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珑
一、明确观察目的,激发观察兴趣
所谓观察就是指有目的、有辨析地看的同时,调动其它感觉器官,去感知、认识对象事物,以获得所需要的生活材料的一种方法.它表现为一种“看”,但这种“看”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特定的目的的.因而观察具有“看”的特定目的性.没有明确的目的的看不是观察.因此,学生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观察目的越明确,学生越能明确的把握住观察对象、并深入细致地、善始善终地进行观察,观察效果也就越好。因此,作文前,我首先从思想上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做好充分观察的准备,使所接触的事物同他们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把作文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他们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去练习写作。
学生乐于观察,才能经常观察,观察能力才能提高。所以,培养学生观察兴趣也是十分必要的。作文前,我选择观察对象,指导学生观察,激发求知欲,使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现象产生观察兴趣。
例如:以《落日》为题作文时,我组织学生三次傍晚观日落,明确观日落的目的,引起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害怕、厌恶作文的心理,获得了特殊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观察方法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事物获得生活实感,是作文的先决条件。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长期观察,创立了划时代的生物进化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事物,体验生活,把接触生活实际作为作文的起点,是很重要的方面。平时对周围的人、事、物多观察、多留心,到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观察的方法。
1、观察中的用心术。鲁迅说:“要创作,第一必须观察。”只有贮备丰富的材料。,写文章才能挥洒自如。有一些学生写起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生编硬套,往往字词不够,究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不习惯于思考。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写作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长流不息。思考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总之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因此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用心灵感受世界的习惯。
2、观察中的分解法。引导学生观察,不能走马观花,要细致深入。学生通过观察,在头脑中把握事物的整体并把它分解为各个部分。例如:在写《一盆玫瑰花》时,把玫瑰花分解为茎、叶、花,并进一步观察茎上的刺,叶子的颜色,叶脉的状态,带锯齿的边缘,花朵的花托、花瓣、花蕊、花色、香味等。这样学生既接触到了事物,又有了亲身感受,取得第一手材料,形成了新经验,才能用文字真实准确的将它写出来。
3、观察要抓住重点。写作观察绝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日行千里”,“走马观花”式的观察,容易养成观察的随随便便的习惯,而往往停留于生活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深入于生活与事物的本质;而“日行千里”式的观察容易连表面现象也难以观察到,更找不到现象与现象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不到深化情感体验、提升认识与思考的目的。所以说采用分解法并不是把事物写的越细越全越好,面面俱到,没有主次,文章就成了流水账了。所以,观察必须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细致观察,详细描写。
还以《一盆玫瑰花》为例,玫瑰花重点是花,那么对花就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和描写,这样才突出重点。当然,对绿叶等也得进行适当描写。
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改变了以前写作文时无话说,生想硬拼的局面,写作水平明显提高。
三、观察,老师要加强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丰富他们视觉形象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在观察中,教师要给学生以切实指导,积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注意事物特征,特别是注意可能被忽略的重要特征。
例如:在写《冬天》为题的作文时,要注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冬天到来后的景象:天空、阳光、风雨、山水、花草树木、、昆虫鸟雀以及人们的生活情景的特征。那么,学生就会发现曾无数次接触过的却未注意过的东西,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指导学生观察,还要帮组学生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使显示观察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例如:野游、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等。指导学生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校内的人、事、物以及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觀察的对象。引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占有充足的写作素材,为上作文课做好充分准备,学生写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
四、培养观察能力坚持经常
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培养起来的,这必须经常的进行观察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意识,养成良好观察习惯。学生越观察越善于观察,越善于观察越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当然,为师之道,教无定法,对于在作文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我的陋见不一定得当,还望诸同仁给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