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光
摘 要 小学语文诵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阶段,是提高学生语感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重要阶段。而在祖国西南边陲,诵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加深认识,重视教育发展,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重视诵读教育,掌握诵读技巧,让学生了解诵读,激发其诵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运用多种方式展开诵读教学,才能加强和落实诵读教学,最大程度地體现语文特色,真正“教”好语文,“学”好语文。
关键词 诵读艺术 文学修养 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024-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要想将语文学好,提高诵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有感情的诵读,能使诗歌更优美,能使散文更抒情,能使故事更动人,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一、转变意识,重视诵读教学,明确朗读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育机构、教学人员应改变观念,充分认识诵读的重要性,加强诵读教育,教育机构应对语文教师做一定的诵读教学培训,教师自身也应多读多练。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诵读水平,才能为课堂添砖加瓦,发挥诵读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再次,教学者在提升自身诵读教学水平的时候,也应让学生也深谙诵读的基本要求,有系统地指导,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小学阶段应做到:第一,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第二,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第三,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第四,有目的、有选择地读。
二、善用诵读训练法
1.示范朗读法
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会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丰子恺先生的《白鹅》一文,我抓住“好一个高傲的家伙!”这一句全文的中心句,先给学生示范读,引导他们领会“好”字的精妙之处,继而划分停顿、重读,读出了作者在面对一只“高傲”的白鹅时的无奈和兴趣盎然,短短一句话,大家演绎的惟妙惟肖,十分有趣,为课堂增色不少。
2.情境创设法
要使学生能与作者“心灵相感通”,就需要创设情境。我在教授《去年的树》一文的时候,一开始时对于小鸟和大树每天唱歌嬉戏的片段,就用了班得瑞的轻音乐《春日》作为背景音乐,其中既有清脆婉转的鸟鸣,且听起来又十分温情脉脉,温馨至极,而到之后大树被砍以后,小鸟开始了寻找大树履行唱歌的诺言时,根据小鸟的情感,换成了较为悲情的《寂静之声》,在小鸟寻找朋友的对话中表现出它的焦急、悲伤和无助,以音乐为媒介,将学生的感情迅速导入到故事中,更深切地理解课文。
3.表演配合法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
例如我在讲《幸福是什么》一文时,在帮学生疏导理解了课文后,我选择尽量发动学生起来进行表演,就地取材,用教室装水的桶作为他们挖的井,从三个孩子挖井,到三个青年归来,仙女,甚至连十年间井边长起的树我也让同学进行模仿表演,很多同学都参与了表演,没有表演的同学也看得津津有味,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4.评读、赛读法
诵读的多种形式中,评读是必不可少的。课堂中,老师经常利用孩子好胜的心理,引进竞争机制,如个人赛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师生赛读等,学生都是比较有兴趣的,然而要追求进步,想要越读越好,批评指正一定是少不了的,我一般是先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生生评价,最后教师点评指正。既能使听的人学会听的品鉴,也能锻炼读的人进行演绎和抒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或改之,或(下转第42页)(上接第24页)加勉,逐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