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热播的系列节目“曾随之谜”,把人们的视线又带到随州——几千年前的古曾国。喜欢历史与探秘的读者,又有了神往的地方。特别是暑期临近,带着孩子来一次边走边学的旅行,有趣而有意义。
随州位于湖北省北部。1978年春,随州市爆出了一条轰动全国乃至世界的新闻:在城西两公里一个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的大型墓葬——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未见的珍品。
在“钟鸣鼎食”的“正殿”,穿越時空,人们似乎“看到”一场大型音乐会。只见殿内礼乐之器,陈列井然:一套编钟沿南壁和西壁巍然架立;一套编磬沿北壁立安放;一架建鼓沿东壁高树青铜座上。此外,殿内还有瑟(7件)、笙(4件)、箫(2件)、篪(2件)、小鼓(2件),摆列在钟、磬、建鼓构成的长方形空间内。全室乐器如一个大型的“钟鼓”乐队,还原了古代诸侯宴食祭祀时完整的轩悬(三面悬挂钟磬)场面,传说中的“金石之音”和“钟鼓之乐”呼之欲出。
那套造型壮观、配备齐全、音列充实、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并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乐律铭文之珍贵,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国的象征”。它出土后,考古人员就在随州一处修理厂内第一次奏响。不久后的建军节,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在驻随炮兵师某部礼堂,被第二次敲响。1984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湖北省博物馆演奏人员被特批随编钟进京,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各国驻华大使演奏了《春江花月夜》、《欢乐颂》等中外名曲。1997年,著名音乐人谭盾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大型交响乐《天·地·人》时,由国家特批再次敲响了编钟。
1981年,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36件编钟更为珍贵,其音色、间律均与曾侯乙编钟相通,被称之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曾多次出访美、英、德、法、日、丹麦、瑞士等国家,充分展示了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随州近年还有多次空前考古发现,如,2011年发掘的叶家山西周墓地,不仅将曾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余年,更为重要的是,对诸多周昭王南征铜器铭文中的“在曾”、“在曾、鄂师次”等系列铭文都可以重新得到诠释,对人们一无所知的曾国史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突破。而2013年在随州文峰塔考古发现,部分铜器上也有“曾”、“曾子”、“曾公子”及“曾孙”等铭文。这些发现使不见史书记载的古曾国渐渐清晰起来。
越来越多的人被古曾国吸引来到随州。
随州博物馆内现有曾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炎帝神农故里、汉唐风韵和随州市公安局追缴文物展等专题展区。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堪称一座内涵丰富的文物宝库,而且随着新的考古发现,出土和征集的文物还在增多,尤其是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时代跨度大,而且铸造精美,在全国屈指可数,被誉为“青铜器王国”。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回到现实,可以顺便游玩附近的自然风光。
据史籍记载和国内外专家学者考证,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诞生在随州烈山(厉山镇),随州烈山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在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走走,与先前的曾国故事串起来,又会生出许多的联想。
喜欢户外活动的,不可错过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壮丽的山岳风光,茫茫的原始森林,神奇的千年古银杏群,幽幽的千年古刹,九洞十八泉的奇特地质,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土特产品,浓郁的人文风情,动人的故事传说……把当下和历史融为一体。
编辑/南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