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
翠翠是生活在茶峒边城里的淳朴少女,边城里的两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翠翠意属弟弟傩送,哥哥天保却率先提了亲。两兄弟决定以唱歌来决定胜负,哥哥自知会输,便出走成全弟弟,却在途中失事去世。弟弟愧疚自责,进退两难,也离家出走,留下翠翠一人在惆怅与期待中守着渡口。林黛玉是荣府贾母的外孙女,是绛珠仙草转世真身,林黛玉、贾宝玉因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真心相爱。但是,拜封建势力所赐,木石前盟败给了金玉良缘,林黛玉历经风刀霜剑,最后在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一、翠翠与林黛玉的爱情矛盾心理
(一)一见钟情与日久生情
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是爱情开始的两种方式,一见钟情——刹那间四目相对,心潮澎湃,情愫暗涌,而后茶饭不思,魂牵梦萦;日久生情——波澜不惊,日积月累,细水长流,终有一日恍然大悟,情投意合。
翠翠与傩送是一见钟情,翠翠在知傩送真实身份之前,就已经把他的印象深深地刻进心里。翠翠在得知其身份后,“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傩送在知道哥哥与自己喜欢同一姑娘后,表明心迹:“假若我不想得到这座碾坊,却打量要那只渡船,而且这念头也是两年前的事,你信不信呢?”两年前正是傩送与翠翠相遇之初,翠翠与傩送的异性相吸似乎自然而然,毫无悬念,可又那么隐秘而朦胧。
林黛玉和贾宝玉在大观园里一起生活,在长期的亲密接触中,二人互相了解、互相慰藉,在一次次的试探、争吵、和好之中培养了真挚美好的爱情,这便是人们所说的日久生情。这种爱情不仅仅是翠翠与傩送之间相互欢喜的纯洁好感,而且是建立在长期的坚固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宝黛二人知己般的恋人,比起翠翠与傩送的一见钟情会更理想。
(二)探听老船夫与彼此试探
翠翠与傩送、天保分别见过四次面,兄弟二人不约而同地向老船夫表明心迹,并探听老船夫口风,哥哥天保派杨马兵说媒,“你为我去探听探听那老的,我欢喜翠翠,想要翠翠”。弟弟傩送没有哥哥那么直接,但也隐晦地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伯伯,你翠翠像个大人了,长得很好看!”茶峒山城力里的人直接而纯粹,并不拐弯抹角,好看就是欢喜,欢喜就是想要。
宝黛之间则是通过不断的互相试探来确定彼此的心意,增加彼此的爱情信心。第二十八回中,贾宝玉差紫鹃送些如意给林黛玉挑拣,林黛玉说:“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贾宝玉听她提出“金玉”二字来,不觉心动疑猜,便说:“除了别人说什么金什么玉,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林黛玉假意试探不疑有他,其心思不过想让贾宝玉起誓不爱薛宝钗。这也正是二人的爱情逻辑:为了真情而不断试探、吵架、后悔、赔错、痛苦、和好,如此循环反复。
恋人之间在确定关系之前,都有一段叫暧昧期的特殊时期。这段时间里,他们不能也没办法和正常情侣那样明明白白说话,只能通过彼此试探或通过他人探听来给予自己心理安慰,感受爱情甜蜜。顺顺家的两兄弟不约而同地向老船夫探听,一是有“走车路”的意思,二却是想从中知道翠翠的心意所属。而宝黛互相试探是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
(三)吵架賭气与嫉妒心理
翠翠在听到妇人说二老要傩送同王乡绅打亲家作碾坊的主人后,见了傩送,脸还发着烧不做声,“小小心腔中充满一种说不分明的东西……是生气吧——是的,她当真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生一个人的气,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气”。翠翠的这种心理就像是情人之间吃醋了赌气不理睬对方的模样。
马瑞芳说:“宝黛的爱情曲曲折折、反反复复,似有若无、似爱非爱,爱情的表达方式非常特殊、非常别致,他们就是不直接把自己的心理说出来,而经常通过吵架表现出来,越爱越吵,越吵越爱”。《红楼梦》里林黛玉吃醋,多是小儿女之间的口角之争,可气处是嘴比刀子还尖,有点儿蛮不讲理,有点儿耍小性儿,一如第八回,“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呦,我来的不巧了!早知她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口不对心的话在林黛玉嘴里说出来总有那么一股酸味儿。
吵架赌气和吃醋嫉妒在情人之间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翠翠与傩送的相处较短,自不能和林黛玉一样,直言直语讽刺对方,同时,翠翠又比林黛玉羞涩内向,即使心里吃味不痛快,她也只能在心里骂几句,断不会和林黛玉一样用刀子嘴故意针对的。
二、爱情矛盾心理的表现形式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把一种本身发展完满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性呈现于丰富多彩的表现”,这便是所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翠翠与林黛玉两人在原著中都有较多笔墨的心理描写,分别为读者展示了两个处于爱情矛盾困惑中的少女形象。两人虽性格迥异:翠翠天真活泼,乖巧淳朴;林黛玉孤僻高傲,敏感多愁。但是,两人对爱情的期盼向往有异曲同工之处,尤其是两人在爱情面前表现出的矛盾迷乱,敏感多思。沈从文和曹雪芹在描绘女主人公的爱情心理时,不谋而合地运用了多种相似或相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技巧,细比之下又有一些不同。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心理描写最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重要手段,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
《边城》里翠翠的内心独白随处可见,她是个爱幻想、心思也迷糊的花龄少女,所做所想也是下意识的行为,不带半点不好的心机。思想容易随着事儿飞,静静发呆而不知所措,是这个女孩原生态的毫不做作的真实表现。心理描写这把钥匙打开了这位初懂爱情的羞涩少女的心扉,翠翠在逐渐意识到爱情的时候,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脸红了,“祖父若问:‘翠翠,你在想什么?她便带着点儿害羞情绪,轻轻地说:‘在看水鸭子打架!照当地习惯意思,就是‘翠翠不想什么。但在心里又自问:‘翠翠,你真在想什么?同时自己也就在心里答道:‘我想的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想些什么。”她的确在想,又的确连自己都不知是想些什么,这是翠翠对爱情的朦胧心理的反映,刚刚萌芽的爱情在她心里躁动不安,她隐约感觉到一种人生的新东西在窜入她的生活。她不能不想,但同时,翠翠年龄小且又没有母亲,爷爷自不会和她明白说些什么,翠翠只能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可是又做不了清楚明晰的思考,这种矛盾自然引起翠翠内心的迷乱,而这种迷乱反映到神态上来,就是一种下意识的迷惘和莫名其妙的发痴。
内心独白手法也是《红楼梦》常用的,内心独白一定程度上是作者叙述语言的一种继续,是人物心理活动的过程衔接。宝黛初见时,林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此句写出了林黛玉心理变化的过程,由于王夫人先入为主的介绍导致林黛玉对贾宝玉并无好感,而贾宝玉亮相后,林黛玉则吃了一惊,心下想:“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吃惊,一是来自于自己先入为主的印象差异,二则是因为“眼熟到如此”,宝黛二人的“似曾相识”为二人日后的感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二)山歌与诗词
用山歌的特殊文字形式来表现人物那种不可名状的内心情感或强烈感受,是《边城》所特有的艺术手法。翠翠曾陶醉于自己所听的、所唱的多首山歌。例如,翠翠经常在船上轻轻哼歌玩——“他们女人会织布会唱歌,会找心中欢喜的情人”,这首歌声音极其柔和,快乐中又微带忧郁,唱完了这首歌,翠翠觉得心上浸入了一丝儿凄凉。除了自己唱山歌,翠翠还喜欢听别人唱歌,她常常一面拉船一面喊“爷爷,你唱,你唱”。茶峒人的歌声缠绵悱恻,动听悠扬,有着甜美的味道,又带着点忧伤。翠翠欢喜唱歌欢喜听歌,正如她欢喜爱情的降临。
与《边城》相对,《红楼梦》也用了特殊文字形式来表现人物心理——诗词。在曹雪芹看来,当人物的感情达到很深很浓的诗意境界时,这种感情便无法用一般语言来表达,只有借助于发自人物内心深处的升华语言——特殊的文字形式——《葬花词》《秋窗风雨夕》《题帕诗》《芙蓉女儿诔》等诗词。这里的诗词异于一般诗词曲赋的独立游离,并非可有可无的,它是人物内心隐秘活动的标记,是人物内心感情的升华。这些诗词寄托着人物的千言万语,那不知如何表达出口的心思,都可以从诗词中寻到。例如,《葬花词》“他年葬侬知是谁”,無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同病相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林黛玉为了爱情她粉身碎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她孤傲不阿的个性。
(三)梦境
《边城》里翠翠做过许多梦,傩送为翠翠在山头唱歌的那个晚上,翠翠便做了个梦:“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翠翠梦得甜蜜,不光是梦让她甜蜜,更是那朦朦胧胧的爱情的甜美让这颗幼小的心灵尝到了喜悦,灵魂愿意为这种美好的爱情飘飞。汪曾祺曾说:“小说是写翠翠的爱情的,这种爱情是那样纯粹,那样超越一切世俗利害关系,那样的非物质……翠翠的爱是一串的梦。”沈从文正是用这样一串的梦——特殊的心理活动表现形式,表达了一位初恋少女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用梦境表现人物内心隐秘感情在《红楼梦》中也有所运用,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噩梦”,梦里林黛玉伤心贾宝玉负于她,贾宝玉为证明自己并未变心,拿出小刀往胸口一划,挖心以明心意。这个梦直接反映了林黛玉担心贾宝玉会辜负自己,患得患失的爱情心理,因此才会终日辗转反侧,噩梦缠身。
三、爱情矛盾心理与爱情悲剧
(一)翠翠的爱情心理与悲剧
翠翠对爱情的追求完全是自发的、被动的,是一个明显的等待过程,天真地相信爱情终会到来。但是,翠翠对爱情并不是没有感知的。虎耳草是翠翠情思的象征,小说中多次提及她在梦中见到虎耳草,表明了翠翠对傩送感情逐渐由朦胧变得清晰。从未有过母爱、内心孤独的翠翠在面对痴心爱人时自然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羞涩,躲避推脱。在摆渡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己看,她便把脸背过去,不声不响,从这儿读者可以看出翠翠对爱情是无比渴望的,但当心爱之人站在她面前,她又有了羞涩感,不敢大胆将爱情表达出来,这是她对爱情的自觉、自矜、自尊。同时,大自然的风日铸就了她顺乎自然的性格,也造成了她追求爱情时的自发、被动的心理。翠翠一方面对爱情极其憧憬,而另一方面依赖性过重、独立性不够让她产生了一种错误的爱情思维——她的爱情应该由爷爷来为她安排。翠翠的不够成熟、被动、顺其自然的爱情心理造成了她对爱情的迷乱困惑,导致她的爱情以悲剧结局。
(二)林黛玉的爱情心理与悲剧
首先,林黛玉的“小心眼儿”是颇为出名的。《红楼梦》中这样刻画她:“咀又爱勉薄人,心里又细。”贾宝玉借《西厢记》和《牡丹亭》里的妙词来进行试探,她首先想到不是别的,而是“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其次,林黛玉过于敏感,“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节,写她探望薛宝钗时,忽然发现贾宝玉也在,便笑道:“暖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再次,林黛玉多愁善感,一草一木,都能勾起她无尽的烦恼、无边的哀愁。这些性格都导致黛玉对爱情缺乏信心,一再试探贾宝玉,试探不成便拌嘴赌气。但是,林黛玉不像翠翠那样羞涩胆小,她敢爱敢恨,不懈追求,她爱就爱了,爱得那么浓烈,那么哀婉,那么撕心裂肺。然而,势单力薄的林黛玉最终还是抵不过命运、时代的作弄,终究在贾宝玉大婚之夜“泪尽花夭”。
四、结语
翠翠与林黛玉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都因自身和时代环境等各种原因产生了矛盾的爱情心理。然而,两人的爱情矛盾心理及其表现方式又有着异同。经过上文的分析,笔者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点启发和感受,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恋爱中的翠翠和林黛玉。
(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