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和,声和,人和,中和,至和

2017-07-29 08:58武静
艺术评鉴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和声乐艺术合唱

武静

摘要:人声是世界上一种美妙至极的声音,合唱是具有极高意义和价值的艺术活动,更是歌唱艺术表现形式的极致,它散发的感染力是其它表现形式不能比拟的。合唱的核心就在于“和”,必须达到音和、声和、人和、中和、至和这五和,方可达到谐和。

关键词:合唱 音和 声和 人和 中和 至和 声乐艺术

中图分类号:J64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56-03

合唱包含和谐和统一的精神,能将演唱者的情感与曲作的内涵柔嫩、细腻地表达出来,合唱这种艺术表达形式集和睦、凝聚力、谐调、美感于一体,是一种将集体价值完美表现出来的艺术活动,从真正意义上诠释了艺术的和睦与和谐。

一、合唱的价值体现

于人文意义上看,合唱这种艺术表达形式彰显了一个国家在音乐方面的普及和发展状况,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标志。该艺术形式要求很严谨,从演唱者的组织模式、外在协调度、发声和谐、谐和等方面作出严格要求,是群体艺术中最具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

于术科层面上看,合唱隶属于声乐,其要求符合声乐的共性,更追逐发音的融合,这是一种由多声部、不同层次、多类表现手法和高超的处理手段完美融合、相互协和的艺术表达方式。整个合唱团体必须要具备高音准、良好的节奏感、准确的音色变换,方可满足合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于艺术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基本要求。

于社会层面上看,合唱是一种由众多演唱者组成的群体艺术,这对普及音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提升我国人民的音乐素养,便于培养人们的合作思想和意识;歌唱者能通过合唱享受到艺术的美感和幸福感,这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很有意义;还有助于提升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凝聚力。

于活动形式上看,合唱包含了要求极高的无伴奏合唱和参与性极强的群众歌咏,可谓是雅俗共享的声乐交响乐,拥有极广的参与面和极强的普及性。

二、技术层面——“音和”

“音”是声乐中的基础,而合唱这一艺术活动是许多不同的“音”通过种种方式排列而成的,进而表现出具有和谐、美感的效果。因此,合唱的组织者需要选择合适的调式和调性、融洽的和弦将作品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使作品的结构和形式合理,而且其结构形式必须要包含广泛,且具备足够的内在动力,给演唱者自我发挥的空间。同时,演唱者针对合唱作品进行准备时,不应只靠感性,而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分析创作者的意图,找到适合的表现手法,再基于创作者的意愿来对合唱作品二次创作。演唱者还需要考虑到音响的谐和,在各不相同的乐音处找到合理的倾向,再利用该倾向交替表现出合适的音色,使之遥相呼应,使声音具备层次感、旋律婉转动人、音色和谐均匀、形象丰满美观、色彩艳丽丰富,进而促使作品更具内涵,使人感受到和谐的美感、心灵意境随之升华。此处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该作品可以说是举世闻名,它的乐章中融合了劳动号子、民谣等元素,各部分紧密结合又不失其独立性,该作品的艺术风格中具备时代性和民族性,激励我国民众为自由、为光明而不怕牺牲、不断前行,哪怕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欣赏此作品时仍旧会为其磅礴气势和独特风格所动容。这部合唱作品的演唱效果和听众的反响都证实了人声并不差于乐器声,人声的细致、精妙和表现力更是器乐所不具备的,人声更容易流淌入听众的血液和灵魂。因此,“音和”是一部合唱作品成功的关键,“和谐”的音乐才具备“永恒的美”。

三、艺术表达层面——“声和”

世界上最具变化能力、动人声音的乐器非人声莫属,而合唱就是由此种“乐器”排列组合而成。合唱团是由部分不同的声部构成,而声部则由是相似且隶属一类声音构成。此处以《牧歌》为例,女中音与男高音逐次出现且相互叠加构成了引子,这能使听众体会到在厚重的晨雾里,天色逐渐发亮。此部分含四个声部,使人能清晰的看到一副美景:牧者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牧羊,活泼的羊群如同绿毯上跳跃的珍珠一般;后面两句则使用了男女高音、女中音与女高音两种唱和方式,并糅合了其他种类的声部作为衬托,将牧者对草原淳朴的爱和其洒脱不羁的性格描述的淋漓尽致;在之后则通过女男高音的唱和将牧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表达出来;在最后的结尾部分通过“啊”的母音和哼鸣将作品中的赞美之情借着广袤无垠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传向草原和世界。该合唱将各声部紧密结合到一起,如同雨后天空中七色的彩虹般,各部分清晰透明,組合在一起又完美无缺,根本察觉不到其分界线,真正做到了“和而不同”,这就是合唱这一艺术活动的趣味和魅力所在。

合唱团要具备和谐、融洽的合作能力才能演唱得完美,演唱中融入其自己浓浓的感情,给人直击心底的震撼,感受到他们对天地的虔诚、对故土的留恋、对敌人的愤怒、对自由的向往、对眷侣的深情等。因此,可以说欣赏合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融入其中的人们体会到更深层次的体悟,就像雨水融入海洋、清风吹入松林,可谓是美妙不可方物。所谓声和,是承载着深厚的情感的,需要演唱者在合唱中演绎出文字不能描述的“情”,如此方可真正使人体会到和谐中的满足和愉悦,而这恰恰就是和谐之美。

四、社会价值层面——“人和”

音和与声和是合唱艺术的基本要求,合唱艺术是以人声为载体的艺术,其最终还要达到反哺的效果来影响到人,可以说“人和”是“声和”的基础。我国先贤亚圣孟子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也适用于合唱之中,合唱是一个团体在合作,各成员必须要和谐,个人要绝对服从集体,大家具备共性方能演唱出和谐的曲作,他们也会在演奏作品的同时体会到相处、合作、宽容待人的真谛。我们不难发现合唱团体中没有耀眼的个人光环和个人荣誉,这是一种人人奉献、胸怀宽广、超越自我、化零为整的艺术活动,这也是每个合唱成员的个人素养,每个个体必须具备同样的目标,共同合作、齐心协力,以达到最终目标,这就要成员之间心有灵犀,才能使情绪产生共鸣。再上升到社会伦理层面,我国古代的音乐更在意这点,当时社会的共通理想是:没有战乱、饥寒、贫苦、丑陋、邪恶,希望健康、富足、和平、天下大同,这是“人和”在当时的具体表现。而现今更是如此,合唱不分国界、民族、肤色、语言和信仰,世界各国的人民都有共同的理想就是世界和平、天下大同,全世界的合唱团队都在用相通的音乐来表述情感,真可谓歌声相通,心灵相同。

五、心灵感触层面——“中和”

合唱中的“人和”表述的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和睦、和平,这仍然是外在层次,其上还有“中和”这一境界。所谓“中和”是很微妙的,它有两个阶段:一是“中”,不与外物相触、淡然虚静、不含物欲私心、具备本真的内心;二是“和”,本真的心灵和外物相触时,不矫情、不做作、当喜则喜、当悲则悲,给人以顺遂自然的感受。可以说“中和”既是心灵的本真境界,又是顺遂自然的真情流露,这是一种超越理性的情感。“中和之美”范畴来源于儒家“中庸”的哲学思想和以艺求道的方式,作为对文艺创作的尺度,它的一般定义是抒发感情而又有所节制。从合唱的角度看,在指挥者没有抬手、演唱者没有出声、音乐尚未开始之时,其实合唱已经开始了,此时此刻演唱者们的心理状态就处于上述的“中”,他们摒弃了所有个人私心,放下了所有杂念;当指挥手起之际,歌者们自然发声,在音色、速度、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皆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和”的境界。在2008年的“青歌赛”上,有一个侗族合唱团很受称赞,并不是称赞其原生态唱法,而是这个合唱团队没有指挥、没有伴奏,在这种前提下,数十人可以同时进行演唱,这不是一般的团队能做到的,每个成员要真正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欣赏这个团队优美的合唱,能体会到他们在用心歌唱,如果不是心灵相通,是无法如此和谐、如此默契的。合唱团队做到中和,各声部各司其职,成员们会各畅其性,这才是合唱的最好状态,而此时的合唱已不单单是艺术活动了,成了心灵与艺术完美交融的生命形态。

六、宇宙本质层面——“至和”

心灵和宇宙合而为一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合唱被视为同上帝交流的媒介。在我国,合唱也具备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将人们那些超越类的情感表述出来,比如曲作中大地山川、河流日月、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都是具备灵性的意象,滚滚雷音、淅沥雨滴、潺潺流水、悦耳鸟鸣等都是天然的音乐,合唱能用美妙的和声将其表达出来。正如徐沛东所说“合唱团就好比一间房子,女高音就是房子的顶冠,男低音就是房子根基,男高音就是房子的支柱,女中音就是房子中的填充物,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房子”。可以说合唱是灵与灵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不参杂一点虚伪、没有一点狡诈,是真、善、美、爱的体现;合唱如风吹松涛,给人的思想以解放、给人的情感以寄托、给人的精神以慰藉;合唱是众人从内心发出的语言融合而成的一种精神呼唤。

七、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通过利用和谐、真情、变化、純美的声音来组建和谐的团队,以达到音和、声和、人和、中和、至和为最高境界。我国合唱指挥家马革顺老师曾说过“合唱之美,美在和谐;合唱歌声的和谐需要技巧,更需要歌者的美好心灵”!合唱团体的每个人就如同音符一样具有其特定的位置和责任,他们的相互协调、配合组成了和谐的团队。合唱的发展意义在于既能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大众的情操,又能促进人们的心灵交流,使人们能在和谐的氛围中体悟到和谐的美好和生命的美妙。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田玉斌.合唱和谐——谈合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与作品[J].合唱艺术,2007,(12).

[4]王欣欣.歌曲情感初探[J].中国音乐,2000,(04):67-68.

[5]田玉斌.将合唱进行到底——央视青歌赛合唱比赛后引发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8,06).

猜你喜欢
中和声乐艺术合唱
万物通心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半碗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