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枝
摘 要:迫于高考的压力,也由于语文学科见效慢的特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最少,兴趣最弱,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不容乐观。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教师要从巧妙设计课堂教学、优化课后作业、精心组织课外活动等方面入手,充分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学生 “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语文;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007-02
众所周知,语文是基础学科,位于众学科之首,是学科中的“老大”。语文学科要是学不好,其他学科也难以学精。但就目前从学生对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来看,语文学科排名最末,语文学科备受冷落。常听到语文老师们发牢骚说:“语文是大太太,虽有地位,却不被重视。”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漠视。我想,原因也许有很多,高考的压力使学生产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也有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需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收效比较缓慢。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激情,失去兴趣。因此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研究的主要课题,那么,如何才能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笔者觉得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张扬个性、交流情感,融合智慧与灵性,充满活力与艺术的舞台,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会。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又是艺术的熏陶。既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彩导入,培养兴趣
明代文学家謝榛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上课时精彩的导入,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精心设计的导语往往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既能让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也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有趣、自然、生动、活泼,师生之间的配合达到高度的默契。
设计导语的时候,要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学生们爱听歌曲,我就用音乐导入新课;学生们爱听故事,我就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感性、直观地理解、感知课文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让学生听唐磊的《丁香花》,让学生对丁香花这一意向有所了解,从而明确“丁香姑娘”的内涵及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让学生感受项羽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一下子回忆起许多相关的知识;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饱含的那种热爱、眷恋及不舍的情感;教曹操的《短歌行》时,让学生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作者忧的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而真正的“志”是一统天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了,也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了。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所以要想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投学生所好,找到老师、学生、文本知识的契合点,找到老师、学生及欣赏水平的契合点,因材施教。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教学环节,采用恰当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二)巧妙提问,激发兴趣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视语文学习为一种艺术享受,那还有不积极学习的吗?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要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在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形象时,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众人眼中的黛玉是“体弱多病”,王熙凤眼中的黛玉是“标致非凡”,贾宝玉眼中的黛玉是“美貌多情”,作者笔下的黛玉是“自尊多虑”,那么你眼中的黛玉呢?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
在上《涉江采芙蓉》一课,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结合文下的注解理解诗歌的内容。我让学生讨论: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你怎么看? 学生讨论后,答案精彩纷呈。第一组学生认为: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是故乡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忧伤。妻子“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故乡”是虚写,想象丈夫在远方望故乡的情形。第二组学生认为:《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望故乡”“路漫漫”在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忧伤时,想象自己的心上人也在思念自己,所以才有“采之欲遗谁”。第三组学生认为:作品描绘的是两幅画面,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一边是返身回望家乡的丈夫,长路漫漫,杳无归期。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同学们自发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课堂提问要设计得巧妙合理,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准备。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从实际出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从而获得知识。设计问题时既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又要有一定的梯度、深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思考价值。
二、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后阅读,延伸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语文知识却是无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不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陶冶情操。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学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后,布置让学生阅读其原著《水浒传》中有关林冲的章节,让学生对林冲这一人物有全面的了解。《水浒传》中写林冲的章节共有6回,分别是: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十回《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描写林冲的这六回章节,把握林冲如何由风靡京城的“林教头”蜕变成梁山豪杰“豹子头”的,进而体会小说“官逼民反”“官逼官反”的主题。在学完小说《曹操献刀》后,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表现曹操多面性格的经典章节,如第一回、第十回、第三十回、第七十二回等。endprint
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既省时又省力,既能让学生全方位地把握人物形象,又能让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布置写作,培养兴趣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在学完课文、研习文本后,我鼓励学生创作新作,延续思考,深入探究。这样既能深度解读作品的内涵,也能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祥林嫂的命比黄连还苦。在暗无天日的人世间艰难地活着,生不如死,死又不得,她悲苦的遭遇,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却受尽世人的嘲弄;她想死了,就能见到可爱的儿子阿毛,但又惧怕被两个男人锯开……我让学生写《阴间的祥林嫂》,在另一个时间里,祥林嫂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呢……在学了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的《小团圆媳妇之死》后,我布置了让学生阅读周记的《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小团圆媳妇们》的作业。小团圆媳妇是老胡家买来的童养媳,一个黑乎乎、笑呵呵的十二岁的女孩儿。小团圆媳妇的出现,让寂寞的呼兰河不再寂寞,老胡家跳大神,看热闹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她们在为小团圆媳妇“治病”。病因很简单,就是街坊公论说小团圆媳妇“太大方了”“见人一点也不知道羞。” 她還不服管教……婆婆及周围“善良”的女人们竟然是用滚烫的开水为她洗澡治病,烫一次昏一次,三次开水澡夺走了小团圆媳妇的生命。围观的群众却是乐乐呵呵,竟无人想到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荒唐的,而且个个都是理直气壮、精神振奋! 她们打着治病的幌子,扼杀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是啊,“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当年的受害者如今成了杀人者。多么麻木、残忍、愚昧啊! 无知的呼兰河人啊!愚昧的女人们啊!
好的课后作业的设计,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训练,还能给学生创造出再学习、再实践、再探究的空间,是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延伸。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能为练习而练习,不是为作业而作业,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能力,让学生有能力思考,有兴趣探究,有精力完成,思考、探究、完成之后,还意犹未尽,甚至有更深层次的生成、发展和完善。
三、精心组织课外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我要说:“兴趣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排除万难去获取知识;兴趣可以使人思维敏捷,脑洞大开;兴趣可以使人挖掘内在的潜力,出色地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去想象、去创造,让学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培养兴趣,从兴趣中发展兴趣。
我校语文教师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即兴演讲比赛、文学常识比赛等。比赛活动结束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及纪念奖以示鼓励。有时也将获奖作品配上作者的照片在学校橱窗内展出。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鼓舞学生学习语文的斗志,在课堂上、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 “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爱学”“乐学”。正如北宋学者张载所言:“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才能使他们学而不厌,习而无倦,使他们不遗余力的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才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宁立梅.关于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J].读者文摘,2016,(13).
[2]凌春雷.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19).
[3]张冠中.怎样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快乐阅读旬刊,2012,(7).
[4]杨艳辉.浅谈如何激发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10).
[5]奚经平.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J].新课程,2011,(8).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