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裕花
语文高考试卷在近几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文言文阅读题就新出现了文言断句的考查形式,这也将指导学生如何断句这一训练纳入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文言文学习在高中阶段是教学的难点,文言断句也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弄清大意,凭借语感
指导学生正确断句的基础就是引导学生基本领会通篇文章,然后弄清需要断句的句子的大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诵读整个文段,对文本的基本内容有整体把握,然后根据自己的语感进行初步断句。
如学习韩愈的《师说》,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相关句子练习断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文本中择师标准的句子引导学生:“生乎吾前……师之所存也。”首先引导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大意进行初步理解,这样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认识到这一段主要是讲述跟从老师学习的必要性,而在这一段的结尾提出我们应该跟怎样的老师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对这一段的基本意思有了掌握,教师再引导学生疏通需要断句的几句话的大意,让学生认识到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论是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身份尊贵还是低贱,只要他懂得道理,就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就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这样学生对文本句子的意思有了大概的了解,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感觉进行断句,认识到在“生乎吾后”的前面要断开,就让断句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弄清文本的基本内容和需要断句的句子的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基础。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本大意的基础上了解整体内容,学生对于断句内容有了基本的感知,之后根据自己的语感进行断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断句的正确率。文言文阅读疏通大意是做题的基础,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是做题的关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注意虚词,识得标志
在指导学生断句的训练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的虚词,因为文言虚词往往是学生断句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虚词的用法,这也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点甚至是难点内容,在高考试卷中也都有所涉及。所以,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虚词用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还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在文言文中,虚词往往都有自己的固定用法。如至于、夫、惟、故等词语是发语词,一般情况下出现在句子的开始;而也、矣、乎、哉、者等词是语气词,往往用在句子的末尾;于、为、而、以等词语出现在句中的情况比较常见。这些虚词都是在高考需要掌握的十八个虚词范围之内,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这些虚词的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弄懂文本的意思,同时也有助于断句。
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文本中的句子,训练学生依借虚词进行断句。例如:“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句话中,教师就指导学生明确这句话中的“夫”是发语词,一般用在句首,在这个虚词的前面应该断开。“既”“又”“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关联词语,也要用在句首,因此也要在前面进行断句。还有《六国论》中的“然则诸侯……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这句话,教师就指导学生在“然则”以及“故”这两个虚词前断句。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虚词的用法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从虚词的角度去指导学生断句,不仅能够提高断句题目的正确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虚词用法,帮助学生翻译文言文,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
三、特殊句式,固定结构
在指导学生解答断句题型的方法时,教师不仅可以从疏通文意、利用语感、关注虚词标志等方面入手,而且可以关注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由于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都有固定搭配的詞语,所以在学生断句的时候是很好的参考,可以有效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例如,在文言文中出现的判断句,一般的标志是“……者,……也”。那么在做断句题的时候如果发现这样的内容,就可以据此断句。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者,赵人也”,还有《逍遥游》中的句子“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都是这样的句子,使用“……者,……也”的句式表示判断。再比如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为……所”,“所+动词”结构,等等,也是断句的标志。《六国论》中的句子“悲夫……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句话中出现了“为……所”的固定结构,表示被动,这就是我们断句的依据。
教师在指导学生断句的过程中,抓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以及固定句式等的标志性词语,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完成文言断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点,让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得到高分。
总而言之,在现在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断句占据了一定的比重,成了我们备战高考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要注重文言断句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答此类题型的正确率,最终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22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