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梅
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康复护理体会
张庆梅
目的 分析探讨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郑州市儿童医院2015-02—2016-05收治的112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7.72%和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17%和85.96%,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Bayley评分对照组为(81.54±4.82)分,护理组为(115.34±6.35)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促进了患儿的预后康复。
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康复护理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是指在妊娠期到新生儿期间由于诸多不同因素导致的与脑相关的非进行性脑部病变,常常表现为智力低下,中枢性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或者姿势异常等[1]。痉挛型偏瘫则主要是指患者的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体出现痉挛型瘫痪的病变。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病患部位肌张力较高,肌腱反射功能亢进,腕关节掌曲角、骨角、角以及足背曲角等均低于正常人,患者在行走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肘关节屈曲,肩胛带内敛,髋关节外展或者外旋以及膝关节反张、踝关节外旋等现象,常常呈现拖拽步态[2]。本文对我院2015-02—2016-05收治的112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评价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对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是我院2015-02—2016-05收治的112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组56例。护理组中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年龄(2.64±0.76)岁;病程2~27个月,平均(12.54±2.19)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儿35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年龄(2.82±0.54)岁;病程3~26个月,平均(13.47±3.24)个月。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文研究中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依据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1998年)中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本文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依据诊断标准选取纳入。
1.4 方法
1.4.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防感染护理等。心理护理为:患儿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较少,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耐心的与患儿沟通交流,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取得患儿的信任。饮食护理主要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确保患儿的营养,多补充高蛋白食物,维生素较高的水果等,不能自主进食的患儿,护理人员应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防感染护理:该病患儿一般都存在免疫力和抵抗力较低的现象,在临床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应对患儿的感染进行护理,确保患儿病房的洁净,做好消毒工作。另外对患儿进行出院指导护理,该病患儿在出院之后也需要进行长期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学习相关的护理,以便于出院后的护理工作延续,促进患儿预后。
护理组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另外进行康复护理,其具体内容为:①头部训练。通过借助相关物品如抱枕、被子等对患儿进行抬头训练,训练过程必须有护理人员陪同,防止患儿出现窒息的现象。②翻身训练。通过玩具或者零食等引诱身翻困难的患儿进行翻身训练。③坐位训练。采用可以支撑的物品对患儿左侧、右侧以及后侧进行支撑,帮助患儿坐位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避免患儿摔伤。④爬行训练。辅助患儿保持俯卧位,手动帮助其伸腿和伸手,使其慢慢学习爬行。⑤站立和步行训练。帮助患儿站立,使其保持平衡,之后鼓励患儿进行迈步行走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引导患儿,逐步延长其训练时间。⑥穿衣训练。护理过程中锻炼患儿自主脱衣穿衣。在护理中首先学习脱衣训练,使患儿产生兴趣之后再进行穿衣训练,训练中按照从简单衣服到复杂衣服再到裤子和袜子的顺序进行。⑦摄食训练。对患儿进行吞咽咀嚼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进食姿势,培养患儿自我进食的能力。⑧语言训练。该病的多数患儿存在语言障碍,在临床护理中对患儿的语言功能进行护理,积极鼓励患儿发音练习,帮助其恢复语言功能。⑨大小便训练。在护理过程中有意识使患儿学习表达大小便,锻炼患儿的自我控制意识,使其逐步向正常儿童转变。
1.4.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自理能力和Bayley评分,以此作为指标评价护理效果。
1.4.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患儿的发育以及自理能力均恢复到该年龄段的正常水平;有效:患儿的发育以及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到该年龄段的正常水平;无效:患儿的发育与自理能力与正常儿童有较大的差距。临床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和。另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Bayley评分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明患儿发育越好。
1.4.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对结果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Bayley评分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Bayle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Bayley评分结果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组患者经过康复护理后,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49%(55/57),对照组患者经过临床常规护理后的满意度为85.96%(49/5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瘫是临床上小儿脑性瘫痪的简称,现在临床上对于该病症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儿可以在生活上自理,可以像正常儿童一样生活学习。痉挛型偏瘫在小儿脑瘫中的比例约为60%~70%,该类型的患儿肌张力较高,患儿的活动范围较小,主要活动范围受到身体中间位置的限制[3]。由于患儿长时间处于肌紧张的状态,因此往往会出现肌腱萎缩、挛缩,关节变形的情况。由于运动肌肉的缺乏,导致足跟出现废用性的萎缩情况[4-5]。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积极进行功能训练可以显著缓解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不正常反射活动。增加临床护理中的自主活动训练,可以减轻患儿痉挛情况,预防畸形的产生[6-7]。除此之外,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儿运动水平以及相关机能的恢复,有助于患儿的康复和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儿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8-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Bayley评分,有助于患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1]周宪君,邱洪斌,徐辉,等.145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4):389-392.
[2]张乃贵,夏莹.胫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6,35(7):533-534.
[3]刘巧娥.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2):107-108.
[4]陈南萍,马久力,钟勤,等.针刀微创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下肢关节畸形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60-63.
[5]潘小霞,范建华.针刺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施治规律探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5):439-441.
[6]齐放.温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31(11):2370-2371.
[7]关芳娟,高姗,关丽君.国产与进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7(1):123-125.
[8]薛静,陈立章,薛蕾,等.小儿脑性瘫痪母亲妊娠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15(7):535-540.
[9]江崛.针灸按摩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18):2353-2355.
[10]周宪君,邱洪斌,徐辉,等.145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4):389-392.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spastic hemiplegia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of pediatric cerebral palsy admitted to Zhengzhou Children'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nursing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linical nursing care,while th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addi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a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nursing group were 87.72%and 96.49%respectively,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0.17%and 85.96%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nursing,the Bayley score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rsing group were(81.54±4.82)and(115.34±6.35),which were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with difference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sufferers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of pediatric cerebral palsy has remarkable clinical effects,increase greatly the clinical cure rate,and promote the prognostic rehabilitation of the sufferers.
Pediatric cerebral palsy;Spastic hemiplegia;Rehabilitation nursing
2016-11-16)
1005-619X(2017)05-0497-03
10.13517/j.cnki.ccm.2017.05.020
450053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