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平
作为一名老师,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学生的尊重,自己的课被学生喜欢,因为只有这样,课堂上的学生才能专心致志的听讲,作为一名师者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所以,今天我要探讨的话题是:课堂上,如何紧抓学生的注意力。
体会一:扎实的基本功,学生“课堂跟随”的前提
《师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既然要传道受业解惑,那么,肚子里就必须有货,不说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有一专长是必须的。在我们教育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作为老师,你要给学生一碗水,那么你必须要有一缸水,如果你要想给学生一桶水,那就必须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了。”只有在知识上强于学生,学生才能有追随你的欲望,学生信服了你的知识,自然就会尊重你的人,那么,在课堂上学生自然愿意听从老师的指令,时刻跟随老师的脚步。
然,拥有扎实的基本功也并非易事,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达到质变之前必须耐得住寂寞,禁受住诱惑,即,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在小时候,我们就学过小猫钓鱼的故事,正在钓鱼的小猫一会去捉蝴蝶,一会捉蜻蜓,一无所获,在老猫的指导下,不再去理会蜻蜓与蝴蝶了,结果很快便收获了一条大鱼,由此可见“静气”对每个人的重要性,这就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埋头苦干,扎根教育,把教师这份职业当成事業去干,而非仅仅是个饭碗。说到容易做到难,坚持便是胜利。
体会二:模式引导,捕获芳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知道一个规律:一名在课堂上的中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为15分钟,而15分钟以后,他的注意力便开始分散。一位老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课堂上满堂灌式的讲授式教学,那么他的这节课便不算是高效,于己于学生都是不利的。而作为一名高明的教育工作者,他又会怎么做呢?
以一节40分钟的课为例,个人主导讲授的时间保持在10~15分钟内,超过了15分钟就要学会切换镜头,布置与上一个相关联新任务,以调节其疲劳,偶尔讲个笑话也是可以的。而,先进“教学模式”的运用则尤为关键,所谓“教学模式”可理解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高效课堂套路,解决的是课堂上怎么做才高效的问题。学校竞争,生源相同的情况下,谁的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先进谁才能胜出。下面,我介绍两种一些名校已实践后且非常成熟的教学模式:
(1)“先学后教”的模式,学生先自学,随后老师提问或让学生上讲台演板,从中发现问题或学生自主提问,最后老师加以讲解。这种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停的灌输教学方式,以发现学生问题为主导,有力于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所以,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先学后教”是更胜一筹的。
(2)“小组讨论的兵教兵”的模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依旧是学生自学,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随后不懂问题小组交流,针对问题兵教兵,整个小组都不会可跨组交流,依旧是兵教兵,而老师只需为孩子们讲解共性难点即可。这种教学模式相比于上面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又优化了,那优势在哪里呢?那就是能为更多的学生解决更多的问题了,学生更加自主了,课堂更加高效了。但不足之处是这种课堂模式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它适用于非常优秀的学生群体,即每个学校里的优生群体。
体会三:知己知彼,及时关注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对手才可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并战胜对手。这里的“了解对手”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包括家庭情况,下面就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主要针对一些特殊家庭,如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这些家庭最易出问题,比如说贫困家庭,在偌大的中国,上不起的孩子不在少数,有一次在我的课堂上,我的一个学生(兰某)整节课她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桌子上,没抬过一次头看黑板,那时我就心想,这孩子是对我的课有意见还是我的人有意见呢?怎么就不听课呢?后来,我得知这个孩子因家庭贫困,一天只吃一顿饭,她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只有五十元。她之所以不抬头看黑板,是因饿致体虚。我了解情况后,迅速联系学校的食堂的勤工俭学处,在最短时间内解决了孩子的吃饭问题,后又为孩子申请了助学金,又帮她解决了学费问题,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她从此在我的的课堂上再也不走神了,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2)作业或成绩跟踪。
俗话说,注意力在哪里,成绩就在哪里。学生的考试成绩或作业质量一但出现大幅下降,最大的可能就是丢失了课堂,学生的成绩百分之八十都是来自于课堂这块阵地,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找出学生分散课堂注意力的原因,并及时帮学生解决,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及时联系孩子的家长及孩子最好的朋友,上下其手,事半功倍。
体会四:严师出高徒,用“严”聚焦注意力
“扎实的基本功,高明的引导方法”固然难得,但我们也要承认,任何方法或技巧都不是万能的,古语言“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除了以上三点外,欲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需规则的辅助。“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咱们常挂在嘴边的,任何学生都必须要有规则意识,这样才更好的专注。教育界有句老话‘两个好人,不如一个坏人,因为老师心软,有些学生便无视规则,上课交头接耳,下课不好好完成作业。所以,“严”可帮助学生克服人性的劣根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每个孩子都是很有必要的。
而对于“严”,还需要“恩”的辅助。“严”,固然可使学生产生敬畏之心,但有了“恩”,学生自会感恩于你,亲其师则信其道,以后,不管是学生的学习引导还是对于老师的生活管理都是很有益处的。以严为主,以恩为辅,光有“威”而没有“恩”的结果是,面服心不服,离心离德,看似一个集体,实则一盘散沙。光有“恩”而没有“威”,令不行禁不止,个性太强的学生也不会买你的账,老师有时反过来还要受学生的欺负,久而久之,毁掉这个学生本人不说,更甚则会出现一颗老鼠屎毁掉一锅汤的局面。
以上四点,便是我高中从教以来的一点心得体会,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