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英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锦华第一幼儿园)
摘 要:童话贴近儿童心理,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它借助幻想向儿童编织了一幅幅奇异的图景,展示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它是每一個孩子喜爱的、必不可少的文学作品,也是儿童的精神家园,对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童话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能给孩子带来巨大欢乐,给予他们多方面的营养,使他们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童话教学;幻想色彩;幼儿发展;教育
童话备受孩子们青睐,在幼儿园教学中,童话教学到底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一、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模仿能力
在童话里,花草树木都跟孩子们一样有感情、有行动、会说话,甚至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情节曲折有趣,十分引人入胜,受到孩子的欢迎和喜爱。在阅读理解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增进对大自然的了解,这正符合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
在幼儿园里,利用童话故事,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给幼儿讲童话故事时,能引起幼儿的共鸣,他们就找到了想说话的理由,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可以让幼儿想一想如何帮助童话中的角色,也可以让幼儿讲一讲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发生相同的事情。让幼儿讲一讲就可以打开幼儿的思路,让他们有话可说,尽量鼓励幼儿大胆地说,时间长了,幼儿就愿意说话,也想说话了。通过多次的讲述、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地发挥了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听、说童话的基础上,语言组织的能力在逐渐提高。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身临其境,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幼儿自制力、毅力正处于发展初期,意志品质较薄弱,常常控制不住自己,如果只是依靠单纯地说教,幼儿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童话中一些可爱的形象深受幼儿喜爱,对幼儿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榜样作用。如《孔融让梨》《两只小羊》教育孩子团结、互相、谦让;《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时刻提醒幼儿饭后认真漱口,认真刷牙;《大公鸡和漏嘴巴》在吃饭时就像是监察员一样使幼儿养成了专心吃饭的习惯;《猪八戒吃西瓜》提醒幼儿不要乱丢垃圾等等。童话故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自觉地模仿和扮演童话中的角色,在模仿和扮演中认识到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童话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让幼儿借助角色形象的某种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世界,表面上看,幼儿的想象力显得可笑而幼稚,但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健康成长是非常珍贵的。童话世界是儿童心灵畅游的境地。在这个世界中,儿童的感性认识开始向系统化和逻辑性方向发展。在听了《小兔乖乖》后,幼儿便能分析出因为小白兔细心谨慎,所以大灰狼都骗不了它,随着童话情节的起、承、转、合,儿童粗浅的再造想象,甚至创造能力、想象力也随之生成。由此可见,形象和事件在儿童的头脑中是鲜活的,更是运动和发展着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幼儿内心充满想象,故事虚拟、夸张等,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故事给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让幼儿在故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童话契合了幼儿的精神世界,也为幼儿的审美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对象。童话具有妙趣横生的童话形象、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浅显易懂的语言、独特的文学构思方式等,从美学角度来审视童话,会不自觉地发现童话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底蕴。它能把人的感知觉、听觉、思维、想象、情感很自然地带入美的童话意境,使人产生审美愉悦。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在区角创设幼儿平时喜欢的童话故事的形象、场景,会使幼儿感受到一种幽静、整齐的童话境界的美;师生一起创作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场景,可以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从色彩、构图、造型等角度让孩子们感知与理解美,潜移默化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能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强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童话在幼儿的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为此,教育者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经典童话,以生态教育理念关注童话,这是对幼儿的重要关怀与扶助,孩子们需要在童话的世界里畅游,健康自由地成长。
参考文献:
陈帼眉.学前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