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继红
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枯燥的内容,很难讲出精彩点。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用心去发现枯燥背后隐藏的故事。所以,语文老师要把讲故事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坚持给学生讲故事,不要舍不得时间,不能把讲故事作为一种负担。在语文课上,老师愿意讲故事,学生喜欢听你的故事,老师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又何愁语文得不到高分呢。
其次,可以用教育故事的形式记录我们的“故事教育”。 讲故事只是形式,故事的力量来自于形象,来自于情感,来自于趣味,来自于对倾听者的尊重,来自于心灵间的共鸣——具备了这些特质,你无论怎样教,都一定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讲故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把学习与生活情感密切相连。
然而,纵观我们学生所讲的故事作文:没有起伏,没有变化的景物,让人觉得单调、乏味。学生写的文章总是平铺直叙,记流水账,把自己一个人的生活片段事无巨细地一一写出来。叙事流于表面,文章缺少深度,重点不突出。
针对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我在作文评讲时,指导学生在讲故事时从以下几点进行故事的升格。
体验真实生活。在作文中,对于情感的表达要求更是如此。作文时要“以情动人”,最重要的是文中要有“自我体验”,要将自己的形象融于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怎样才能在文中写出“自我”的情感呢?在課本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十三岁的际遇》写“我”田晓菲为实现梦想的故事。《背影》抒发“我”朱自清对父亲的怀念、怜悯之情。《幽径悲剧》绘“我”季羡林眼中的世界:被斩断的古藤萝的悲剧。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故事资源。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写作文必须写“我”的真事,选择切身经历的故事,真情自然流露。抒“我”的真情,写作时通过自己的视角来进行描写,努力做到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情景交融。绘“我”眼中世界。只有真正来自于自己内心深处独特的感受,才是不折不扣的“真情”。做到了以上几点,写出来的故事才深刻不肤浅,作文才有深度。
叙事要突出重点。古人云:“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理轻者宜略,重者宜详。”也就是说写文章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凡是能够生动鲜明地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都需要详写。反之,对表现中心作用不大,但在文中又不可或缺的材料,像过渡、伏笔、照应、铺垫等,就要略写。而且详写部分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部分要做到淡笔勾勒,精炼概括。比如鲁迅的名篇《阿长与〈山海经〉》,“我”与阿长之间的故事很多,但是鲁迅详写的却是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其他的则略写,为什么?因为买《山海经》是文章的重要内容啊,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
刻画要注意细节。“细微处见精神”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缺乏传神的细节描写,很难打动读者的心灵。为此,我们要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详细描写。这样才能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比如《水浒传》中的经典回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打”是文章的主要情节,因此在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中,作者使用了详写的手笔,用大量的笔墨来写三拳的位置、状态、郑屠的感受等内容。作者在此抓住了主要事件,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刻画。
在行文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想办法制造一些“小动作”,让作文波澜起伏。
恰当运用技巧。平淡的叙述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力,只会让人感到乏味。在行文时可以围绕中心事件运用设置悬念等技法,先卖个关子,让读者内心产生强烈的期待,产生一睹为快的心理,就能抓住读者的目光。这样的作文想不得高分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