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融合的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探析

2017-08-05 22:01赵永红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三基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

赵永红

[摘要]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与教学是现代职教体系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关于“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从“三基”(基于工作过程的信息化微课资源、基于学生兴趣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于职业安全的信息化资源案例)入手,开发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结合岗位工作过程的信息化资源,逐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三基”融合;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50-03

无论是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重要的关注点。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中高职学生对枯燥无味的书本理论不感兴趣,手机游戏似乎成了他们的专业。如何开发中高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内容,转变学生的爱好?一要了解所任教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构建基于学生兴趣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二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品德与所学专业必备的职业道德,认真研究任教的专业课程标准,深入企业,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信息化微课资源和基于职业安全的信息化资源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基”的融合,逐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让中高职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空间。

一、系统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中高职衔接课程的信息化资源

目前“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信息化资源开发得不少,大多数是针对服装结构设计教材本身开发的FLASH课件,前后知识点间没有太多的联系。“服装结构设计”是中高职衔接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与服装其他专业课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开发中高职衔接的信息化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一)深入企业了解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构建“岗位工作过程”的信息化资源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核心技术环节。一方面,它将服装效果图转化为服装平面结构图,是实现服装设计师理念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它为工艺设计提供结构合理的工艺样板,为制定工艺制作流程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中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直接关乎学生能否适应本专业的工作,能否实现专业发展。目前,学科教材中呈现的理论远远不能适应服装企业的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更不能满足中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深入服装企业,进行岗位调研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服装效果图的分析、设计师理念的解读、平面结构图的绘制、结构设计的质量标准和样衣的试制等多个环节、多个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我们抓住各种效果图、各时代设计师的理念中存在的共性进行理论分析,将这种分析融入平面结构设计中,再总结形成理论和技能的典型任务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结合企业智能化设备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以“岗位工作”能力为要求的“产教融合”的系列化的微课任务报告,对每个微课任务报告进行设计、录制并制作成“颗粒化”的微课视频,按照中职和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要求,将构建的“岗位过程”动态化的微课资源整合进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中职阶段以任务单导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所制作的“碎片化”微课资源要有计划地按序列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平台中。形象化、动态化的微课视频,更能吸引中职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职业化的语言分析,也会不断渗透进学生心中。在微课引领中,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会逐步提升。高职学生采用项目化教学,微课视频中呈现更多的是结构设计中的创新细节,不断激发高职学生对结构的开发和款式的创新。另外,所开发的微课资源的容量不宜过大,格式要适合学生手机播放。

(二)理清专业学科课程中的知识脉络,构建“岗位工作过程”信息化任务单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它是服装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与服装专业的其他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目前,学科教材中呈现的理论知识单一、抽象,且各款式之间的知识联系模糊,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融合不明显,学生对教材中呈现的款式只能获得对理论的初步了解和结构的初步設计,大部分理论知识无法验证,以致理解不清晰,不能灵活运用结构设计的方法表现服装的款式造型,导致无法建构适应服装企业结构设计岗位的职业能力。

理清“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章节间的纵向知识与技能的联系,理清结构设计与其相关课程问的横向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找出它们的相通点和知识脉络,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职段和高职段内容相衔接但不重复,分层次融入“岗位工作”的微课资源,构建典型任务的信息化任务单,将“服装结构设计”与相关专业课程间的关系融合进相应的任务单中,减少中高职课程与教学中内容的重复和时间的叠加。比如,结构设计的外轮廓要求必须依据款式特征和服装的规格,结构设计的内部结构必须依据人体体型和款式特征,结构放缝必须依据面料特性、缝制工艺和熨烫要求等。理解一系列的纵向和横向知识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中要同时拿出至少4本教材,即使不停地翻找,也不一定能准确找到相关知识点。融入“岗位工作”的动态化微课视频形象生动地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了要点,并能很快进入实践环节,学生职业能力无形中逐步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系统构建基于“学生兴趣”的中高职信息化资源学习环境

(一)创建微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手机是目前中高职生的必备工具,利用学校无线全覆盖环境,创建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从而使学生的“掌中宝”成为“学习工具宝”。教师可以将创建的课程学习云班课邀请码通过QQ群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全部加入。只要手机开着,学生的QQ就登录在线,学习通知发布到QQ群中,要求学生随时登录“云班课”平台下载微课,课前学习,并完成任务。“云班课”中任务完成的正确要求已经设置,学生上传后,后台会自动给予评价,登录时间长、完成任务多的学生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值,如果获得教师的点赞,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值。线下,教师每学期对经验值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学分奖励。比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学习中,领口公主线前片衣身结构设计中,“省”的位置设置、“省”量的把控关系到服装成衣的美感,为此让学生在准确把握款式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领口公主线的合理定位和省量的把控,设计出符合款式特征的美的版型结构。课前,通过QQ群发布消息,要求学生进入领口公主线前片衣身结构设计的“云班课”中,下载任务要求和学习视频,完成领口“省”的前片结构设计,录制上传结构设计过程,并制作PPT,供课堂汇报使用;学习视频的平面圆形纸演变成圆锥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初步认识了“省”的形成,激发了学习兴趣;3D软件呈现平面面料与人体结合的成衣过程,让学生在感观中加深了对“省”形成的认知理解;领口“省”的CAD结构设计的初步尝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激发了探究”省“的欲望;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发生。

“云班课”的创建,对中职生来说,既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也便于微课资源的上传,同时更便于教师充分掌握学生手机的运用时间。基于“岗位工作”的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动态视频增强了直观感,将枯燥的书本理论演绎成动态视频,更适应现代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微课视频中蕴含的职业素养要求与职业能力要求,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染着学生,学生在自主实践或合作探究中,会自觉沿袭规范的操作流程,培养精细的职业态度,日积月累,职业能力逐步生成。高职生相对来说比较自觉,他们会主动上网寻找学习资源,学校无线全覆盖的数字化校園学习平台将成为他们的最爱。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发明千千万,问题是关键。”巧妙地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动态视频和问题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去思考和探索,“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苦学”也成了“乐学”。

(二)运用信息化资源,构建合作学习情境

不管是中职生,还是高职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亲身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学习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情境的设计注重体现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之上,通过多个平行或递进的学习情境集成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在新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服装专业课中,双嵌线贴袋是男衬衫制作中的典型任务,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能灵活运用“双嵌线”开袋和贴袋的制作技巧缝制双嵌线贴袋,课前在师生QQ空间发布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双嵌线”开袋和贴袋的制作方法,小组合作缝制一只双嵌线贴袋,记录制作工艺流程,并录制视频上传至“双嵌线贴袋云班课”中;课中发放企业生产的双嵌线贴袋实物,小组合作分析制作所需裁片和工艺流程,按照小组分工的角色任务,当堂操作,合作完成一只双嵌线贴袋,将录制的视频上传“云班课”中。接着,教师通过大屏在“云班课”资源中,随机选择同组课前和课中的两组制作视频进行播放,让全班学生共同分析两次制作中的工艺流程有何区别、对细节的处理有何不当、如何改进等,教师再适时地点击下发课前上传的规范操作演示视频,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学习、独立操作。实践环节中的微课指导,让“教”在无痕中悄然引导。在这个合作学习的环境中,手机既成为自带的摄录设备,又成为课堂中不可缺少的播放设备,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信息技术巧妙地实现了学习环境的构建,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既帮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又悄无声息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融入基于岗位工作的“职业安全”信息化案例资源

随着企业智能化设备的不断更新,企业将员工的职业安全也提到相当高的地位。比如,服装生产车间的吊挂式生产系统的传输操作安全,整烫车间的吊瓶蒸汽熨烫操作安全等。由于学生往往没有这方面的职业安全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职业安全”的微课资源,可以有效提示学生注意岗位的操作安全,同时,引导学生防范和处理操作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树立职业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三基中高职衔接课程开发
让优秀成为习惯
中山供电局“三基”工程机制与平台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2016年江苏高考数学必做题的研究
“三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