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峰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确定以后,就必须运用“沙里淘金法”精心选择闪光的材料,然后运用“串珠法”巧妙地把它们串联在文中。但是,仅对这些材料简单叠加,毫无修饰地罗列,文章就会显得呆板乏味。如能综合运用多种引出材料的方法,就会使文章灵动而有新意,给文章增色添彩。
一、渲染式——环境渲染,烘云托月
渲染式就是在引出材料前刻意进行一番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这样不仅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给人以审美愉悦,又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式写法。
例1:一声声的蝉声带领我步入盛夏。欣赏着“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风光,感受着“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悠远意境。王维,一个身着宽袍阔袖的儒生向我走来,脸上是佛一般的圣洁……
例2:绵延秀丽的富春江依旧流着,两岸的山色也因一个人的千古佳话而增添了几分淡雅和清闲。这个人就是严子陵。他的同窗好友——后来当上皇帝的刘秀,因不忘旧时同窗之情和对严子陵才能的钦佩,曾几次请他出仕做官,可都被他拒绝了。在他看来,官场的凶险和尔虞我诈远不如在富春江钓鱼来得轻松自在。因此,他选择了后者。
二、比兴式——妙引巧比,曲径通幽
比兴式就是在引述材料前从自然现象入手,找出自然中具有同类精神的物来比兴。这样触类旁通,广泛联系,能使文章意境开阔,内容丰富。
例1:正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小船,自会在风雨的磨练中懂得坚强。太多的爱护反而会给它小小的船舱添上无谓的负荷,成为前进的阻力与障碍。在父母的羽翼下寻求庇护的日子早已过去,我们已经渴望敞开胸膛拥抱雷雨闪电,享受自然阳光。当孩子在人生的路上开始迈出自己的步子,家人應给予理解和支持……
例2:一枚贝壳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将无数的沙粒转化成一粒并不规则的珍珠;雨后的彩虹绽放刹那的美丽却要积聚无数的水汽。如果把这些都看成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那么正是挫折成就了光彩夺目的珍珠和美丽耀眼的彩虹。人何尝不是呢?
三、描述式——生动描述,先声夺人
描述式就是在举出人物示例时先对人物进行一番想象性描述。这样描述的人物形象立体饱满,而且还可以在描述中饱含作者对人物的爱憎感情。
例1:那是谁呢?青翠的山崖下是一个健壮的身影,举一钝斧在辛勤劳作。回家途中的一次小跌,跌出了指间流血的灵光一闪,跌出了千古土木的巍峨大势。那是鲁班和他手中滴着血的小草。待仔细研究一番,一样伐木的利器就生于手中……
例2:持一段旌节,奔走于寒沙衰草;挥一把羊鞭,响彻天宇的是一个不屈的誓言。在屈辱的异国他乡,苏武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心境谱写了一曲千古传诵的赞歌。
四、名句式——彰显才情,丰富底蕴
名句式就是在材料中的人物出场前先引用名言名句,此名言名句不仅要体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而且要与题旨相吻合,最好不要简单引用,可在其后加一句简短的抒情性评价。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显示出作者的才情,更可以给文章增添文学底蕴,使文章搭上提升文学品味的“直通车”。
例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谁如此豪迈,如此激情澎湃?是苏轼。是那个披一袭单薄的长衫昂然走进历史的苏轼。在他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被践踏,在他经历坎坷不定的宦海生涯后仍贫困潦倒,他可曾郁闷可曾悔恨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此心境,让我们看到的是笑容洒脱的眼中装满秋风绿水的苏轼。
五、评价式——先评后述,引人入胜
评价式就是在引出人物事迹前先对人物进行一番总体评价。使用这一方式,表述时往往运用排比、对偶、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而且言简意赅,有一种格言式的味道。运用这种方法往往要采用第三人称。因为,这样行文能设置悬念,当人物出场时能给人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感觉,再加上精彩的语言,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他们一身尘土,却有超乎常人的勇气;他们一脸朴实,却有冷静沉稳的智慧;他们平凡卑微,却有惠泽万方的襟怀。他们淳朴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及所作所为,实在让人钦佩。他们可以是我们的邻居,可以是我们的亲友,也可以是……
六、虚拟式——跨越时空,亲切感人
虚拟式就是在举例论证时采用第二人称,让读者觉得似与其人当面交谈,给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这种跨越时空的虚拟方式可以使文章显得新颖别致。
例:“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你曾以一篇策论名动天下,你曾任吴郡太守政绩斐然,你是朝廷重臣,又是风流才子。然而,那些如月光一样优雅的词句却把风度翩翩的你送进了监狱。小人得志猖獗不已,儒雅的你成了他们折辱的对象。于是,你索性纵情山水,逍遥世外,选择了自由的人生。你的豪情与风骨,是对隐士最直白的诠释。我向往你——子瞻,向往你“高峰窥皓月,红渠身自洁”。
总之,在写作中选择材料一定要讲究方法,精心设计,避免随意无序。只有这样,那些生动恰当的材料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才能为文章增色添彩。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实验中学(2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