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董志辉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影像科CT室 河南 洛阳 471000)
320排容积CT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肺静脉情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刘庆生 董志辉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影像科CT室 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分析320排容积CT在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肺静脉情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4例AF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各肺静脉口直径。结果 两组左右两侧肺静脉上下径均大于前后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上侧、右上侧肺静脉前后径、上下径及左下侧、右下侧肺静脉上下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两侧上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大于两侧下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上肺静脉开口走行大于两下肺静脉开口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320排容积CT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可准确评估肺静脉相关情况。
射频消融术;心房颤动;320排容积CT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发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成倍增加,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约1%可出现AF,其可诱发心脏性猝死、心功能不全、肺栓塞、周围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既往研究显示,大多阵发性AF起源于肺静脉,其在AF触发和驱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解剖学角度讲,肺静脉口是左心房-肺静脉肌束连接位置,这为AF发生提供了基础[2]。射频消融术基于电生理发展技术,可有效治疗AF,但其疗效依赖于对肺静脉异位兴奋点准确定位和完整隔离,所以术前明确评估肺静脉解剖变异细节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34例AF患者,分析320排容积CT对AF患者射频消融术前肺静脉评价情况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34例AF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62~76岁,平均(71.28±3.37)岁,阵发性房颤18例,持续性房颤16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60~75岁,平均(70.68±3.41)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检查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禁食6~8 h,并于检查前12 h禁止摄入茶、咖啡等,同时嘱咐受检者提前0.5 h到达检查室静坐。
1.2.2 检查方法 以320排容积CT实施扫描检查,旋转扫描时间设置在0.35 s,电压为120 kV,准直器宽度为320×0.5 mm,采用自动毫安秒技术,层厚为0.5 mm。对受检者整个心脏实施扫描,于二尖瓣层面左心房内以Bolus-trackckin程序设定感兴趣区,自动触发增强扫描。选用300 ngI/ml碘海醇作为造影剂,以高压注射器将65 ml造影剂和35 ml生理盐水以4.5~5 ml/s速率经右侧肘前正中注射进入。完成扫描后,在工作站内以仿真内镜、多平面重建、薄层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技术对原始数据实施进一步分析,由科室资深诊断医师分析记录。统计两组肺静脉走行、数量,并观察左心耳与左上肺静脉间关系、左心房与食管间解剖关系,记录各肺静脉口与水平面间角度、同侧肺静脉间距离、各肺静脉口与左心房移行处前后径、上下径、肺静脉直径。
2.1 两组及观察组组内各肺静脉口直径比较 两组左右两侧肺静脉上下径均大于前后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上侧、右上侧肺静脉前后径、上下径及左下侧、右下侧肺静脉上下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两侧上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大于两侧下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肺静脉口直径比较
注:与对应侧肺静脉前后径比较,aP<0.05;与对照组对应侧肺静脉比较,bP<0.05;与右下侧、左下侧对应肺静脉比较,cP<0.05。
2.2 观察组各肺静脉开口角度比较 观察组右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左上肺静脉开口角度分别为(13.85±7.94)°、(28.17±9.91)°、(12.65±9.47)°、(31.06±9.79)°。两上肺静脉开口走行大于两下肺静脉开口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解剖学和组织学角度讲,肺静脉口存在“肌袖”,其是由左心房心肌组织延伸入肺静脉外层所形成,既往研究指出,延伸至肺静脉肌袖内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大多房颤来源于肌袖异常兴奋,且该位置易形成折返激动,使房颤维持具有更强自稳性,所以肺静脉肌袖在AF始发和病情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4]。
射频消融术是治疗AF主流方法,其通过对肺静脉开口附近左心房实施消融,可将异常兴奋灶直接去除或电隔离,从而消除房颤,达到治疗疾病目的。但射频消融术根治AF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如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改进消融径线等。而这些问题解决与肺静脉精确解剖、异常肺静脉发现、异位起搏点定位密切相关[5]。多层螺旋CT可有效显现肺静脉解剖特点及其周围结构,为手术提供指引,特别是64排及以上CT具有较多优点,如较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等,且其能够实现快速容积扫描,并可借助强大重建技术如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现、曲面重建、CT仿真内镜等进行实时重建,以多角度、立体、三维方式显示肺静脉、左心耳、左心房间较为复杂的解剖关系,利用后处理工具进行处理后可获得较为直观图像,有利于评判患者肺静脉相关情况,同时内窥镜可将肺静脉口形态及不同肺静脉口间关系清晰显示出来,为射频消融术医师提供详细、直观信息。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左右两侧肺静脉上下径均大于前后径(P<0.05),说明房颤与肺静脉存在一定关系,且观察组左上侧、右上侧肺静脉前后径、上下径及左下侧、右下侧肺静脉上下径大于对照组,两侧上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大于两侧下肺静脉上下径、前后径(P<0.05),提示320排容积CT可显示肺静脉间关系。两上肺静脉开口走行大于两下肺静脉开口角度(P<0.05),这可为射频消融方式选择提供指导,对于开口直径较大患者,需考虑消融过程中由无法确保较多消融点位于同一平面带来的困难,对于开口较小者,宜行局灶性点消融。
综上所述,将320排容积CT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可准确评估肺静脉相关情况,为术者提供参考。
[1] 黄志华,李平,刘广交,等.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571-3573.
[2] 彭健灵,温小良,胡志欢,等.多层螺旋CT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6):597-599.
[3] 周忠洁,赵晓君,陈梅魁,等.低kVp扫描技术在肺静脉及左心房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3,43(11):727-730.
[4] 庄燕,雍永宏,陈明龙.射频消融术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3):311-318.
[5] 余敏,李燕,苗立云,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致肺静脉狭窄两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15(3):261-265.
R 44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3.017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