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娟 陈明通
【摘要】目的:分析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3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甲组(托吡酯治疗)、乙组(卡马西平治疗)、丙组(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0%、80.6 5%、83.87%,差异不显著(P>0.05)。甲组、乙组、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5%、32.2 6%、25.81%,差异显著(P<0.05)。结论: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效果理想,但托吡酯的药物安全性更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脑炎继发癫痫
病毒性脑炎患者通常无明显的发热、颅内高压症状,在其脑电图检测中若存在癫痫波,即可确诊为脑炎继发癫痫,托吡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钠均为患者的常用治疗药物,下面就对这三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93例脑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各31例。甲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6-65岁,平均(32.15±2.16)岁;乙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在6-64岁,平均(32.12±2.17)岁;丙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在7-65岁,平均(32.19±2.15)岁;本次研究己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满足癫痫相关诊断标准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且己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原发性癫痫、其他脑内疾患继发的脑炎患者。上述三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方法
甲组给予托吡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0113)治疗,初始剂量为每天25mg,逐渐增加剂量至每天150mg;乙组给予卡马西平(海南日中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204)治疗,剂量为每天300mg;丙组给予丙戊酸钠(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31015)治疗,剂量为每天500mg。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
1.3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癫痫发作频率的计算公式;f=(t1/t2)×100%,其中t1表示治疗前基线期平均每4周发作频率,t2表示治疗后平均每4周發作减少次数。
1.4疗效判断
治疗后,患者f>75%,视为显效;f值在50%-75%范围内,视为有效;f<50%,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甲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10%(27/31例);乙组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65%(25/31例);丙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87%(26/31例),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2.2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甲组出现皮疹1例,头晕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2/31例);乙组出现皮疹3例,恶心呕吐2例,头晕乏力3例,胃肠道反应1例,肝功能损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6%(10/31例);丙组出现皮疹3例,恶心呕吐2例,头晕乏力2例,肝功能损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1%(8/31例),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乙组、丙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炎是癫痫发作的主要诱因,本文研究的脑炎多为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软膜及蛛网膜弥漫性炎症综合征,癫痫发作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研究患者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通过将钠离子通道阻断来降低过放电,减少动作电位,减弱神经元的兴奋性,依靠碳酸酐酶的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病情,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控制患者机体平衡,具有广谱抗癫痫作用,也是多种神经疾病治疗的基础药物,在脑炎继发癫痫患者治疗中价值显著;且托吡酯用量相对较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卡马西平是通过抑制谷氨酸释放,来降低钠离子、钙离子的通透性及兴奋性,从而抑制神经细胞膜,控制神经放电反复发作,减少突触和兴奋冲动之间的传递。丙戊酸钠是通过调节患者体内γ-氨基丁酸含量,来降低神经元行根性,并还能通过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来实现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在本次研究中,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丙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脑炎继发癫痫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托吡酯的药物安全性更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推广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