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生活化”

2017-07-28 21:02张雪
北极光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生活

张雪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

一、情境创设“经常化”

作为小学的课程,它所要回归的当然是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就是使课程成为儿童自己的,使课程成为真实可信的,使课程成为有生命的。从新的品德课程的教材来看,其中已经有了许多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案例,如果我们教师再用心地创设一些形象、逼真的、有价值的情境,配以音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渲染气氛,更能打动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表达内心感受,领悟其中道理,得到有益启示,从而实现自我整合和人际关系和谐,形成健康的心理人格。

例如在上《面对欺负和威胁》(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恰巧发生这样一件事,两位学生在排队的过程中因推搡产生了矛盾,一位学生一时激愤,拿起卷着文具盒的书本朝对方的头上打去,文具盒的一角划在对方额头,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而班主任找他俩谈话时,打人的一方还振振有词,说对方推了自己才打他的。我就以这件事为蓝本,编写了一个小品,在课堂上,让学生再现那令人揪心的一幕,然后通过自由辩论,逐渐明辨是非。学生通过这个情境再现,自由讨论,亲身体验,提高了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认识到人的一生难免犯错,一旦犯了错误,就要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推卸。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课堂教学要选取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真诚地表达出来。

首先,要注重呈现生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都来到了书上,都走进了课堂。如在教学《和诚实交朋友》一课时,我以“豆豆的故事”为切入点,通过故事大王讲故事的活动环节,把平时生活、学习中说谎话的故事讲出来,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说谎话确实害处大。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再从课堂到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将教材中原有的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他们今后的生活。如在教学《我喜欢美好的环境》一课时,“抓住了我喜欢美好的环境”这一主题的特点,即环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在课前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自己回到生活中去观察、搜集、调查、分析、体验等方法,收集一些美好环境的图片和一些污染环境的严重性的资料,在课中,通过“这儿怎么了”这一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辩一辩,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把废品通过自己的加工和精心创造变为“宝”,更好地改善我们的环境。

三、教学形式“活动化”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活动化”。《品德与生活》教材的活动性特点也很突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材呈现形式,都非常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获得体验,提高道德自觉性。由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说教式、语文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学生直接参与感受体验活动、游戏娱乐活动、模拟操作活动、动手制作活动、表演欣赏活动、讨论交流活动、作品展示活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时,在校园内模拟人行横道和红绿灯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应该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怎样才是真正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四、交流讨论“朋友化”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引自大纲)。由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年龄小,组织的讨论一定要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和交流。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孩子参与讨论的切入点。为了防止孩子形式上的讨论。我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讨论。例如,教学《我们班里故事多》时,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你们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了,哪一位同学值得你感谢的,当你有困难,同学帮助自己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怎样感谢他呢?老师请各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一下,然后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来汇报,这样,小朋友讨论的时候就有话可说了。我再指导孩子设计自己的感谢卡,想一想:谁帮助过自己?是什么事情?能用什么画画出来?写一句什么话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让学生制作好感谢卡后,进行同桌交流,再把卡送给自己所感谢的人。然后在班上办一个“留住我们的感谢”展览。在“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乐曲声中,每个同学把别人送给自己的感谢卡放在展览栏中。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发展了同學之间的友谊,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我在教学时,能合理地组织孩子讨论,让孩子在讨论中学会交流,学会自信。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以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品德融人生活。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王家学校)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