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2017-08-02 22:54陈传连
大观 2017年7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策略

陈传连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培育学生道德观念的重要阵地,有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保障小学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受传统小学教育重智育轻德育观念的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率往往比较低下,教学效果并不太好。如何把握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关键,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已经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策略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是培育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太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因素比较多,如教师的素养、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都会影响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率,找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是摆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工作。笔者认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可以从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一、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观念的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紧密相关,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特别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其一,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合理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材,教材是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要把教材当作与学生进行沟通的中间环节,通过教材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良好的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一味的依赖教材,而是要结合学校、社区以及家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不断将生活中的实践融入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其二,教师要多渠道多元化的挖掘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的整合学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通过校园文化、校园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内容丰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结合学校、社区以及家庭中的实践与例子,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与体会,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生活化、实践化的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与感悟。所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就应该摒弃传统僵化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生活化、实践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率。其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可以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紧密联系生活,提高教学层次,课程教学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生活方面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成长过程当中的烦恼;其二,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活动是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最为基本的形式,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体会与感悟;其三,要建立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以及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学生以充分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观念。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的水平以及自身的素养直接关系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成败。所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力途径。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品德与社会课程任课教师参加培训,积极学习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策略,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职业技能,教师要高度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布置以及实施;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端正自己的态度,提高自身素养,以较高的师德标准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学校还要积极补充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队伍,积极引进优秀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充实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队伍,为更好的课程教学、更高效的课程教学做好人才保障。

四、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程教学趣味性

在当今现代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就是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这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又一途径。一方面,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的选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便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共享,将互联网上广阔的教学资源引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可以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授,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与渴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利用视频、图片等内容替代枯燥的文字,使原本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教学内容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良性发展

课程教学评价是指导与改进教学的主要手段,所以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一是要进行前置性评价,对教学设计加强管理与评价,评估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取等是否合理恰当,二是要强化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评估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实施程度,提高教师的议课以及评课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品德与社会学科学业成绩的评价,通过对学业成绩的评价来引起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行为及表现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优异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韩绍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培训,2015(08):138.

[2]毛爱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5(02):192.

[3]夏爱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刍议[J].当代教育论壇(教学研究),2011(05):93-94.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