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砚青
业内人士预计,优先审评程序有望使国际新药一年之内在中国上市
2017年7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评审中心)公布了第21批拟纳入优先审评的药品名单。至此,已有超过200种药品进入评审中心优先审评程序。
7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文指出,优先审评制度的建立不仅让一批创新药和临床急需药物快速上市,更让一批“全球新”药物获准进入临床。
一直以来,由于审批流程冗长,一款创新药在中国上市至少要比世界其他国家滞后6到8年甚至更久。比如默沙东公司的四价宫颈癌疫苗,自2006年问世至今,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接种剂次过亿,但直到2017年5月才刚刚在中国获批。
“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落实和审评的公开透明,会让越来越多的国际新药在中国实现同步上市。”知名跨国药企赛诺菲中国研发中心总裁张愚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新药或将同步上市
2017年6月初,评审中心宣布将肝癌靶向药瑞戈非尼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让中国很多肝癌患者和家属深感振奋。
因为疾病发展快、缺少有效治疗方法,肝癌是全世界死亡率排名第二的最凶险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全球针对癌症第一杀手肺癌的靶向药不断更新换代、治疗效果越来越显著,但肝癌治疗领域却几乎没有新药问世。
2017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10年来首款可以用于肝癌治疗的药物瑞戈非尼;6月,该药在日本获批。在2017年7月召开的第19届世界胃肠道肿瘤大会上,拜耳集团肿瘤药物临床研发中心副总裁马克·鲁兹坦告诉本刊记者,瑞戈非尼会在2017年9月前在欧洲获批。
按照原有的药品审评规定,任何一款国际新药想进入中国市场,都必须在中国重做临床试验,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花费3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由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只有几个月的生命,出于对生存的渴望,很多癌症患者和家属只能选择前往海外购药甚至“铤而走险”自己“制药”。
除了临床试验时间太长,原先的审批体制,仿制药和新药共用一个审评通道,大量仿制药的积压件也严重影响了新药的上市审评速度。通常情况下,一款创新药在中国上市至少要比世界其他国家滞后6到8年甚至更久。
如今,因为有了优先审评通道,新发和死亡病例都占全球半数的中国肝癌患者很有可能在年内用上瑞戈非尼。瑞戈非尼或将成为10余年来首个中国与欧美国家同步上市的全球新药。
哪些药品可以被优先审评
“医生最大的无奈莫过于明明知道有药可治,但却无法让患者享受到相应的治疗。”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段明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段明辉说,除了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格列卫在2001年基本实现全球同步上市,十几年来中国血液病治疗领域苦等新药的状况一直没能得到改善。2017年3月,芦可替尼终于在中国获批——这款全世界唯一可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的药物,在中国的上市时间比美国足足晚了7年。
“骨髓纖维化的整体中位生存时间只有5.7年,高危患者生存期仅为2.3年。可以想见,7年的等待时间让很多患者失去了生存机会。”段明辉说。
在他看来,严格规范药品审评程序无可厚非,但对于那些已经被确证安全有效、可治疗严重疾病并且尚无其他有效治疗手段的药物,完全可以考虑将其纳入绿色通道。毕竟,这些药物早一天上市,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2015年开始,评审中心通过优化流程、扩充人员等手段将等待审评的药品注册申请积压数量大幅降低。为了让急需治疗的患者可以早日用上国际新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6年启动了优先审评程序,并在2017年5月连发4篇征求意见稿,全面鼓励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创新上市。
什么样的药品可以获得优先审评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用于治疗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罕见病、恶性肿瘤、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和儿童用药品经审核确认都可以被优先审评。
新药上市速度可以提升多少
进入优先审评程序后,新药的上市速度到底可以提升多少?
尽管有关方面尚未给出明确的时间,但评审中心每个月都会组织专家对企业提交的优先审评申请进行审核论证,并将拟定品种予以公示,只要五个工作日内没有收到异议,药品即可进入优先审评程序。一旦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专家组会在10个工作日内对该药启动审评。
2017年3月,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奥西替尼在进入快速审评通道后,从受理到批准上市仅用时7个月,创造了进口药在中国最快获批的纪录。业内人士预计,优先审评程序有望使国际新药一年之内在中国上市。
虽然人口众多的中国对跨国药企来说是一个巨大市场,但一直以来药品审评程序冗长、等待时间过久会让不少公司放缓或直接放弃药品进入中国的计划。而优先审评程序的建立,让不少企业开始重新考虑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审评制度改革之前,产品在海外上市的同时,我们的中国团队也会着手翻译材料、与临床试验单位和食药监系统沟通交流,争取以最快速度报批并开展临床试验。一般来说,通过企业自身的调整和努力可以把滞后时间从6~8年缩减到4~5年。”张愚说,改革的不断落实和审评信息的公开透明,会让越来越多的国际新药在中国实现同步上市。
他认为,审评制度改革除了将等待期大幅缩短,信息的透明公开、与审评单位的顺畅沟通都让跨国药企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对药品审评制度改革的决心和诚意。
优先审评可继续细化分解
除对肿瘤和罕见病等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疾病的治疗药物予以优先审评外,国外药监部门还会对一些特殊药品给予快速审评或有条件审评。
沈阳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所所长苏岭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一些药品可能还没有完成全部的三期临床试验,但如果在前期试验中已经可以看到很好的前景,欧美有关部门也会据此予以快速审评。
此外,还可以考虑用另外一些指标替代最终临床试验结果。
例如,检验肿瘤药物临床效果的指标通常是最终存活率,由于这个结论需要跟踪很长时间,而肿瘤体积的缩小和无进展生存期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的,所以国外的药监机构会结合这些数据考虑先行批准。
“这种方式被FDA称为‘有条件审评——它不用等到最终临床结果出来再获批。不过,药品上市后企业必须把该做的试验彻底完成,如果最终临床疗效没有得到确认,这个批准有可能被监管部门撤销。”苏岭说。
除了上述两种特殊审评,美国、欧洲和日本近年来又开辟了一个新的审评通道——突破性疗法或优先药品通道。对于一些非常有希望治疗重大疾病的新药,药监部门除予以优先审评或用替代指标加速审评外,还会让审评专家主动参与到药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过程中,以确保产品能够安全有效高速地投入到医疗实践当中。
苏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FDA从2006年10月到2014年12月这8年中,总共批准了1717个药品的上市申请,其中有四分之一都是在特殊审评通道中得到批准的。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的快速审评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确实看到了效果,但还存在审评通道设置和作用机制单一、审评节点时限不明确等不足之处。他的建议是,中国药监部门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在审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优先审评的产品继续细化分解,以防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堵车”状况。
临床试验水平面临挑战
优先审评制度的建立,对中国临床试验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也提出了巨大挑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7年5月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将取消临床试验机构的资格认定,实施备案管理。具备临床试验条件的医疗机构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指定网站登记备案后,均可接受申請人委托开展临床试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临床试验机构,提供临床试验专业服务。
对此,有不少人担心,中国目前临床研究能力有限,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出现过数据造假的情况,全面放开之后临床试验质量恐怕难以保证。
“临床试验机构全面放开,虽然短期看可能会带来阵痛,但我相信是有利于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张愚说。
在他看来,原先的临床试验审批制度很有可能让临床试验单位一旦拿到资质就高枕无忧,而现在的备案制度则意味着,有关部门可以随时抽查和叫停,相关机构必须更加认真谨慎地工作。
“新药在临床研究过程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由于原来中国的临床单位很少有机会参与全球创新药研究,所以研究水平很难得到质的提高。现在优先审评制度的建立使越来越多的新药有望和全球同步上市,我相信这不仅会提高药品审批效率,还将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的临床研究水平。”张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