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琴
摘 要:就目前人均教育水平逐年上升的近况来看,国内教育形式一片大好,然而在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爆出的高校学生伤害他人或自身的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层面的高素质群体的心理特性,在矛盾激发的时候缺乏足够的心理干预和心理预防,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本文主要从高校心理危机的管理着手,从高校心理危机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给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期给相关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本土化研究缺失、人才梯队建设不成熟、危机干预机制架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对策:制定相应的心理危机计划、建立相应的心理危机网络、成立相应的心理危机协调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政策;措施
一、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现状
笔者通过大量的翻阅和查找,就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政策措施的干预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对于心理危机成因的研究。主要是研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形成机理,以及如何通过矛盾的激发点从而使得心理危机快速成型。其次是关于心理危机的因素的分类,通过研究心理危机产生的因素来进行控制和引导。再次,是对于特定的心理危机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和分析。这种方式有比较强的实践作用。但是,对于高校的心理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还是非常少的。这主要与国内的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国人的一些既定思维有一定的关系。故而国内的文献主要是针对于心理危机干预以及预警的一些方法和思路研究。
对于国内外心理危机的管理的研究其实在根本上是殊途同归的,总而言之是落脚于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比如心理研究课程的开展以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通过学校层级关系来建立一套相对较为科学的反馈渠道,从学生到班干部再到老师最后到咨询中心的一个反应链。这样的思路和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二、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本土化研究缺失
我国本土化的的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研究是非常匮乏的,在我国出台的各项文件中是具有明显的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痕迹。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拿来主义是不好的,然而对于我国的教育国情而言是十分的特殊的。就目前国外的心理危机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危机理论、危机发展模型、应激学说、痛苦工作理论等等。然而在实际的借用过程中发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弊端,那就是这些理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完全适用,也就是说他们具有一定片面性。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我国自己的探索过程中却并未能过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高校心理危机管理策略出来,当然这样跟我过教育国情复杂有很大关系。但是不得不承认,本土化的心理危机管理研究的缺失是十分明显的问题。
(二)人才梯队建设不成熟
就如前文所谈到的,我国高校的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主要是将问题集中引导并且及时反馈到心理咨询中心来,虽然在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心理疏导工作经验,比如许多的心理咨询人员都是有着心理专业出生或者教育出生的职员,但是有由于我国教育体质的限制,导致这些心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容易受到阻碍,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出了教育本身带来的缺失以外,还要面临即将步入社会的工作压力以及住房等更多的经济压力,然而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工作需求的脱节使得这种心理危机存在进一步加大的风险。对于如此种种情况,不够专业和缺乏足够经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是难以胜任各种突发事件的。
(三)危机干预机制架空
虽然在传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已经日趋成熟,从寝室到班级再到学院再到校方的逐级控制的方式已经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也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来证明了这种危机干预机制的可行性,然而机制在许多高校之中的难以得到十分有效的贯彻和执行的。细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层级之间建立的渠道由于层级关心的信息渠道不够通顺导致难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上反映并得到反馈。另一方面,由于实施心理危機的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如辅导员或者心理委员普遍较为缺乏较为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在工作的执行和进行中往往掣肘着其工作的时效性。
三、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对策
心理危机管理的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所谓心理危机管理体系是指高校所建立的一整套社会危机监测、评估、预防和快速反应制度和运行机制。心理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危机状态构成了对现有正常校园秩序的威胁,这不仅将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冲击,而且还会累及学校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而校园稳定是高校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对心理危机事件的管理也就成了每一个高校必备的能力。因此个人认为,一套完善的心理危机管理模型最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相应的心理危机计划
心理危机应对计划是指为了防范和处理心理危机事先所做的一种准备,是指学校事先制定的,在紧急状态下进行预防及处理心理危机的组织指挥、行动方案、培训演练等诸方面的计划的总和。应对计划应包括:如何界定心理危机类型、制定应急预案、心理危机事件的监测与预警、制定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报告制度、明确学校相关部门在预防和处理特定危机时的责任范围和未履行相应职责情况下的责任追究。
(二)建立相应的心理危机网络
一个全面的危机应对网络是高校进行危机管理、实施危机应对计划的根本保障,也是避免或减少危机损失的重要前提。这样一个危机应对网络可从三个层面来构建: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自上而下的行政工作体系,在各院指定专人分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危机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播。第二,建立健全由学生工作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院系、学生干部组成的危机预防与干预信息联系网。三是建立健全由学校、家庭及社会组成的危机工作联系网,通过这三方面共同努力,共同引导学生排除各方面的不良干扰,形成一个内外协调的危机应对组织网络。
(三)成立相应的心理危机协调机构
有了心理危机应对计划,还必须有执行计划的有效机构和部门。组织化和集中资源是成功的心理危机管理的重要保障。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后,高校能否有效控制和处理这个事件,取决于是否存在反应灵活、指挥得力的核心协调机构。从笔者所在学校的经验来看,学校建立了由学校领导、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心理咨询中心、院系辅导员老师组成的危机处理小组。通过这样高效的核心协调机构,各部门、各院协调配合才能从容应付心理危机;同时学校对心理危机的管理也应纳入一个有步骤、有条理的学校管理进程中,这样才能将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许志红.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7.[2]朱斯琴.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探析[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
[3]陈香,李健永.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行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5.
[4]王敏林,张华华.浅谈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