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开目++马克实
摘要:传统乐理,常常采用复杂、公式化的教学方式对节奏、节拍的知识进行描述,音值组合的规则比较杂乱、规律性不强不易记忆;加之传统乐理教学对音值组合的讲解也基本停留于孤立的理论层面,未赋予节奏、节拍实际的音乐意义,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也比较低下,更談不上便于灵活运用了。因此,音值组合法也一直是乐理教学中的难点。把音值组合规则同节奏、节拍的内在规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则可以为音值组合法的记谱赋予实际的音乐意义,使得音乐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很好地结合,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从节奏、节拍的规律阐释音值组合则极大的减少了规则的条目,使得学生记忆变得更为轻松,应用也将更为得心应手。
关键词:节奏 节拍 节奏重音 音值组合
中图分类号:J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58-03
“音乐的三大要素就是节奏、旋律、和声,三个方面彼此的结合就形成了一首完整的音乐,而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得以表达的关键所在。”《基本乐理教程》(童忠良著)中指出音值组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看谱方便,易于辨认和掌握各种节奏型,需将小节的音符按照节拍的特点来划分为音群”。这段文字中的“节奏型”主要反映的就是节奏重音的问题,即节奏的“长强短弱”规律,而“将小节的音符按照节拍的特点来划分”则反映的是节拍重音问题,即在节拍中小节线后面的节拍都为强拍。“看谱方便”,笔者认为,应当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时值方面的考虑,即从谱面上看,能直观的辨认音符的长短关系,便于击拍或划拍;第二是从音乐的强弱方面考虑,即旋律组合好后的能清楚的表达出音乐中各音的力度变化,让音乐演绎起来更为生动。因此,本文主要以单拍子为例,从看谱的直观性和节奏节拍重音在音乐演绎的生动性切入,按节奏、节拍的长短、强弱规律对音值组合法则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节拍规律为音值组合法提供了基本的规范
首先,单位拍分开的原则。以一拍为基本单位拍,每个单位拍彼此分开。把一拍内的符尾连接起来而成为一个独立音群。根据拍号,每个小节有几个单位拍就划分为几个音群。
解析:音群数目看分子;单位拍时值看分母;具体操作则是将等时值音符的符尾彼此相连构成一拍的音群。
其次,音群内音符过多,将第一条符尾不分开,其它符尾按1/2,1/4……规律连接分开组合成附属音群。
解析:第一拍包含八个三十二分音符,按四个音符进行组合看谱则更为清晰。
第二拍则是按四个三十二分音符一组,和两个十六分音符一组组合,第三拍按十六分附点节奏型和前十六后三十二节奏型进行组合,看谱一目了然。
再次,为了区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不同,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时,每一小节内的相邻八分音符符尾连接,其它符尾仍按单位拍的原则进行划分。
解析:由于3/8、2/8拍记谱时音符时值较短,若按完全按单位拍分开记谱则乐谱谱面看起来比较零散。因此,采用第一根符尾(八分音符)连接在一起,从第二根符尾(十六分音符)开始仍旧按单位拍彼此分开的原则进行记谱。
二、不同节奏型的出现,为音值组合法灵活性提出了科学的补充,使音乐的表现力更为生动
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由于节奏型自身各音间的长短关系使得节奏型各音有着内在的强弱规律即长强短弱规律。正是由于节奏重音与非重音的出现,为音值组合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当音值组合的过程中,音符不能正常拆分(需要加延音线)组合时,直接记写节奏型即可,无须按单位拍彼此分开的规律强行拆分节奏型内的音符。这种记谱的科学性就在于把乐谱和音乐实践具体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乐谱看起来更为形象直观,使音乐演唱、演奏起来更为生动,同时,也便于音乐的记忆。
关于音乐中常见节奏型无外乎一下三种类型:
(一)附点节奏型
谈到附点节奏型,首先要区分附点音符和附点节奏型的不同。附点是指主要音符和占其时值一半的附点组成的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音符,二附点节奏型指的是附点音符和其他音符或音群按1:3或3:1关系组成的节奏形态;1:3关系的叫前附点节奏型;3:1关系的叫后附点节奏型。
①属于附点音符;
②属于附点节奏型,由八分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按照3:1的时值比组合而成;
③是带有休止的前附点和后附点节奏。
(二)切分节奏型
从时值比上看,前后音符按照1:2:1或1:2或2:1关系组成切分节奏,常时值的音符为切分音,中间的比例2也可以连续出现多个,从而构成连续切分节奏。
解析:
①第一小节音符时值为为1:2关系,第二小节为2:1关系,两小节均为不完整的切分形式,二分音符为切分重音;
②第一小节中音符为1:2:1的关系属于完整的切分形式,第二小节是第一小节的变化形式;
③谱例中音符的时值比例为1:2:2:2:1属于连续切分的形式;
④谱例中第一个八分音符休止了,属于带有休止符的切分节奏。音符(休止符)的比例关系为1:2:1形式上比较完整,但在演奏中,音乐的发声效果则和“①”中的第一小节相似,所以这里亦可按成不完全的切分形式;
⑤谱例中各音符(休止符)的比例仍旧完整属于1:2:1的关系,但是乐谱中时值为比例“2”部分落到了休止符上,因切分音属于节奏重音,又叫切分重音,因此,将重音置于休止符没有实际音乐意义,不科学,属于错误的记谱方式。
(三)连音符
连音符属于音符划分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音值均分。从连音符本身规律比较特殊,各音间时长相等,没有强弱的对比,由于属于特殊等分,也不便于和其他音符直接进行拆分组合,因此连音符在乐谱中出现时,直接记谱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当两个或四个均等的附点音符按次序先后出现时,切不可拆分为附点节奏记谱,而应当记写为二连音或四连音,这也是二连音和四连音在音乐中存在的实际意义。
解析:
①属于连音符形式不用,也不能拆分;
②中的二连音和四连音表达的是音符力度、速度均衡的演奏效果,因此也不能人为的修改为第二小节中的附点节奏和附点音符形式。
音值组合的规律首先应当按节拍的规律,按单位拍彼此分开进行组合,当音符需要拆分时,则要观察所拆分的音符是否和其他音符构成了某一节奏型。若构成了节奏型,则按节奏型进行组合,若不能构成节奏型,则单拍子彼此分开的原则对需要拆分的音符用延音线处理为延留音或显现音的形式。复拍子和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也应参照单拍子的方式进行记谱。
综上所述,一个音乐学习者的音乐能力和素养,集中表现在其对音乐的感知、鉴赏和表现能力上,而音乐作品中的节奏要素,则是这些能力形成的关键所在。“通过节奏的培养,学生对音乐会有全新的认识,并且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通过对学生节奏符号识别能力的训练,掌握不同节奏的规律和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以传统的节奏划分方法为基础,融入多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强调实际的音响感受,让各种形式的节奏中能够真切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其中,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教育学理论的发展还是音乐活动经验的总结,都充分证明了一点,即音乐学习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使各种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检验,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将那些定义、要点等一一真实化,获得更加感性的认识。但是从当下的节奏教学实践来说,这种实践性是尤为匮乏的,即多数教师都将更多要点放在了知识和技能本身,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运用,也失去了教学最本质的意义所在。节奏是音乐的源动力,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传统的音值组合法的理论教学应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授,而应建立在节奏与节拍的实践操作基础之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实践环节的运用。当学生真正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其价值和意义,并对后续学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樱.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16):41.
[2]郑磊.节奏训练在高校音樂教学中的实践[J].当代音乐.2016,(03):30.
[3]王岚.关于“音值组合法”中的“休止符组合法”与“切分音组合法”[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