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山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张铁山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4-01—2016-12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对照组20例(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各指标以及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显著。
微创;胸腰椎骨折;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多因受到巨大外力创伤造成的,从近年来的发病情况来看,青少年是高患病人群,且多以车祸、高处坠落伤者居多。而老年患者多是由于年龄较大,出现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日常活动中易跌落或者摔倒等造成的损伤[1-2]。胸腰椎骨折病症通常比较危急,患者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或者其他脏器损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3]。以往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多采用后路开放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长期卧床的痛苦,促进了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同时避免了继发脊柱后凸畸形以及压疮等并发症[4]。但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椎旁肌肉广泛的剥离伤以及术中长时间的牵拉损伤,而出现肌肉坏死、僵硬。随着微创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广受欢迎,其微创性、操作简单性、高安全性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本研究对我院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年,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01—2016-12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和对照组20例(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5~36岁,平均(29.2±1.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高处坠落伤5例,外界暴力伤3例;受伤节段:T11骨折5例,T12骨折6例,L1骨折9例,椎管占位≤椎管矢状径1/3。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28~39岁,平均(32.3±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7例,外界暴力伤4例;受伤节段:T11骨折3例,T12骨折7例,L1骨折10例,椎管占位≤椎管矢状径1/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出现明显的脊柱畸形。②患者有骨折脱落的空虚感。③椎体与椎体之间有前后移位。④术前行MRI和CT检查提示为单节段。⑤受伤前无胸腰椎疾病史。
1.3 排除标准 ①有胸腰椎疾病史。②术前行MRI和CT检查提示为双节段。③不同意本次治疗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取俯卧位,全麻,悬空腹部。常规消毒铺巾,以伤椎相邻椎棘突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和筋膜,剥离双侧椎旁肌,将关节突、邻椎椎板充分暴露,插入定位针进行位置透视,满意后扩大钻孔,拧入椎弓根螺钉,安装预弯钛棒,撑开复位,必要时给予椎管减压,行椎管内植骨,检查无异常后放置负压引流,切口逐层缝合。
1.4.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取俯卧位,气管插管麻醉,俯卧过伸位,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定位伤椎,伤椎的上下椎用克氏针标记椎弓根中心点的体表投影,沿椎弓根体表定位点作1.5 cm行纵行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及深筋膜,钝性分离达关节突及横突,X线透视机辅助下,将穿刺针尖置于椎弓根投影外缘,向内倾斜10°~15°平行终板向椎体内穿刺,将导针插入,沿着导针依次插入扩张管,放置操作通道管,置入椎间盘镜系统,清除术野软组织,显露进钉点。在椎间盘镜下拧入椎弓根钉,实现骨折椎体的复位。经皮肤切口将弯固定棒依次置入上下椎弓根累钉尾槽中,依次拧入固定螺帽,旋紧螺帽,恢复椎体至满意高度后,固定,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放置橡皮引流片。
1.5 围术期处理 术前30 min及术后常规给予地塞米松、抗生素和甘露醇等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术后第3天佩带支具逐渐下地活动,适当进行腰背部肌肉训练。
1.6 判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为最剧烈疼痛。优:0~2分,良:3~5分,可:6~8分,差:8分以上。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0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围术期各指标以及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切口长度/cm 住院时间/d VAS/d 失血量/mL观察组 2.5±0.3 6.1±1.5 2.5±0.2 89.8±22.5对照组 16.9±2.9 14.9±4.9 5.9±0.7 233.7±40.1P值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间隙高度比较 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间隙高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间隙高度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时期 Cobb角/(°) 椎体前缘高度/% 椎间隙高度/mm对照组 术前 19.5±6.5 45.9±3.6 6.0±2.0术后 15.5±3.3* 90.1±5.9* 9.2±1.5*观察组 术前 19.6±6.7 45.6±3.1 6.1±2.2术后 15.3±2.5* 91.2±6.3* 9.2±1.3*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不良事件比较(n)
胸腰椎骨折为常见脊柱骨折类型,约占脊柱骨折的50%,传统的开放式手术内固定通常需要大范围剥离椎旁肌肉组织,长时间的牵拉会导致神经萎缩,肌力下降,同时引起慢性腰痛,不利于患者康复[5-6]。随着微创技术在胸腰椎骨折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广受欢迎,具有微创性、操作简单性、高安全性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避免对大面积椎旁肌肉的剥离,减少术中电刀带来的损伤,且可沿着肌纤维方向对椎旁肌进行钝性分离,以神经根拉钩轻轻牵开即可清晰显露进钉点,避免强力牵拉,实现准确定位,降低了手术中的创伤[7]。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需要注意患者体位的摆放,患者需俯卧于可透X线的海绵体位垫上,将患者腹空充分悬空,垫高患者骨盆和肩胸部位,胸腰段保持在过伸位,利用体位完成骨折复位,过程中要避免过伸角度过大而导致骨折移位。②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切口较小,手术过程中调整空间受限,因此必须透视体表切口位置,体位一旦改变,也需要重新体表定位。③理想的椎弓根螺钉的进针点位于前后位片椎弓根的2~3点或9~10点的外侧缘处,在侧位片上,这要求椎体终板必须与导针平行,同时透视辅助监测前后位片,避免导针穿破椎弓根皮质,而对脊髓或脊神经造成损伤[8-10]。④准确使用C型臂,球管投影与椎体保持垂直,前、后、侧位片中椎体上下终板都应为线形,棘突位于两个椎弓之间,椎弓根影两侧对称。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术期各指标以及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P<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3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这说明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均可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但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具有微创性,安全性更高,可减少术中失血和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1]曾金才,朱立帆,朱晓东,等.经伤椎单、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3):283-286.
[2]熊发明,章俊祥,孙大连,等.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骨科,2016,7(3):155-158.
[3]谢申,祝少博.经伤椎和跨伤椎螺钉置入固定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稳定性长期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522-528.
[4]李四波,顾小华,洪潮,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的远期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169-172.
[5]潘宏,陶岳峰,郑毅,等.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3811-3812.
[6]沈皆亮,郝杰,胡侦明,等.后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5):430-433.
[7]邹守平,谭小云,黄强,等.延伸后路钉棒内固定修复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改善矫形复位效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2):3242-3248.
[8]裘情密,施绒舟.微创与常规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24(3):564-566.
[9]张文志,尚希福,段丽群,等.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5(2):106-110.
[10]赵雁伟,王廉佐.胸腰椎骨折手术方式选择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6):140-142.
2017-02-20)
1005-619X(2017)06-0613-03
10.13517/j.cnki.ccm.2017.06.024
476600 河南省永城市永煤集团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