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振武杜锦龙
搭建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的思考
焦振武1杜锦龙2
市县防震减灾部门作为市县政府职能机构,需要承担政府公共服务中相应的防震减灾社会服务职能。本文简要阐述了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建设要求和建设内容等,在此基础上例举了雅安市在搭建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中取得的主要成果和成效,并对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搭建 防震减灾 社会服务平台 思考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是各级防震减灾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满足社会和公众对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避险技能、居所设防、救助物资和成灾信息等地震安全需求的社会基本服务,是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也是全面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国家在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建设中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在《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中,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建设震害防御服务系统、地震应急救援服务系统和地震预警示范系统,该项目在2011年已经启动建设。2012年4月中国地震局印发《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规划》,在政务信息公开、科普宣传教育、震害防御综合服务、挖掘地震科技潜力等七个方面对拓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提出规划和指导。同时各省地震部门也开始筹备并组织讨论基层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问题。
通过从国家和省地震部门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思路,和近几年市县防震减灾日常工作及突发地震事件前后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信息及服务的需求分析,基本确定了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思路、目标和要求。
1.1 建设思路
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思路是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的延伸,平台的搭建在遵循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项目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同时还应以《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规划》为指导,并根据区域工作实际补充必要服务内容。
1.2 建设目标
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目标是既能满足服务社会及公众地震安全的需求,又能满足政府或其他专业组织地震应急救援服务需求,同时还能满足各类组织和社会团体对地震及相关科学研究的需求。
1.3 建设要求
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要求是以国家地震社会服务工程为依托,具备政务信息公开、抗震设防信息查询与指导、震情和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及其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产品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和服务的综合平台。
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作为服务于社会各类组织和公众的综合信息共享和服务的平台,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政务信息公开、地震信息共享服务、震害防御信息服务、应急救援信息服务、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服务五大项服务内容。
2.1 政务信息公开
建立基层防震减灾信息公开制度,将市县防震减灾部门可以向社会和公众公开的各类防震减灾信息、产出结果和结论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的形式在政府信息公开网和防震减灾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上公开。目前,可公开的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相关文件、防震减灾规划、防震减灾预算、重大工作部署和进展、防震减灾部门日常工作动态等。
图1 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基本框架
2.2 地震信息共享服务
地震信息共享服务的建设应与全国地震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系统平台数据实现对接与共享。提供日常地震信息和特殊时段地震信息共享和查询服务。
2.2.1 日常地震信息服务主要包括GIS业务查询与服务(包含: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查询、测震台网信息分布查询、前兆台网信息分布查询)和地震数据共享与查询服务(包含:测震观测数据实时共享与查询、前兆观测数据实时共享与查询、区域历史震例记录和研究共享与查询)。
2.2.2 特殊时段地震信息服务主要包括突发地震信息速报服务(包含:突发地震三要素速报、震区烈度速报服务)和地震预测预警信息服务(包含:短临预测预报信息服务、公众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特殊行业地震预警信息服务、震后强余震预测信息服务、震后地震趋势判断)。
2.3 震害防御信息服务
震害防御信息服务主要为城乡规划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包括农居地震安全服务、城市地震安全服务、地震行政审批和备案服务。
2.3.1 农居地震安全服务主要包括农居地震安全指导服务(包含:农居地震安全政策查询、农居地震安全建筑设计图选择、农居地震安全选址指导、农居地震安全工匠培训与查询、特殊类问题专家指导服务)和农居地震安全情况普查与查询(包含:农居建筑抗震性能普查与查询、农居主要分布区域测绘与查询)。
2.3.2 城市地震安全服务主要包括城市地震安全基础数据服务(包含:城市地质构造查询服务、地震动参数查询服务、地震小区划结果查询服务、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查询服务、活断层探测结果查询服务)。
2.3.3 地震行政审批、备案服务主要提供一般建设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备案服务、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审定服务、危害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建设项目审查服务。同时提供地震行政审批、备案业务数据共享服务。
2.4 应急救援信息服务
应急救援信息服务日常对公众和社会组织提供救援培训与指导,在地震灾害发生时为政府提供应急救援辅助决策信息,为公众提供应急避险和政府决策信息查询,为社会各类组织提供救援信息查询。
应急救援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地震应急救援基本信息查询服务(包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情况和分布查询、专业救援队伍基本情况查询、地震应急预案查询、地震应急救援培训服务)、地震应急响应服务(地震应急预案启动、地震应急信息发布、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评估)、地震应急辅助决策服务(包含:震区人文地理情况查询、震区人口和经济数据查询、地震影响场模拟计算、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模拟计算)、地震灾害现场服务(地震灾害现场科考结果查询与共享、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果查询)。
2.5 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服务
主要利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新科普宣传教育方式,多方式大范围地在城市、乡村及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服务。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震情信息服务,使公众关心、了解、支持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服务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地震科普信息服务、示范学校和社区地震科普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地震科普信息服务、重大节日地震科普信息服务、重大事件新闻宣传服务。
3.1 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与应用的实现
市县防震减灾服务平台通过政务信息公开网、防震减灾门户网站、新闻和应用媒体、防震减灾应用软件四种途径向公众和各类组织提供服务。公众和各类组织按照不同的权限还可以通过防震减灾门户网站、防震减灾应用软件获得更高级的数据交换和其他查询服务。
3.2 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后台支持
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可以提供多种查询、数据交换等服务,各类查询、数据交换等服务的实现需要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地震信息分析处理平台、防震减灾门户网站、科普宣传及新闻发布平台、地震灾情快速上报平台、地震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等多系统和平台的支持。
3.3 市县防震减灾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
要实现各项防震减灾社会服务需要各类技术的支持,需要防震减灾各领域的业务支持,还需要打破并建立更适合的体制或机制。
需要建立健全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和职能部门官员专家相互配合的新闻发布机制,建立快速响应、密切协调和分级处置的地震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机制。要建立电视新闻等公共媒体的信息直通渠道。还要建立防震减灾信息获取、储存和使用的相关制度,建立稳定的基础信息服务队伍。
雅安市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是雅安市防震减灾局承建的电子政务类工程项目。该项目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实用、适用、管用为标准,在满足防震减灾管理业务需求的同时,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共耗资682万元。项目建设为推进雅安市防震减灾的体系化建设和基层防震减灾部门社会化服务和管理搭建了良好平台。
4.1 主要成果
4.1.1 建成地震前兆和测震系统
建设和整合雅安市境内形变、流体和电磁学科前兆监测台点13个,前兆测项79个,建成雅安地震前兆中心;与省地震局共享测震台网,接入25个测震台数据,并建成测震台网中心和水库台网中心。
图2 地震速报信息流程图
4.1.2 监测信息多方式共享
地震速报信息通过手机短信、软件接口、网站、专用手机软件等形式对外推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在门户网站向公众提供任意时段前兆观测原始数据在线绘图和下载服务。
4.1.3 震害防御在线服务
提供境内已探明地震断裂分布、地震动参数、历史地震、地震台站分布等综合查询;通过门户网站提供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在线申报;震害防御信息管理系统能自动判明录入的工程项目是否需要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否需要避让地震台站、是否需要避开地震断裂等。
4.1.4 快速及时的应急辅助决策
灾情评估与自动成图系统震后自动触发,产出灾情简报、评估报告、20张专题图全部主动推送至雅安市综合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和专用APP软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提供灾害现场、县(区)指挥中心与市指挥中心数据信息协同服务;门户网站提供避难场所相关信息综合查询。
4.1.5 多渠道多形式科普宣传
门户网站提供图片、视频、文字等科普知识在线浏览;通过触摸屏、挂图等形式向公众提供基本的防震减灾科普信息;通过信息推送系统在公共媒体推送相关公告、通知等。
4.2 主要成效
4.2.1 首次运用技术手段整合防震减灾三大体系
图3 某时段地震前兆数据在线查询
图4 震害防御信息管理系统在线服务
图5 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及产出成果
由于技术和管理的原因,地震监测、震防管理、应急救援三大体系相对割裂,在实际工作中各自为政、交流较少。雅安市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把三大体系的主要业务、数据、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同一平台内,用户能够轻松登录、管理、使用建设成果,特别是测震和前兆观测数据及分析成果、活动断裂成果、应急地理信息数据等,全部在基础数据库中集中统一管理,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业务共担。
图6 科普宣传教育平台
图7 雅安市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基本框架
4.2.2 首次将地震研究成果批量转化为社会服务产品
防震减灾部门目前为社会提供的防震减灾服务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单一。雅安市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将近年来相继实施的雅安市主要活动断裂探测与填图成果、地震监测原始数据、历史地震应急管理数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抗震设防图集等进行数字化,通过政务信息公开、抗震设防信息查询与指导、震情和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科普宣教等形式,用9种手段提供20项服务,使防震减灾服务平台真正成为全方位为社会提供服务产品的共享平台。
4.2.3 首次实现防震减灾行政审批联网管理
雅安市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子系统——震害防御信息管理系统,在雅安市本级、8个县(区)联网运行,不仅规范了审批流程,而且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对抗震设防等级进行精准识别,自动给出设防参数和工程周边历史地震、活动断裂、台站分布图。同时,在雅安防震减灾网和雅安市政务中心网站提供建设项目立项审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事项办理指南、流程、表格下载等,并提供在线申报服务。
5.1 最大限度实现三大体系的互融互通
我国防震减灾三大体系相对割裂,在实际工作中各自为政、交流较少,不仅部门之间互不了解,导致信息封闭、资源浪费。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把三大系统内主要业务操作、数据、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平台内部管理用户能够轻松使用平台内各分业务系统的基本数据和信息,从防震减灾管理角度实现工作的相互了解、支持和支撑,有助于防震减灾系统干部职工综合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促进防震减灾工作各项业务平衡发展。
5.2 努力实现功能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建设社会服务平台在考虑业务功能实现的同时还应考虑技术的实现。目前地震行业诸多软件系统因架构不同、开放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软件融合难度大,系统间功能相互支撑难度大,系统集成与管理难以完成。在建设中要选择软件技术实力强且有地震行业软件开发经验的企业承担所有软件开发任务,同时建议地震系统适当公开行业软件系统内核,便于与自主开发的系统更好的融合,便于使用和管理。
图8 雅安市震害防御信息管理系统
5.3 充分考虑平台的可扩展性
建设社会服务平台除进行必要的基础建设外应考虑所辖区域已有资源的使用,如各级政府已建成的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户外广告大屏、户外应急广播系统、校园广播电视系统、交通广播系统、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各类媒体资源,均可建立服务与协作关系,使防震减灾服务辐射至更远。平台建设只是技术支撑,要利用平台提供的丰富内容,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和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平台的技术支撑作用。
5.4 注重安全性和保密原则
社会服务平台应最大限度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与服务。但平台上涉及部分保密数据,特别是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测绘成果等涉及国家和行业秘密的资料和图件等,应使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数据安全性进行保护。同时还须注重平台本身的安全性,服务平台链接户外媒体和智能终端数量大,覆盖面广,要从技术层防止非法入侵,保障系统功能和数据安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设备、网络、软件等运行、维护进行明确规定。
通过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最大可能地做好灾害预测预警工作,在天灾来临之前尽量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减小灾害损失;亦或在天灾来临之后,尽可能的想办法将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将防震减灾科研成果最大限度的应用,如对地震断裂地震风险预测的成果运用,让群众主动提高建筑抗震设防意识,提高地震断裂影响地区的安全;另一方面地震相关信息的公开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民众对地震的恐慌,减少社会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勇气和信心。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的建设既是一项电子政务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工程。
作者单位:1. 兰州市地震局
2. 雅安市防震减灾局
[1]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规划[Z].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