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居丽
(山西省祁县教科局教研室小学组)
学本课堂工具单是中科院韩立福博士指导下学生在学本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抓手,是保证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工具。它分为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
通过近两个月的实践,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在后两单的设计上有偏离教学重难点,造成学生课上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课下加班加点现象;有只重人文性问题探究的非语文现象……凡此种种,笔者认为学本课堂工具单的开发必须符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遵循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从而实现学本课堂学习方式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的有效整合,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学本课堂工具单的有效开发?
一、工具单的开发必须符合语文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中,问题解决评价单有的老师这样设计,比如苏教版四下《苹果里的五角星》:(1)邻居家的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与我们有何不同?(2)这鲜为人知的魅力体现在哪?(3)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让你想到了什么?(4)何为创造力?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此现象吗?请举例。这四个问题是一个课时学习内容的设计,明显从人文性角度出发,这是不符合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严重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积累、鉴赏和运用。工具性这一功能明显弱化。因此小学语文工具单的开发,必须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任何重视一方忽视另一方的教学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二、工具单的开发必须关注学段特点
课标对各年段教学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可是许多教师缺少深入领会。面对语文学科知识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在单子设计时不去取舍,面面俱到,势必加重学生学习负担。鉴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单子上对已有知识的反复学练,造成对未知知识的巩固不够。这样,贪多嚼不烂,学生严重厌学。只有明确年段目标,教师才会在相应学段引导学生对号重点学习。从一到六,每一个年段,每一个课时,各有侧重,扎实训练,稳步推进,学生才会学有重点,练有主次。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学生才会对语文习得清晰明了,积累运用易如反掌。
比如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问题解决评价单时,教师要考虑本文承载着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叙事文章整体构篇方法的任务。本文作者的构思“起因—经过—结果”就是学习的重点。因此,在设计时,我们就文章的题目生发问题:(1)发愤是什么意思?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写?结果如何?这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又是作者行文的思路。通过学习,学生自然就会明白写事文章最简单的行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学生复述课文的提示);(2)你发现题目与文章是什么关系……都是五年级语文学习应该达到的。
三、工具单的开发必须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效利用课后作业题
任何版本的教材都是众多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一般对教学重难点在作业题中都有很好的体现。教师在设计单子时应充分考虑作业题编排的意图,精选作业题进单子。反之,学生上课完成工具单后,课下再去费时费力地完成课后的作业题,必将会严重挤占学生课余生活或其他课程学习时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复述就是让学生在了解司马迁精彩人格的基础上积累语言,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复述,让学生回家完成,其效果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对文章教学重点弃而不顾,而去花大量时间研究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哪儿看出发愤写……这些枝节问题,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生在课堂上复述,既涵蓋了上面这些问题的研究,又锻炼了口语表达,积累了语言,更深入体会了作者行文与命题的规律,如此一石多鸟的作业设计,我们弃之不要是何等可惜。
再如作业题中关于词语运用的推敲,用“残生”不用“一生”, 用“横祸”不用“灾祸”……这些难道不是对于司马迁“发愤”的深刻理解吗?因此工具单的开发中精选课后作业题,尊重编者的编写意图是非常重要的。
四、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必须就重难点当堂拓展练笔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中常忽视当堂培养这项能力。常把拓展训练当成空话,比如“这样的记人方法,我们在作文中要加强运用”,但如何用,什么时候用,对于学生来说,不给他运用的时机和环境等于白说。那么在设计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的时候,我们要有意识地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中这样设计:(1)选择一件事情,仿照本课给文章起个题目;然后就自己拟定的题目仿写文章的提纲。(2)根据提纲写文。比如,某某某认真擦黑板。某某某用心帮助某某某干什么……学练结合,一课一得,长此以往,学有所获,增加学生成功之后的满足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谓水到渠成。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永远姓语,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合理设计三单,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愿小学语文教学趁学本课堂改革的东风,真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境界。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