西药副作用较多,价格昂贵,疗效不明显并且对产后哺乳产生严重的影响,病人不宜接受。针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不影响哺乳,而且对机体具有良性的整体调节作用,故而在临床中被广泛接受。杨佃会教授采用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病人2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4年9月—2016年10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产后抑郁症病人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治疗组采用疏肝调神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两组病人年龄、病情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制定的“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抑郁症中医诊疗方案》[6]。
1.3 纳入标准 ①分娩后女性;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17分;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合并肝、心、肾等严重疾病者;③有其他严重产科并发症者;④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或者接受其他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采用疏肝调神针刺法,选穴:杨佃会教授常用的三神穴[神庭、本神(双)、四神聪]、百会、印堂、内关、太冲穴。操作:选用华佗牌0.30 mm×40 mm毫针,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针刺三神穴、百会、印堂时,毫针与皮肤呈15°方向进针,进针15 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小幅度捻转手法;与皮肤呈90°针刺太冲、内关,进针15 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小幅度捻转手法。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5周。
1.5.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法,根据《针灸治疗学》第6版拟定。选穴:期门、太冲、阳陵泉、神门、足三里。操作:选用华佗牌0.30 mm×40 mm毫针,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平刺期门20 mm,太冲、神门直刺25 mm,足三里、阳陵泉直刺3 mm,均行小幅度捻转平补平泻法。其余操作与治疗组相同。
1.6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1.7 疗效评定标准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痊愈:HAMD减分率≥75%;显效:HAMD减分率≥50%,<75%;有效:HAMD减分率≥25%,<50%;无效:HAMD减分率<25%。
2.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见表3) 两组病人治疗前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s) 分
2.3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产后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郁滞且与肝脏密切相关。《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并且认为六郁以气郁为主,在气郁的基础上形成了血、痰、火、湿、食五郁。《证治汇补》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顺气之法,首责与肝,肝失调达,气失疏泄,治以疏肝理气”。清代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指出:“凡病之起也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肝主疏泄,畅达全身气机,从而使全身气血运行通畅;同时肝能调畅情志,使人的情志活动既不至于亢奋又不产生抑郁。正如明代赵献可在《医贯》提到:“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清代唐宗海在《血证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产后抑郁症是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的表现,而中医学认为“狭义之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故产后抑郁症病人可从“神”这一方面进行相应的调节。中医学一般认为“神”的功能活动与心、脑密不可分。《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同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指出:“脑为元神之府”。心主血脉,为一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主疏泄,促进气血运行且肝藏血,贮藏血液及调节血量。两者相互协调,维持全身血液的正常运行,而神以血气为物质基础;另外肝、心两脏互为母子关系,两者相互为用,共同维持正常的情志活动。《灵枢·经脉》记载:“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肝经与脑直接联系。故疏肝理气、畅达气机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脑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调神的目的。故疏肝调神针刺法采用肝的原穴太冲、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内关以疏肝理气解郁;选取督脉与肝经交会穴百会、三神穴及印堂以疏肝调神解郁。诸穴合用能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安神解郁从而使抑郁症状消除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HAMD、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疏肝调神针刺法能明显改善产后抑郁症病人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副作用,病人依从性较好。
[1] 常蛟娥.产后抑郁症[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4,5(1):187-193.
[2] 张雨健,靳成娟,初剑英.产后抑郁症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论坛,2016(6):471-474.
[3] Laura J,Miller MD.Postpartum depression[J].JAMA,2002,287(6):762-765.
[4] 潘琢如.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及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7-8.
[5]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1.
[6]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94-296.
(本文编辑郭怀印)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项目(2013)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单秋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杨佃会,E-mail:jnyangdh@126.com
信息:李国强,胡怀珍,袁冉冉,等.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3):1629-1630.
R749.4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13.028
1672-1349(2017)13-1629-02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