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体系研究

2017-07-27 21:31杜华
商情 2017年21期
关键词:支撑体系河南省创新创业

【摘要】本文对河南省双创支撑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进行梳理研究,立足河南省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双创的基本特征,提出构建以培育双创主体为核心、以各类发展平台为载体、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切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资源开放共享,聚焦双创需求重心,完善创业创新政策,着力破解机制约束,营造双创发展环境,从而构建起科技创新引领突出、平台载体支撑强劲、财税金融聚焦突破、公共服务保障有力,各子系统相互促进、功能互补、共同发力的立体化、系统化的双创支撑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 支撑体系 河南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文下以简称双创)是指以万千创客或企业为市场主体、以简政放权为改革重心、促进国人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实现精神追求的过程,是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发挥人力资本优势、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的重大举措,具有基础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前沿性的特征。双创支撑体系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问题导向、创新模式的要求、通过政策制度安排构建的由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财税金融、市场环境、平台载体、社会氛围等组成的促进双创良性发展的支撑系统。十三五时期既是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又是经济社会蓄势崛起、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的关键时期。构建双创支撑体系,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厚植创新沃土、创新发展模式,对河南省实现追赶跨越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双创支撑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双创支撑体系是由体制机制、财税金融、市场环境、平台载体等各个侧面、层面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构成的,涉及方方面面的政府管理部门、机构、企业乃至社会群体,加之双创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使得许多政策性支持措施尚处在探索、实践过程中,规范化、系统化、成熟化的支撑体系也在构建的的过程中。概括起来,支撑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科技创新体系引领作用不充分。总体上创新资源不足一直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短板,是制约其带动引领作用发挥的诱因。但有限的创新资源由于未能进行有效配置也是重要因素。一方面,长期以来,政府主导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管理机制,由于远离市场需求导致科技成果供需错位,成果转化率较低;另一方面,近年来拥有较多创新资源的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即使与市场联系对接,但往往处于自我服务、封闭运行的发展状态,接近市场而远离大众这个主体。尤其是在短缺经济且以引进复制技术的发展状态下,科技创新往往锁定在大中型企业的服务上,高条件、高价位、高风险与大众化的投资规模小、起步条件低、抗风险能力弱形成反差。因此,对于双创的科技政策支持的着力点并不是仅仅局限在大众化个体的创新支持上。而是把着力点放在政府科研机构的机制创新和市场对接上,放在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的科研资源优化配置、对大众化创新的开放服务上,使得大众化创业主体有项目可选、有专利可购、有技术可用、有条件可实践。

(二)投融资体系聚焦重心不突出。从已经出台的政策性支持措施来看,其聚焦点锁定在企业融资难上。固然,融资难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但是对于更多的大众化创业创新来说,最大的障碍是来自双创的风险性。尤其是在新常态背景下,这种风险性会使大众化的创业创新搁浅在萌芽状态,因此,投融资支撑体系的着力点在于从“进得去”、“干的开”、到“退的出”进行全方位支持,把风险基金、风险投资及相关的运作机制构建起来。

(三)平台载体体系引领发展不到位。近年來,河南省着力构建一大批科学发展平台,有航空港实验区等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战略类平台,有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等产业类平台,有高新区、经开区等创新类平台,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以及各类指定口岸等开放类平台,等等,这些平台载体承担着对外开放合作、对内创新发展功能,是提升市场发育程度的先导力量和最活跃的载体,应该成为推进双创最坚实的支撑力量。但是在这些平台载体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追求规模效应的发展惯性、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和考核评价体系的缺陷,客观上对投资规模小、起步条件低的小微企业产生了挤兑效应,一些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小微企业因投资小而被拒之政策优惠和发展空间之外。

(四)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功能不健全。主要是服务功能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充分乃至一些功能缺失的问题。在政府办事效率方面,虽然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大幅度削弱了审批事项,但囿于部门利益,部分权限放开不彻底;部分转换为事权,进而形成以事代权;部分转化为部门控制下的中介机构或事业机构,形成变相的市场垄断,成为非审批的审批。在法规制度建设方面,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诚信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创新、监管执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的考虑分享发展成果的功能属性,而服务发展的功能属性相对缺失。在人才支撑方面,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价值不能得到合理体现;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十分缺乏,尤其是高层次、高精尖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优。

二、加快河南省支撑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的前提下,立足河南省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双创的基本特征,今后一个时期,构建双创支撑体系的思路是:以培育双创主体为核心、以各类发展平台为载体、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切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资源开放共享,聚焦双创需求重心,完善创业创新政策,着力破解机制约束,营造双创发展环境,从而构建起科技创新引领突出、平台载体支撑强劲、财税金融聚焦突破、公共服务保障有力,各子系统相互促进、功能互补、共同发力的立体化、系统化支撑体系。

(一)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在双创支撑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引领发展的作用。一是促进政府研发机构与市场对接。推动科研院所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起以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率为导向的立项评价机制、经费拨付使用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落实和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股权、期权、分红权等收益分配机制,加大对科研人员转化科研成果的激励,最大限度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科研院所转型,改革传统的科层化管理,形成以科研团队为中心的新模式,促进科研人员的自由流动,为科研人员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推进优势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强化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属性,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网络平台。发挥地方与高校院所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作用,建立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效开放的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的现有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工程文献信息、专利信息等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共享。推动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与创业服务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打造创业者交流平台,推进创业者联盟、创业沙龙等创业者组织建设,加强创业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三是发挥研发机构的引领发展作用。拓展多方参与、多种形态的创业创新空间,建设创业园、创业街、创业社区、创客空间等多种形式创业创新载体。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聚集,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高校院所积极参与、辐射带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群落。四是培育创新主体。全面落实鼓励创业创新的支持政策,加快推动行业龙头技术创新,积极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和众创空间创客群体。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基础最坚实,要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强研发和设计创新,提升在行业中的地位。中小科技型企业具有数量多、覆盖面广等优势,选择一批不同行业的“专精特”中小企业予以重点培育,使其成为“科技小巨人”。创客群体创业创新触觉最广泛,着力培育一批创业小镇、天使小镇,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各个领域的创客群体提供服务,构建创客集群。

(二)强化平台载体体系建设。平台载体体系是双创的最现实、最直接的支撑。一是放大原有发展平台的功能。通过创新机制、改进考核体系,推进原有的产业集聚区等发展平台的功能开放和放大,把双创纳入其发展框架中,使双创主体能够获得共享基础设施、优惠政策、技术溢出、综合服务、发展空间等机会,成为双创的摆渡工场和创业公园。二是建设新型科技研发集聚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等,建设中小科技型企业孵化园,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标准,为中小企业孵化、培育、成长乃至上市提供全过程一体化服务。三是建设创新型服务业园区。依托省辖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两区”等,加快互联网金融、软件研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等一批专业园区建设,打造服务业创新高地。四是建设一批省级创业园。依托高校、大学科技园、职教园区等,建设一批青年创业园,采取建立审批服务直通车、免费代办“四证一章”等措施,为大学生、青年科技人员等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五是打造众创空间平台。鼓励各类投资主体盘活利用老厂房、旧仓库、闲置楼宇等存量资源,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轻资产、重服务”的新型孵化平台。

(三)打造系统化投融资体系。投融资支撑体系是双创支撑体系的关键環节。要通过创新运作机制,聚焦双创发展需求,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投融资体系。一是强化财政的多层面、多覆盖支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统筹安排的相关专项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采用财政直接补助或基金化运作方式,对科技创新、载体平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器、以及双创率先发展地区给予倾斜和重点支持,引导调动社会资金跟进投入。通过政府购买“创新服务”的方式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探索建立“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促进创业期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服务)的推广应用。

推进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一批涵盖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信息及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的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降低创业创新成本。支持各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券。对企业利用专利权质押融资发生的贷款利息、评估费、担保费等相关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对企业通过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实现的融资给予一定比例的发行费补贴。优化财政供给方式。发挥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河南省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按参股运作的方式,重点支持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申报国家新兴产业参股创投基金和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投引导基金,鼓励天使投资人、法人机构及专业投资机构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投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早中期的创新型企业。积极开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对科技企业、青年人才创业进行风险投资。二是建立高效灵活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采用市场运作方式,契合创业企业需求,推动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建立适应创新链需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从科技研发到产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开展互联网众筹融资试点,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等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鼓励合规发展股权众筹、互联网金融众筹、普惠金融众筹、小微银行众筹等创业金融服务方式,拓宽传统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渠道和覆盖范围。发展互联网金融中介,提供信息交互、资信评估等服务。完善投融资平台众筹服务功能,打造创业金融服务链,打通线上线下金融服务快捷通道,引导和鼓励创业企业在区域股权市场、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进行展示、挂牌和融资。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交易所,鼓励并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吸引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落地、集聚和发展,打造互联网金融产业集群。

(四)完善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是营造双创市场环境的重要保障。以提升市场发育程度为核心,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全力打造创业门槛最低、创新环境最优的省份。一是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建立行政审批清单制度目录,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实现各类行政事项中心内办结;推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实现“一照一号”。继续放宽企业登记条件,实施“一址多照”、集群登记等住所登记改革,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创新企业登记方式,推进全程电子化企业登记管理。二是构建信用监管机制。建立实名认证制度和信用评价机制,公开评价结果,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鼓励发展第三方信用评价服务。建立完善信用标准化体系,对现有征信体系和评测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规范信用信息采集、处理、评价、应用、交换、共享和服务。三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制定保护知识产权的规范性文件,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和政策体系。培育知识产权新兴服务业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实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培育计划。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增强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能力,促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与司法保护紧密衔接,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仲裁,加快形成行政执法、司法审判、调解仲裁等多渠道维权保护模式。四是全范围优化公共服务。建立面向创业企业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鼓励检验检测、研发设计、小试中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社会化、专业化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提高各类公益事业机构、创新平台和基地的服务能力,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科研设施,降低双创的成本。优化创业指导和服务,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利用科学知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和信息,创办、领办或与企(下转232页)(上接268页)业家合作创办创业创新服务机构。鼓励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和建设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推动大学生等各类青年创业创新。五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大招商引智力度,结合优良政务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着力集聚一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制定实施河南省中长期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集聚高层次复合创新型人才和创新管理团队。强化区(园区)聚才、用才主阵地作用,为各区(园区)按需引才留下自主空间,提升引才精准度和产业匹配度。优化人才资金资助方式,采取政府直接资助与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成长性人才项目实行“一企一策”跟进培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全面打造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科技创业生力军,形成创业创新示范和引领效应。六是实施全民职业技能振兴计划。重点支持一批特色鲜明、优质高效、能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把培训和就业、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七是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支持举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论坛、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加强政策宣传,展示创新创业成果,繁荣创新创业文化,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杰. 工业大数据: 工业4. 0 时代的工业转型与价值创造[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萧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杜晓静、耿亚青、沈占波.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背景、特点和组成系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4期

[4]柴玉珂、顾晓敏。“互联网+”创新驱动下企业运行机制研究:基于重复博弈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11月

[5]邵宜航、刘仕保、张朝阳.创新差异下的金融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J],管理世界,2015年11期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重点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B078)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战略重点与思路举措研究》(项目编号:2016BJJ006)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互联网+创新创业战略重点与思路举措研究》(项目编号:2016G007)

作者简介:杜华,生于1979年10月,女,河南安阳人,现供职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支撑体系河南省创新创业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议消费安全问题多发的症结所在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