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爱东
摘 要:探索总复习中“解决问题”内容的复习问题,进而提出了“三多”的复习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复习质量。三多即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想,从而加固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解决问题;“三多”
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是查漏补缺的有效途径。通过复习,我们进一步解决日常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深化知识内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整理,我以数学“解决问题”为研究对象。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解决问题,根据教材内容安排可以分为:简单解决问题、复合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和根据图形解决问题。解题思路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有什么思想就有什么样的高度,我们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解题也是一种思想,我们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而拓展解题思路,从而真正掌握解题的技巧。为了能够让学生拓展解题思路,我们在复习中主要采取了“三多”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一、一题多问
多问就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多种问题,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用到,但是复习时也要加强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通过一题多问的方式,让学生改变思维定式,改变思考的角度,这样就能对一道题目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提问,让解决问题复习以点成面,让解决问题发生纵横联系。例如,一条绳子长12米,第一次剪掉全长的■,第二次减掉全长的50%,两次共剪掉多少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剪掉多少米?然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第一次剪掉多少米?第二次减掉多少米?这样就可以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学生对知识变化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我们主要是以这个题目为例进行说明,如果培养学生一题多问思想和习惯,需要长期的训练。因此,一个题目,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仅能把知识联系起来,还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同时,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题问题等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二、一题多解
这个做法很好理解,那就是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这就要引发学生思考,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因此,一题多解也是沟通知识之间联系的有效训练方式,我们要加强引导,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而且让学生的解题思路得到拓展,从而提高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复习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入这样一道题目:粮仓里有一些粮食,运走的和剩下的比是2:3,已知运走2000千克,问粮仓里有多少千克粮食。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能有多种解决。第一种就是从份数上考虑,运走的2份是2000千克,则1份是2000÷2=1000(千克),這一共是2+3=5(份),所以共有1000×5=5000(千克)。解法2:就是把剩下的粮食看成“1”,运走的就是剩下的■,这样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粮食,再求出一共有多少千克。解法3:可以把粮仓的粮食看成“1”,运走的粮食就占粮仓的■,这样就可以直接求出粮仓中粮食是多少。对于这道多解题,还有别的方法。这里先介绍这么多,我们从中也能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转化思维角度,这样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三、一题多变
在复习中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定位思考。要实时改变学生的思维角度,让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性变强,最终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适应解顺向题,也要让学生适应解逆向题,在比较辨别中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像学生在解题中会混淆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在复习中就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例如,某食堂运来■吨煤,先用去■,又用去■吨,还剩多少吨?对于这样的对比训练,就可以区分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对于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都是有联系的,可以互相补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复习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选好练习题,并活用练习题。题目的不断变化更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只要灵活运用就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这样的练习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解决问题的内容是总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每到毕业复习之季都是数学的压轴大戏,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整理,寻找一套符合学生复习的方案。如何搞好小学毕业生的复习工作,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合作与分工结合起来,设计复习方案,集中每位教师的优点,让复习备考更高效,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和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庆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策略[J].才智,2015.
[2]杨爱华.借助情景“事理”理解“数理”:基于“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教学探究[J].教育导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