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梅州市梅江区乐育中学,广东 梅州 514031)
摘 要: 客家地区资源是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优秀基因,是特色课程之本,因此要进一步明确相关原则,利用工具手段、技术手段和学习手段使客家地区资源融入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关键词: 客家地区资源 高中政治 高效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价值理念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这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特殊功能的体现。通过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觉悟和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这一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政治课因此具有较强的理論性。如果师生主客体关系处理不好,教学不注重生活化,学生就处于被动支配地位,师生完整的生命活动就会被简单化为枯燥无味的认知活动而导致课堂低效化;教学内容或教师引用的例子远离学生生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导致课堂低效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开发特色资源。因此,研究特色课程,开发本土特色教育资源,把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客家地区的中学探索实践客家地区文化资源与高中政治课堂的融合,提升政治课堂实效具有现实意义。
一、客家地区资源是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优秀基因
广东梅州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有“世界客都”之称,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地区特色资源。这些资源按时间划分有客家古代传统文化,近代红色文化,当代绿色创新社会管理、经济、文化资源;按内容形式分则包括客家经济资源、客家人文资源、客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杰出人物及典型的事件这些都是客家地区资源的应有内容。其中最具特色的客家文化资源,包括客家话、客家山歌、客家谚语、客家风俗、生活习惯、客家人的性格、气质、精神、思想、观念、意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还包括客家建筑、客家文化场馆、客家工艺品、客家服饰、客家书院等物质文化资源。
高效课堂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和长远发展的资源,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让学生想学、会学、学会、学好。满足低耗时、高效率、轻负担等特点,做到课堂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此次改革的三项新措施之一,明确各个学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具体到思想政治课堂,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法治意识、价值观、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能最终实现学生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就是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实现需要充分利用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和长远发展的乡土资源,对于客家地区而言,客家地区资源中独具特色的客家优秀文化资源,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客家优秀文化资源中的客家话、客家谚语、客家风俗、客家建筑等资源生动地呈现文化特色和多样性;红色文化及客家先贤(如黄遵宪、丘逢甲、张弼士、罗香林及叶剑英等)的典型事迹又有力地展现了开拓进取、爱国爱乡、崇文重教、坚韧勤奋等客家精神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识品格、专心致志的科学精神、诚信明礼的优良品质等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客家地区文化资源是客家地区的高中政治教育教学、高效课堂的优秀文化基因。作为客家地区的高中,唯有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在高效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客家地区资源融入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所应遵循的原则
客家地区资源传递的价值观可观可感、可信可学,合理选用客家地区资源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有利于将抽象理论具体化为故事和人物,实现由现实到课本、由课本到心灵的互动,以及情感的认同。客家地区资源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为建设高效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选用客家地区资源时要坚持三个原则:
(一)坚持贴近原则
1.贴近教学内容。客家地区资源的选用要贴近教学内容,是指要与教学目标相统一,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为此教师在挖掘、选用客家地区资源时要注重与教学目标相统一,以实现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2.贴近学生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学生接纳知识的能力就越高。为此教师要把握学生脉搏,了解学生愿望,选取的内容要深深扎根于学生,使政治教学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3.贴近主体实际。这个主体主要是学生,也包括教师。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既有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又有智力、认识方式及性格等的差异,教师在客家资源素材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实际和需求,对相关素材进行挑选、删减、调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贴近教师是说要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性格特点。每位老师性格不同风格各异,有的幽默机智妙语连珠,有的情绪饱满慷慨激昂,有的自然朴实但亲切随和,教师要基于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资源素材和展示方式,才能很好地把控课堂做到游刃有余。
如在讲解《传统文化的继承》一框时,教材引用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楼的设计说明继承中有发展有创新,但是对梅州当地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在讲解时选用客家地区有着典型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利用围龙屋相关图片或视频展现围龙屋,引导学生发现南北建筑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和龙的精神的传承特点。又如学习“企业的经营”一框时,可以引用曾宪梓先生创立金利来王国的经历,相应的文字和视频材料相当丰富,为讲解公司经营成功的各个要素找到有力实例支撑。曾宪梓博士为梅州捐建有学校、校体育场馆、教学大楼、大礼堂等不胜枚举,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回馈又可成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框题知识的教学素材。
(二)坚持适度原则
政治课本是国家课程资源客家地区资源,是乡土资源,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我们将客家地区人文资源融入政治教学,用学生熟悉的资源素材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亲近和生动素材实现个性中把握共性。在客家地区资源的选用上切忌面面俱到,要坚持适度原则,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刻意为选用而过度使用客家地区资源就会过犹不及,反而降低客家地区资源对课本知识的例证的信度。
梅州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客家山歌、广东汉乐、埔寨火龙、席狮舞、五华提线木偶、广东汉剧6项,省级项目有平远船灯、五华竹马舞、花环龙、杯花舞、五华石雕等13项。在讲授《世界文化多样性》一框时,选用这些文化遗产的相关作品的图片、视频及文字材料导入新课,既有利于学生初步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又展现了身边客家特色鲜明的文化财富。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重要民系,客家文化遗产只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理解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知道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就要展现不同国家文化的精髓,以体会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在选材的处理上回归课本,利用教材现有的故宫、泰姬陵、巴特龙神庙、复活节岛国家公园等世界文化遗产为例证素材,既能让学生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又能自然地承接文化遗产知识点的讲授。这样合理选择在实现低耗时、轻负担的同时,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教学效度。此外,对政治教师而言,应永远保持对时政的高度敏感性,选取教学素材时利用时政热点是必需的。
(三)坚持“双向互动”原则
高效课堂一定是双向互动的课堂,具体表现为“教”与“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课堂活动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以实现高效。在选用客家地区素材时不能仅仅展示给学生而更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引起学生对该内容的共鸣增强认同感的同时,让学生从“储存器”向“动力源”转型。
如《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选用客家地区有着典型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说明继承中有发展有创新。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梅县区华侨城的万秋楼、围龙居,梅县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大埔县的花萼楼等的图片资料课堂展示并讨论交流。
合理选用客家地区资源真正做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教材内容的源头,让学生参与生活,還原理论的生活之义,用理论观点反观生活,实现从理论到生活的迁移运用,达到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加深该地区学生对区域特色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增强客家文化自觉与自信,实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价值观、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的培养。
三、客家地区资源融入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手段
面对同一教育对象、同样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方法手段上的选择和运用不同,效果也不同。客家地区资源在融入高中政治高校课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具手段、技术手段、学习手段的优势和作用,促使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转变。
(一)工具手段:应用科学的思维工具以实现高效
知识更新太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维的锤炼才是教会学生主动学。思维导图是思维训练的有效工具和方式。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思维活动。因此,思维是有效学习发生的先决条件。政治高效课堂就是要引导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它把大量繁杂的内容用关键词和图像连接在一起,然后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按自己的理解把这些关键词和图像连接在一起。因为思维导图是关键词及关键词的从属关系的连接与延伸,所以形成的记忆内容变少逻辑性增强,又因为思维导图最终形成的是一幅树状分支图,不仅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而且将思维过程可视化,这样不仅能加深记忆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思维导图的最大优点在于无论我们听到的信息是怎样的,都可以把它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组织,每个内容都是以构件图像和关键词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思维导图适用于教学的多个方面。一是适用于课前预习。利用画图的形式将知识的相关内容按照隶属层级连接起来,对存在困惑的知识分支做标注,在听课时随着老师的讲解,学生再修正补充导图的内容,还可以将典型的事例用关键词记下并与相关知识连接。如此有利于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和自主性,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就某一个问题引导小组成员展开讨论,用关键词记录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然后用不同的形状、颜色、线条将大家的意见分类总结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小组合作,通过可视化的形式让小组成员的思路更清晰、逻辑更严密。三是适用于复习课。高中政治有四本必修,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记忆,同时学生必须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算达标。为此,在复习课上利用思维导图,以主题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层层连接,各分支之间又可形成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有利于在图中呈现出主干知识和知识整体,包括知识细节与分支及知识之间的关联,不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加深记忆。
(二)技术手段:巧用“互联网+”连接“线上”“线下”实现高效
21世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的社交媒体如QQ、博客、微博、微信等为大家熟知并普遍使用,再加上我国当前智能手机的普及,利用“QQ”或“微信”建立学科课外辅导平台成为可能,可利用“QQ”或“微信”建立学习班群、兴趣组群等,利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或资源链接等多种形式开展远程协助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QQ”或“微信”在群里发布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新知,学生可以将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拍照在群中分享,也可以就自己存在疑惑的知识发起话题在群中讨论,师生参与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后辅导方面,教师可在群中发布课后作业,也可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再次补充讲解,还可利用文字、照片推送配合语音分析解决典题、难题答疑解惑。随着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的提高,可以将自己录制的微课或微课视频链接发到群中,实现课堂翻转或新知巩固。这样破除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互动与课外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当天的疑惑,避免问题堆积而产生为难情绪降低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建群之初需要规范群成员的行为,如:收到信息需回应以示知悉,不得在群内发送与本学科无关的内容,不聊与本学科无关的话题;班级学习群内要建小组群,组长对于老师发布的任务要督促大家完成并对本组讨论的内容进行简单汇总和记录,以便老师对积极的同学和小组进行奖励。整合、传递客家地区资源也可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将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类,通过“QQ”或“微信”发送相关链接让学生阅读体会。
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对群内互动有价值的内容截图重放重点分析,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各种资源素材在课堂的展示还增强了直观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学习手段:利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是将班级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然后分组,围绕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互助探究,展开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感受文化影响”为例,利用小组实现课前充分预习,教师通过“学习群”发布任务单(1.自主预习按自己的最初理解列出本框知识的思维导图,并在小组同学交流选出最优者参与课堂展示;2.搜索与本框知识相关的实例素材并列将关键词添加在思维导图相关知识处,小组内先交流确认后课堂展示。)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相结合,并利用当面交流或群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任务。在新知讲授前教师可先进行组组交流与展示思维导图,同时进行小组互评选出三个优秀习作计分奖励,再在教师的引导讲解过程中完善思维导图构建框题知识构架。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及作用都可以在小组预习成果展示交流的互动过程中得以体现。如此,将班级几十个学生切成小块,小组学生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引入组组竞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学习活动都以组为单位放大了每个学生角色的重要性,使其主体地位更突出。根据“学习金字塔”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动起来,通过有效的思考、积极的表达,真切地体验获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的倾听、思考、表达、合作等各项能力。
高效课堂的“效”指的是效果,长远看是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提升,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是保证高效课堂持续性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分数呈现,但不能单一地用考试的分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应该将学生的分数、作业、表现、参与度、进步幅度及小组成长和个人对小组成长的贡献都进行量化评定。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学习状态的不同特点设置合理的量表,各项设定合理的比例最后核算学生成绩。而以上策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思想的解放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唯有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同时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以取长补短并共享素材资源,才能实现客家地区资源与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融合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秀莲.中学政治学科有效教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安国强.梅州两千年[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0(9).
[4]林芳,李春南.客家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整合[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7).
[5]陆丽萍.思维可视化技术引用于课堂教学[J].科技视界,2016(6).
[6]崔潇.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研究一般项目“客家地区资源与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融合”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4YQJK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