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2017-07-29 14:37王冬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衔接策略商务英语专业中高职

摘要:中高职课程教学衔接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五年制高职教育更为重要。基于信息时代大背景,针对五年制高职中高职阶段课程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衔接、教学模式衔接和考核评价体系的衔接三个方面,探讨信息时代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衔接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7005903

引言

中高职课程教学的有机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问题,是高职教育顺利完成培养目标必须克服的难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实用性较强,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对于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不言而喻。现实却是即使在有先进技术的支撑的信息时代,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衔接依然面临着课程设置“程式化”,教学内容衔接不充分,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和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1]。本研究将以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五年制的中高职衔接为研究对象,在基于网络环境的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的问题研究的基礎上,从课程设置的衔接、教学模式的衔接和评价体系的衔接三方面,探讨信息时代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一、课程设置衔接的策略

为了做好中职英语课程与高职英语课程的有机联系与整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宜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2],即使如此,注重中高职阶段各模块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依然是很必要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环境日益发达的今天,信息化技术课程对于完成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衔接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所以在五年一贯制的高职院校,克服课程设置中“程式化”,避免课程重复设置,有机衔接中高职阶段课程,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衔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高级课程,有机融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加强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结合。

1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高级课程的衔接

安排过渡性质的专业课程是保证学生顺利从中职阶段专业课程学习过渡到高职阶段专业课程学习的关键。专业课程的学习是一脉相承的,学校要想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保证所选教材内容的绝对延续性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也就使得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高级课程的衔接存在问题。为了避免学生所学课程的衔接不好,可以开设过渡性质的专业课程,或者说是学校根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高级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开设的校本课程,集中安排在高职阶段的前两个月,以使学生能有效地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高级课衔接起来,提升教学效果,稳步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

2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融合

中职阶段要坚持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并重的原则。传统的观念认为五年一贯制的中职阶段重基础课,高职阶段重专业课,完全把基础课和专业课割裂开来,事实上这会造成中职和高职教学断层,无法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完成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坚持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并重的课程设置原则,加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有机融合是必须的。具体来说,就是在中职阶段要安排公共基础课的同时安排适量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打好专业基础,还要加入基于英语基本技能竞赛导向的课程,初步使学生利用基础英语知识去完成一定的专业任务,增加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融合的机会,增强学生英语基础和专业知识结合学习的意识。

3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结合

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结合是加强专业学习效果的法宝。就是说在中职阶段要重视初级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高职阶段要重视中高级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结合,在中职向高职过渡的过程中也要实现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衔接和交互结合。

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分阶段结合。初级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商务知识入门课程和到企业参观了解的实训课程相结合。这样的结合有效地巩固了学生商务基本知识的学习,也能真正把学生带进一个专业领域,是专业学习的第一步。高级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商务专业理论知识和商务实践实训课程的结合。在高职阶段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结合是初级阶段专业知识学习的继续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的保证。

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跨阶段交互结合。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专业课程衔接是中高职阶段教学衔接的重要环节,所以在保证初级和高级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结合的同时,初级专业理论课程还要与高级专业理论课程内容衔接,同样初级专业实践课程也要与高级专业实践课程保持衔接,达到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在中职向高职过渡的过程中做到衔接和交互结合。

4信息化技术课程的设置常规化

针对以上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实现信息化课程设置常规化,增强其实用性。信息化课程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地分阶段来安排,这样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使学生不在意安排的课程,更起不到工具的作用。信息化课程应该从中职到高职的所有阶段全面覆盖,但不一定要分开项目来开设课程,而是全年设立公共机房,安排专门的计算机教师和专业教师值班来辅导有各种需要的学生,争取达到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化技术和专业学习的有效融合。这样既不用专门安排教师上课,又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当然还可以在无形中加强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学习互动,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式衔接的策略

教学模式衔接更明确点说就是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阶段的学生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变化,争取保证其有效性。科学地设置课程,合适的教学材料,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体现教学效果,最终完成教育的任务。所以在中高职课程教学的过渡过程中,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做调整。中高职阶段采用的教学模式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做调整,还要重视技能竞赛驱动的教学效果。

1教学模式学生主体化

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传授教学内容所使用的方式,既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要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采用或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成长规律决定了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学生不能采用同一种模式。中职阶段的学生由于受中国教育特点的影响,其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执行力较强,所以教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安排学生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当然要给学生增加一些类似实践性的活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高职阶段的学习做准备。高职阶段学生不仅自己学习能力加强,而且有了自己可取的想法,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提出一个专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索,结合课上课下的时间自主完成专题所要求的各项内容,并以成果展示的形式来证明其问题的解决程度。

2教学模式多样化

教学模式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关键,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要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学生的能力变化而变化,要以多样性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学习者。面对初级阶段学习者,基础英语课可以采用默写单词、监督课文朗读、大量语法练习、讲解写作基础类的模式来稳固扎实的基础,而学习商务初级知识就应该与实践结合,多去实训基地体验,营造专业学习的氛围。高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提高,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自己去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了,那么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自己去挖掘专业知识,课下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中获取答案,课上在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3引入技能竞赛驱动的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的重视程度加大,技能竞赛的种类越来越多,级别也越来越高。虽然一些竞赛学生参与率很低,但是由于学校非常重视竞赛成绩,采取了很多种竞赛准备的方案和计划,竞赛培训也越来越常态化,甚至发展为专业团队建设中的重要项目,那么引入竞赛驱动的教学模式也就很自然了,而且技能竞赛还可以帮助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3]。从中职阶段到高职阶段有不同类型的竞赛,参加竞赛的学生需要长期的培训,所以从学生进校起就应该培养团队意识,安排竞赛驱动的教学内容,实施竞赛驱动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把技能大赛和英语口语实训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竞赛培训常态化,由于竞赛内容侧重学生的扎实基础和专业技能,所以竞赛驱动的教学模式并不影响教学计划的进行,还可以大力推动教学计划的完成。

三、评价方式衔接的策略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计划完成效果的考核方式,是课程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也为下一步教学计划提供方向。只是一直以来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和学习能力弱,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太灵活,以考试居多,出发点固然好,却对很多专业课和实践课没有较好的评价效果。而且中职和高职阶段的教学评价体系没有较好的衔接,尤其是专业课和实训课的评价衔接。那么要做好中高职阶段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要建立灵活的学生考核体系,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实施以证代考、以赛代考的评价方式。

1建立灵活的学生考核方式

学生的考核固然重要,但是不一定要采用考试的方式,根据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采用比较灵活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课程不一样,学生学习特点不一样,学生学习能力也不一样,考核方式就该有所不同。中职阶段的文化基础课当然要采取考试的方式,商务专业课就可以采取视频、大作业、报告、演讲等形式,计算机类的信息技术课程,就可以采用“以证代考”的形式。高职阶段的专业课程除了考试以外还可以通过实训和实践结果、口语展示、小组合作的团队任务、心理测试等方式考核學生的学习情况。此外,对于中高职阶段的某些专业课程的考核要有机衔接,不是随意的大作业就可以。

2考核评价形式多样化

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要科学合理,也要多样化,尤其是高职阶段。考核评价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是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和研究问题来判定自己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顺利解决了问题,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的,解决办法是否值得学习和提倡,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等。学生互评可以在线上或课上进行。学生互评高于学生自评,主要体现在能以学生互动的方式和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研究成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使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互相学习的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教师评价是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互评的情况做的总结和评价。这样的评价和考核才会真正让教师体会到教学效果,学生总结自己的成绩。

3实施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的评价方式

“以赛代考”和“以证代考”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却有很好的效果,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采用符合专业特点的“以证代考,赛考结合”的考核模式已经被提出和论证过[4]。高职院校不管是中职阶段还是高职阶段都会有较多的技能竞赛,适合使用“以赛代考”的方式,而且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也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获奖还可以给予加分,又可以是一种荣誉。“以证代考”很容易让学生制定更高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当然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很好,同时学生的基本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可谓是一举数得。

结束语

中高职课程教学的衔接是个重要的课题,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也不能回避。在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五年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中高职阶段教学衔接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等三方面衔接的问题,分别对以上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策略:(1)课程设置要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高级课程的衔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融合,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结合,信息化技术课程的设置常规化;(2)教学模式要实现学生主体化、多样化,同时引入技能竞赛驱动的教学模式;(3)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评价考核方式,加强“以证代考,赛考结合”的应用。从而做好中高职课程教学的衔接,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冬梅.基于网络环境的中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的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175—176.

[2]鲍彬,杨修平.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一体化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3(3):43—45.

[3]赵谦.技能大赛驱动下高职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新探[J].太原学院学报,2016(2):94—96.

[4]方灿林.构想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以证代考,赛考结合”考核模式[J].海外英语,2012(8):95—96.

猜你喜欢
衔接策略商务英语专业中高职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