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澜
大连市西岗区0~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王文澜
目的 了解西岗区0~3岁(自出生到不满3周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现况,分析肥胖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2015年西岗区7个街道0~3岁儿童8 290人进行体检,按照《WHO推荐0~7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判定肥胖、超重。并自行设计1 200份问卷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对问卷中的90例肥胖儿童与90例配对健康儿童的问卷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影响因素。结果 2015年西岗区0~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342例,检出率4.13%,0~3岁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1);本地户籍儿童超重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本地户籍儿童;0~3岁男童肥胖检出率高于女童;肥胖影响因素为高出生体质量、肥胖家族史、纯母乳喂养时间短、家庭高收入、本地居住时间长等。结论 应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我区0~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重点将本地户籍儿童作为肥胖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和监测。
单纯性肥胖;0~3岁儿童;影响因素;干预
儿童处于体格和神经心理不断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是人生中特殊的生命阶段,一些营养性疾病和其他疾病如果不能早发现、治疗,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是后天所不能弥补的[1]。儿童肥胖对儿童近期和远期健康状况、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的影响都很严重,WHO宣布儿童肥胖已成为人群保健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大连市西岗区0~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情况调查,掌握其变化趋势,探讨肥胖影响因素,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并采取必要干预措施,对儿童体格和心理健康发育有重要意义。
1.1 对象 对全区2015年度7个街道8 290名儿童进行体检,其中户籍5 929人、非户籍2 361人;0岁组(从出生到不满1周岁)2 490人、1岁组(从1岁到不满2周岁)3 166人、2岁组(从2岁到不满3周岁)2 634人。发调查问卷1 200份,有效1 130份,由儿童家长与儿保医师共同完成。
1.2 方法 调查内容①体检信息汇总对2015年度全区8 290名0~3岁儿童进行身高、体质量测量,按照《WHO推荐0~7岁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判定肥胖、超重。②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儿童监护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与家长基本情况、儿童的喂养与饮食情况以及运动与睡眠情况等。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130份,有效应答率为94%。将问卷调查中的90例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以年龄、性别、身高具有可比性的正常体质量儿童按照1∶1配对方式设对照组。
1.3 质量控制 体检测量工具为经过校正载重50 kg杠杆秤、卧式量床,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儿保医师测量、评价。问卷中儿童身高、体质量测量值及评价状况由儿保医师填写,其他部分由家长填写,调查中医师采用统一指导语。
1.4 诊断标准 按照第八版《儿科学》儿童单纯性肥胖诊断与鉴别诊断标准,将儿童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本次调查肥胖患病情况为西岗区0~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检出率,采用标准差计分法(Z-score)评价,体质量/身长(身高)≥M+1SD为超重,体质量/身长(身高)≥M+2SD即诊断为肥胖。
1.5 统计学分析 体检数据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通过Excel录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对导致儿童单纯性肥胖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表通过Epidata 3.1录入数据和校验,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或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015年西岗区0~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年龄特点(表1) 2015年西岗区0~3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4.1%,超重21.5%,0~3岁组肥胖、超重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P<0.05)。
表1 2015年西岗区0~3岁肥胖超重儿童检出情况[n(%)]
2.2 西岗区本地、非本地户籍0~3岁儿童肥胖、超重检出率比较(表2) 本地、非本地户籍0~3岁儿童肥胖检出率无显著差异,本地户籍儿童超重检出率大于非本地户籍儿童,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地户籍、非本地户籍肥胖男童比例多于女童。
表2 2015年西岗区不同户籍地0~3岁肥胖超重儿童检出情况[n(%)]
2.3 影响因素分析(表3) 儿童肥胖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出生体质量、肥胖家族史、纯母乳喂养时间短、家庭高收入、本地居住时间长、摄入蔬菜量少、喜食甜品和饮料、夜眠时间不足10 h等8个因素是0~3岁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表3 2015年西岗区0~3岁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1 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特征 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从1990年的4.2%增长到了2010年的6.7%,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据将增长到9.1%,大约有将近6 000万超重和肥胖儿童[2]。儿童肥胖危害较大,一方面超过50%超重肥胖儿童将持续发展为超重/肥胖的成人[3]。病理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而儿童肥胖时这种血管病理变化开始时间更早且程度更重[4]。因此,儿童期单纯性肥胖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3.2 0~3岁儿童单纯性肥胖和超重检出情况 从年龄分布看,0~3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呈倒“V”型趋势,与国内报道一致[5]。4~6个月龄为食物转换期,尤其是强化铁米粉等淀粉类食物添加,使个体体质量增长速率和幅度加快,但也与家长过度喂养行为有关。大连是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西岗区位处大连市中心区,本地户籍儿童以高收入家庭为多,非本地户籍多为务工人员子女,本地户籍儿童和非本地户籍儿童肥胖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本地户籍儿童超重检出率大于非本地户籍儿童,提示我们今后要继续加强儿童健康知识的普及。本地户籍、非本地户籍肥胖男童比例多于女童,要纠正家长“肥胖就是强壮”的错误观念,使家长充分认识肥胖给孩子造成的心身损害,积极予以矫治。
3.3 儿童肥胖的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儿童超重肥胖是高出生体质量、肥胖家族史、纯母乳喂养时间短、夜眠时间短等因素作用的结果。降低高出生体质量应从生命早期的孕期开始加强宣教,避免孕期体质量增重过多,提倡自然分娩,母乳喂养[6]。国内很多文献证实了这一点,母乳喂养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母乳喂养时间的延长,肥胖的发生率逐步递减[7-8]。睡眠时间过短是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手段[9]。以上结论均与本次调查结果一致。肥胖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如蔬菜摄入量少、喜食甜品和饮料等也是肥胖高危因素。
3.4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干预 0~3岁儿童肥胖干预需要家庭、社区防治站密切协作,单一环境干预无法实现治疗目标。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场所,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社区卫生防治站应定期举办家长健康教育课堂,为超重/肥胖儿童和家长提供技术支持,将肥胖儿童干预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指导家长实施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卫生保健。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family-centered care,FCC),可以让家长获得更多的医护知识,使他们能够相对从容的对待这种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开展FCC模式是儿童肥胖干预的发展方向[10-13]。
西岗区0~3岁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应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干预。重点将本地户籍地儿童作为肥胖高危人群进行管理和监测。
[1]刘湘云.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39.
[2]De Onis M,BlossnerE.Global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0,92(5):1257-1264.
[3]张美仙,米杰.儿童肥胖遗传易感性研究现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9):836-841.
[4]刘湘云.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22.
[5]李辉,张璇,阎桂凤.八城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十年流行变化趋势[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5):316.
[6]李少闻,张欣,王思思,等.西安市0~7岁儿童17年间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0):1044-1047.
[7]Chaoyang Li,HarsohenaK,Won SC,etal.Aditiveinteractions of maternal prepregnancy BMI andbreast-feeding on childhood overweight[J].Obesity Research,2005,13(2):362-371.
[8]衣明纪,孙殿凤.婴儿期喂养行为与4~5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5):578-579.
[9]李玉兰,邹敏书,卢宏柱,等.儿童睡眠时间与肥胖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1):80-81.
[10]Cheryl L.Hoying,Linda Workman,Susan Allen,et al.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481-484.
[11]Goodband S.JenningsK.Parentscare:AUS experiencesin Indianapolis[M].London:Scutari Press,1992:114-126.
[12]Eddy AA,Symons JM.Nephroticsyndromeinchildhood[J].Lancet,2003,362(9384):629-639.
[13]何萍萍,徐丽华,沈宁,等,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认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85-887.
2017-01-09)
1005-619X(2017)06-0661-03
10.13517/j.cnki.ccm.2017.06.047
116001 大连市西岗区卫生防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