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2017-08-02 01:38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缺血性出院康复

李 梅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

·论著 护理园地·

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李 梅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2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FMA评分和BI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0.0%和9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康复护理的规范性,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具有主要优势是护理的进一步合理化和流程化,护理工作可以更加有条不紊的开展,康复护理效果可得到有效提高[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01-2016-01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所有患者初次发病且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均愿意配合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临床护理路径防范并完成诊疗和相关量表评定。所有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肝肾疾病者、出血性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者、有精神病史和痴呆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4(63.3±2.6)岁;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5(64.3±2.2)岁。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康复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医疗组长、心理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等作为业务骨干成员,若干责任护士。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立后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熟悉和掌握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方法和流程,掌握患者的准入标准、变异处理和退出标准。对小组成员展开培训,确保每个成员均能掌握临床路径的基本内容。制定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方案需遵循科学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多学科参与原则、医患双方共享原则等[2]。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文本时需参考国内外经验,咨询有关专家,经过深入讨论后形成临床护理路径文本。

1.2.2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①入院1~2 d: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环境,使患者尽快熟悉周围环境。护理人员通过和患者沟通交流对其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参与患者的会诊和康复评定。护理人员采取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3]。对患者和其家属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健康教育路径。②入院3~7 d: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组织康复知识讲座,向患者介绍康复护理的相关内容,提高患者对脑卒中及自身疾病状况的了解程度。在此期间可给予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避免发生院内感染[4]。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和床上翻身训练。护理人员向患者展示说话的嘴型,指导患者锻炼面部肌肉和口腔,为后期进行难度大的语言训练打好基础。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体位更换,可尽量减少仰卧位,患侧位是最重要的体位,通过患侧位可增加患者的知觉刺激,患侧可被拉长,痉挛的情况可有效减少[5]。患者上肢可向前伸,肘伸直,掌心向上,手指分开。采用患侧位下肢患肢向上,膝屈曲,踝背伸。患者于床上采取坐位时躯干伸直,双侧臀部需负重相同,肩关节前伸、外旋。更换体位时需缓慢移动,避免大幅度移动[6]。③入院第2周:此阶段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状态进行观察,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训练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的循序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7]。上午和下午各进行1次,每个关节活动5~10次。运动肩关节时需将手臂缓慢举高,手臂缓慢向床头移动,然后将手臂缓慢放回身边。肘关节运动时手平放于身侧,将肘部伸直,屈肘,将肘部伸直[8]。旋转肘关节时握住患者手掌,将手掌反复向上下转动。手腕关节主要做屈曲、伸展、内外旋活动。手指关节锻炼时握住患者手腕,将手指握成拳头,然后将拳头放松,五指伸直。运动髋关节时一手置于患者膝后,将腿提高,在可能范围内至90°,然后缓慢将腿放回原位。锻炼膝关节需抬高患者腿部,使髋关节略屈,膝关节做屈伸活动。踝关节活动时将脚板轮流屈向拇指和小趾。护理人员逐渐指导患者行坐位平衡训练和立位平衡训练[9]。④住院3~5周:关注患者是否有肢体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运动能力获得初步恢复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平衡能力训练。患者可站立后指导行拄拐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时可先双腿交替前后迈步和重心转移。训练时拐杖先出,迈出患足后跟上健足。不通过拐杖步行后可练习平地行走,进一步练习上下楼梯、上下斜坡等。⑤第6~7周:该阶段对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行评估,观察意识和运动能力,对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评估。⑥出院后:出院后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肢体恢复情况,询问其是否按时用药,提醒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10]。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对2组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J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MFMA)评分、Barthel Index(BI)评定表评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组对护理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不同时间段病情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FMA评分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不同时间段病情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80.0%和9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护理模式,包括循证护理、整体护理、质量保证等多种护理管理理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将整个护理流程分为具有多个层次的子过程和具体的护理服务操作规程,护理操作更加具有规范性,也更能体现出精细化、人性化和开放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早开展康复训练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其预后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生活质量可得到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运用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另外也可优化患者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可得到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路径重点关注的是住院患者,出院后需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随访可弥补临床护理路径这方面具有的不足之处,出院后的康复护理需求得有效满足,也有利于患者康复行为的形成。

本文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NIHSS评分、MFMA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张黎,姜曼,冯雪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6):671-673.

[2] 董玉泉.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25(23):261.

[3] 王晓霞.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6):90.

[4] 魏义珍.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77-78.

[5] 徐丽.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2,12(4):146-147.

[6] 蔡梦娜,王世广,赵建中.临床护理路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6):517-519.

[7] 陈妮,吴显和,毛世芳,等.急诊科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8):1 069-1 071.

[8] 王文凤.临床护理路径在中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126-127.

[9] 金小红,任燕,陈美华,等.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2):237-238.

[10] 杨玉梅,辜丽江,尹艳红,等.脑卒中康复病人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评价性研究[J].全科护理,2014,12(18):1 656-1 657.

(收稿2016-11-14)

责任编辑:关慧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LiMei

PingmeiShenmaMedicalGroupHospital,Pingdingshan467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Method eighty C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in this study,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as given withroutine care of Neurology,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MHS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and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and the MFMA and BI scores were stark higher during the two period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0% and 95%,respectively,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can improve the normaliz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CIS patients,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lf-care ability,enhanc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Therefore,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an be practically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erebral ischemic stroke;Rehabilitation nursing

李梅(1974-),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疾病预防控制

R473.74

A

1673-5110(2017)13-0114-03

猜你喜欢
缺血性出院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