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7-08-03 01:37李东明蒋国权袁旭明吴卫强卢志成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珠海市体校后备

李东明,蒋国权,袁旭明,吴卫强,卢志成

(珠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李东明,蒋国权,袁旭明,吴卫强,卢志成

(珠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讨论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后备人才储备不足、培养体制单一、培养效益低等问题。提出培养体制多元化,拓宽训练网络,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创新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机制等建议,以促进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珠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对策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面临家长对体育成才观念的变化、生源萎缩、成才效率低、教练员队伍水平、人才输送等问题[1],对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推进珠海市竞技体育的全面健康发展,对影响和制约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必要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上探究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对策,为实现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珠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斗门区业余体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机构单位为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以调查问卷为主,文献查阅、访谈为辅。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以珠海市运动员学生及关注珠海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社会人员为对象的2类问卷“珠海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调查问卷”。请体育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设计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专家给予反馈意见,修改后的问卷得到专家的认可。采用重测方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计算两次测试的相关系数,信度系数为0.89,P<0.05,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数据采集的统计学样本来自:总共发放问卷789份,其中“社会管理者”发放243份,回收233份,有效问卷22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95.8%和96.6%;“学生运动员”发放546份,回收539份,有效问卷522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98.7%和96.8%。(见表1)

表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架构

经走访珠海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和教育局,获得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与珠海市竞技体育人才后备培养相关的体育组织包括:由市文化体育旅游局主管的专职体校2所,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国家级1所,省级11所,市级18所,体育传统项目达到42项,由珠海体育总会管理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1个,主要集中在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珠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市体校)是唯一由市政府全额拨款的中等体育专业学校,承担珠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对珠海青少年体育发展负有引领示范的责任。斗门区业余体校(以下简称斗门体校)承担珠海水上项目为主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任务。由教育局主管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由珠海体育总会兼管的社会体育俱乐部辅助少数单项的运动选材训练,没有硬性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责任要求。

2.2 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规模

据调查统计,珠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在读且在训的运动员约450人,斗门区业余体校在读在训生约112人。国家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中经常参加运动训练的学生数和以校队形式参加运动训练的学生总数量为45人,省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参训人数为420人左右,市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参与训练的人数约810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训人数约125人,参加训练的人数占全市中小学学生人数的0.76%,仅占全市人口的0.12%。(见表2)以上数据反映珠海竞体人才培养在训练规模方面存在三个不足之处:第一个方面是珠海行政区划面积小人口少,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人口基数较低。第二个方面是珠海市县区级体校建设数量不足。第三个方面是珠海市参与竞技体育训练的学生人数比例较低。

表2 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训练规模

2.3 珠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项目布局情况

珠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项目布局,主要集中在由珠海文化体育旅游局主管的市体校和斗门业余体校这两个对外承担参赛任务的单位。目前珠海市开展的竞技项目有,基础大项目:田径、游泳二个;传统优势项目:举重、皮划艇(激流回旋)、射击、体操、羽毛球、乒乓球;潜优势项目:网球、足球、摔跤、拳击、柔道等五项。与社会力量合作项目有索卡俱乐部足球队、李宁体操学校体操队。珠海市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合理性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20多个运动项目的选择,认为珠海应优先发展的运动项目为:第一集团田径、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第二集团游泳、皮划艇、射击、网球、举重,调查的结果反映了珠海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项目布局的基本一致性。(见图1)

图1 珠海市优先发展的运动项目

2.4 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硬件设施情况

珠海市竞技体育训练场地设施建设同样基于两所体校对外承担组队参赛任务的训练需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体育俱乐部场地的建设,由相关部门或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对珠海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场馆建设及利用情况的民众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和社会人员认为满意的仅有15%左右。学生认为非常不满意将近35%,社会人员认为不满意的接近45%。对我市体育训练场馆设施不满意原因分析:其一是尽管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其建设起步晚、底子薄、训练单位和场地设施建设数量有限的因素,使现有的场馆设施还不能切实满足高水平竞技训练和基层选材培训的双重需要。其二是受管理体制对场馆使用维护责任分工的条块分割限制,珠海在如何高效利用所有场馆设施资源方面,还存在完善运营管理制度,充分提高使用效率的问题。

2.5 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5.1 传统优势项目走下坡路,特色项目发展跟不上,出现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在竞技体育发展的过程中,珠海市的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射击等项目有过好成绩,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但近年这些项目成绩开始下滑,特色项目不够突出。在体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没有考虑资源配置,走 “小而精”的道路,在资源导向上没有给予传统优势项目以扶持,导致了体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资源浪费。

2.5.2 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单一,业余训练网络缺失。珠海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主要有两个单位,一个是珠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另一个是斗门区业余体校。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以政府的培养体制为主,社会力量参入有限,活力不够,只有足球和体操两个项目是与社会合作办学。与教育部门联合与合作不够密切,“体教结合”工作滞后,现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业余训练网点学校的拓宽停滞不前,导致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材基数下降。珠海市曾依靠引进竞技体育人才为主,但随着引进人才黄金期的消退,引进的效果逐渐下降,自我选材、自我培养得不到保障,势必制约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

2.5.3 市、区两级的竞赛体系不健全。珠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区两级竞赛体系不健全。多年来,珠海市体育工作以组织大型活动为主,忽视了各个项目的竞赛体系的建设,使得很多项目没有青少年体育比赛,各区间、各学校间也没有各种体育比赛。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是上一层的选材是从下一层比赛中选拔,市队要从区和学校间组织的比赛中选拔人材,形成由下而上输送体系。然而珠海的竞技体育恰好相反,是从上往下派送人才。

2.5.4 精英体育人才的奖励机制不够,使得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在本调研中发现,很多有潜质的运动员缺乏训练的积极性,高水平的教练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因而成绩提高不明显。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珠海市缺少对精英运动员的奖励机制和优秀教练员的奖励机制。

2.5.5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输送问题

珠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和斗门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市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三级训练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体校学生成才率低、淘汰率高,向优秀运动队的输送率不到10%,绝大部分学生面临就业安置问题。随着国家体育教育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从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中专毕业生不再进行分配的政策后,体育运动学校失去了就业的保障,是造成体校招生难的直接原因。学生参加训练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参与训练的首要动机是升学、就业的需要占43.9%,其次是本人的兴趣占32.9%,可不参加文化学习的排在最后占2.2%,出成绩当明星的百分比仅占8.9%。从调查结果来看,符合学生的年龄的特点,也反映了学生对竞技体育成才规律的认识。(见图2)

图2 学生参与训练的动机

从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主体的学生动机因素考虑,不管是作为中专职业教育的市体校还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合作办学机构等单位,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通过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来满足和解决后备人才的升学就业问题,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可持续发展。

2.5.6 教练员的队伍建设问题

目前珠海市有注册的从业教练员人数为89人,其高级职称教练仅占26%,本科以上学历占72%。教练与队伍主要沿袭“师傅带徒弟”,知识结构简单,执教能力欠强,缺乏以科研手段攀登训练技术高峰的意识和能力。

据问卷调查分析(图3),占19.8%的人数将工作态度排在影响教练执教的第一位,执教能力、事业心排在第二、三位,分别占19%,18.2%。专项理论水平排第四占13.5%,职称和学历排在最后仅占7.8%,10.8%。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教练员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最重要的是工作态度,说明当前基层教练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够高,工作态度不认真。教练员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制度,从而调动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教练员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

图3 影响教练员执教的结果分析

3 结论

3.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机制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托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为重要平台和主要渠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在趋向多元化模式,形成了以业余体校为主,体教结合基层学校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基础,个人和家庭培养为补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指引了方向[2]。多元化的培养方式将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来源,也是我市将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见图4)表明,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下的多元化培养、加强体教结合是学生和社会人员提出的建议中排在前列分别占31%、29%和24%、20%,可见加强体教结合、政府政策保障和体制创新、在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下的多元化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中小学合作,走多渠道合作培养道路是对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建议,也符合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构建和改革的具体措施。

图4 对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

3.2 创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的《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五条指出,体育运动学校由当地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管理,以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学生训练、参赛,教练员配备和培训等;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与学生文化教育相关事项的管理,包括教学、教师配备和培训等[3]。依据新的管理办法,珠海市文化体育旅游局和教育局应落实权限职责和捋顺管理范围,通过整合教学训练场地设施、教练员、文化教师、社会资本等资源为市体校、区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社会青少年俱乐部等单位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形成有效的、创新性的管理机制。要加大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和扶持力度,鼓励各类体育组织、青少年培训机构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并使这一有生力量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4]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共同管理是学生和社会人员一致认为的最佳管理模式,百分比分别占到70%和72%。

3.3 归口管理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育编制

2012 年7 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的通知》(体青字[2012]77 号,以下简称《通知》)。[5]珠海市文体旅游局和教育局等部门,采取各项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通知》文件精神,根据体育运动学校发展现状和教育教学需求及广东省有关编制文件计算标准等因素,核定体育运动学校教职工编制,增加文化课教师的配给名额。市教育局根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单位学校编制数及文化教育需要组织招聘文化课教师。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享受同层次、同类型普通学校同等待遇,文化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和业务学习纳入教育系统统一规划。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见图5)得出,对于我市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主要建议有这几个方面: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教育纳入市中小学教育监控体系、加大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完善运动员选材中的文化水平测试、加强与珠海市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培养、优化运动员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其中学生对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教育纳入市中小学教育监控体系、完善运动员选材中的文化水平测试两个建议的百分比较高,分别是29%和27%。社会人员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教育纳入市中小学教育监控体系、加大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加强与珠海市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培养百分比分别占到24.3%、24.6%、24.5%.

图5 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建议

3.4 优化体育运动学校课程设置和办学模式

依据《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按照运动员文化教育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审查通过的教材等,实施课程,组织教学,并可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和其他教育资源。学校的教学与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并可组织学生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类的技能鉴定。另外《通知》指出,推动公办体育运动学校与当地优质中小学共建、联办(具体模式可采取公办体育运动学校与优质中小学互挂牌子、体校教练和学校教师互派等方式);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选派体校副校长,主管文化教育工作。在优化体校课程设置的前提下,体校的办学模式可以选择与普通中小学联合办学的合作模式,既可以资源共享同时也解决文化教育不足的问题。通过问卷的调查统计(见图6),在独立办学、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三个模式选择中,一致认为体校的最佳办学模式是联合办学,其次是校企合作办学。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符合了当前社会组织、社会资本等多元化的趋势。

图6 体校最佳的办学模式

3.5 合理布局运动项目,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机制

竞技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整合是合理布局运动项目的关键。首先是整体项目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讲究“精”“尖”“优”。确保大项,突出强项,调整小项,形成重点突出,举重、羽毛球、乒乓球、射击、足球5个项目综合竞争力保持全省前列,田径、游泳、体操综合竞争力力争进入全省前列。抓好足球、体操、帆板、帆船、武术套路等合作项目的工作,确保合作规范、有序、高效。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项目。充分利用自然禀赋条件,大力发展帆船、帆板、赛艇、自行车、中长跑等滨海竞技体育项目。加强这些项目的专业性运动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冬训基地,为本地竞技体育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斗门业余体育运动学校重点开展皮划艇等水上项目,充分提高其水上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形成具有斗门地方特色的“拳头”项目。其次要充分发挥基础教育资源的人才培养功能。珠海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进一步增强“精品”“特色”意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项目布局优势。

在基础教育系统中普及竞技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竞赛和训练活动,提高普通中小学学生对参与竞技体育的兴趣。保证一些有较好竞技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在普及的基础上培养输送高水平的后备人才。在赛制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促使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举办赛事。赛制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建议多举办小型多样、经济实用的趣味性比赛。因此,完善符合我市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符合教育发展的青少年竞赛体制是促进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3.6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制度

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重视教练员各项素质培训与业务能力培养,符合竞技体育良性发展的规律。目前我国教练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普遍较低,训练主要以经验为主,科学训练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6]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以及竞技体育锦标主义淡化,导致基层教练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教练员培训考核的制度,既能保障教练员的权利又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升教练员和运动员科学训练的意识,加强运动训练的科学指导,构建训练、科研、医学监督、后勤保障等相互配合的运动训练科学化体系。准确把握项目训练规律,科学控制训练过程,有效提高运动训练质量。重点项目要形成教练员与科研人员密切合作的科学训练团队。

4 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办学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

建议应当把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纳入教育系统管理,享受教育系统的相关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体育系统在运动训练、教育系统在文化教学上的两个优势,共同培养出体育和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坚持体教结合、学训结合的原则。结合正在推行的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强化体育职业培训、培养体育行业的从业人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4.2 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

建议将我市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文体局主要领导工作日程,将训练工作列入全市年度体育工作会议议程,定期召开训练工作会议,从思想上、领导上和管理上予以高度重视。将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等作统筹集中管理,成立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中心,体育、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等部门要共同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针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和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指导、督促、检查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各项工作。统筹规划青少年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有效进行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

4.3 加强政策支持,深化体教结合

建议文体局与教育局共同成立局际联席会议制,定期商讨体教结合发展相关问题,下设体教结合管理办公室对全市体教结合发展问题进行宏观指导与实施监督,联合制定普通学校与体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重视普通学校的竞技体育培养功能又重视体校的文化教育,制定一套人才评估考核体系;进行赛制改革,建议体教两家共同推出联合赛制,改革青少年赛制,统一比赛时间、分组、注册等制度,淡化成绩。建议进一步加大教育系统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政策倾斜;体教两家联合推出教练员与体育教师的“双职称制”,实行竞争上岗,推出运动员与学生的“双学籍制”,增加系统间人才流动,推出运动员学训课时标准与运动等级标准。

4.4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能力

建议加大针对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系统中基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教练员参与培训的机会。通过加大培训力度,转变大部分教练员沿袭的“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做法,丰富知识结构,提高执教能力,强化科研意识,提升技术职称和学历。为加强体校的建设,需不断提高体校管理人员以及科研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研究水平。

4.5 发挥体校优势,拓宽训练网络

建议教育局出台政策,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中小学办学考核目标,充分发挥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功能,以发展体育特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项目网点学校为基础,横向扩展训练网络,扩大业余训练规模,在普通中小学和青少年俱乐部广泛开展课余训练,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大体育人口,广泛开展选材工作,发挥学校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把具备体育天赋的学生选拔出来。

[1] 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4):9

[2] 周战伟.基于发展方式转变的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16:1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中等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101202.htm

[4] 郭建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4):9

[5] 《关于深入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 的通知》解读[J].青少年体育,2012(10):3

[6] 冯庆梅,夏思永.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运动学院学报,2006(9):31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Talents in Zhuhai C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LI Dong-ming,JIANG Guo-quan,YUAN Xu-ming,WU Wei-qiang,LU Zhi-cheng

(Zhuhai Sports School, Zhuhai 519000,China)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in Zhuhai: the shortage of reserve talents, the cultivation of individual system and the low efficiency of training.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ltivate the system, expand the training network, and perfect the youth.

Zhuhai;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2017-04-03

李东明(1964-),男,山东省曲阜市人,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青少年体育

2015年珠海市教育局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H01112501150013PWC

G80

A

1007-323X(2017)04-0024-05

猜你喜欢
珠海市体校后备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All about Me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