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宇
摘要:自夏洛蒂 勃朗特创作《简爱》,简爱这个形象便成为独立、自强、自尊、理性,自觉追求幸福的新女性代名词,简爱也被公认为是作者夏洛蒂 勃朗特的另一个化身,是作者主体意识的投射,正如马克 亨内利指出的,简爱的名字缩写在一起用法语表达就是“我”,她是追求独立自由的个体女性形象代表。对于简爱的形象分析,国内外的学者已经是涉及到方方面面。本文将立足《简爱》中主人公的女性反抗意识的如何一步步觉醒,从简爱成长过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话语权角度分析简爱形象的两个方面来探究。
关键词:简爱;女性意识;第二性;话语权
一、成长过程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小说通过写简爱与男性的人物之间关系展示简爱女性意识的成长。当时社会推崇理想主义女性人格,即善良、谦卑、逆来顺受,而简爱的成长却抵制了不同男性人物对她的压迫。
(一)表哥:表哥因为受到舅妈的过度宠爱,再加上对简爱的歧视和厌烦,他常常欺负简爱,甚至动手打她。寄人篱下的简爱并没有因此而向权势屈服,她发疯似的和他对打,旁人的评价是“如果她是个又可爱又美丽的女孩子,那倒可能同情她的孤苦伶仃,可她偏偏是一个鬼丫头,实在不讨人喜欢。
面对表哥、舅妈、甚至还有佣人的欺负,应该妥协来博得同情还是勇敢做出反抗?对于年幼的简爱,反抗只会让她受到更凶狠的欺负,看似不是明智之举。但是,妥协难道可以改变什么吗?事实上也并不会。但是旁人眼中,却认为简爱应该楚楚可怜来博得同情,这是男权社会给世俗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女性就应该来扮演弱者的形象,瘦弱、胆小、无知。对于简爱这样勇敢、独立、还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自然是不受大众接受的。
(二)劳渥德学校校长:他以拯救灵魂的理由用残酷和屈辱的方式惩罚少女,给他们穿质地最粗,样式最丑的衣服,企图扼杀她们身上最后一点爱美的天性。爱美是每个女性的天性,被剥夺天性是等同于失去生命。而校长就是一个用权威来剥夺少女的本真,让她们不得已放弃自己的天性美,屈从于刻板的制度。
(三)罗切斯特:是改变她人生轨迹和唤醒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最真感受,并深深地陷入情网。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讲到女性比起男性更加感性,因而面对感情,女性更容易沉溺其中,而男性则相对理性。但是简爱却坚持理性地追求人格独立,要求得到平等的爱情,不愿意为了感情放弃自我。
(四)圣约翰:一个对简爱有恩情,却被宗教洗脑,他需要简爱也不过是因为缺失简爱身上那种独立、大胆、善良的品质,他认为这种品质有利于他宣传宗教,于是他用义务的名义来压迫简爱,简爱没有受制于道德绑架,而是遵从内心深处爱的呼唤,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
最终女性的意识被爱唤醒,简爱的成长是由于她认真追寻爱,不论是家庭里的亲情、朋友中的友情、或者是爱情。而伴随她成长的男性,都试图压迫她,她的果敢与坚定帮助她获得自由平等的人格和爱情。
二、从话语权的角度分析简爱形象
话语权的概念来自于“话语”。“话语”传统上是指社会关系中“语言的运用”。对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人类学和哲学上。其中法国思想家、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我们认为,使生活和话语发生重大改变的,只有一种东西,那就是权力。权力不但是维持生活方式和话语形式的原因,也是促使它改变的原因。
因而在现实生活中,话语权的获得者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社会意识形态中男性还是女性更具有话语权代表着谁具有更大的社会权利。简爱自幼便处处受到欺负,连反抗的权利都被剥夺,更何况是话语权;后来她去罗沃德学校更是受到凄惨的待遇,原本以为会受到阳光普照的人文关怀,却是剥夺人性的真实写照;走出学校简爱开始自己选择工作挣钱,她从事最低贱的家庭教师职业,更谈不上话语权,如果她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就不会在面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时,犹豫不决。就小说的情節来讲,简爱的话语权是在她获得意外财产,从事教育获得人们的尊敬爱戴之后,这种话语权来自于个体的经济能力,社会认同感,继而伴随而生的是内心安全感。因为就性别而言,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讲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构建的。那么什么是第二性呢?我们知道一般性别只有两种:男性和女性,而且两者之间并无高下之分,但是不少人在很多时候都觉得女性不如男性。所以本来平等的两性变成了价值高低有别的两性:男性为第一性,女性为第二性。所以不论简爱是否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她一定获得了内心足够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2]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译).简爱[M].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3]朱虹.英语小说的黄金时代[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5]李雯野.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创作[J].外国文学研究,1980(3).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