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合阳县“政产学研”支撑下的农民培训探索

2017-07-27 19:11王雷李延平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

王雷+李延平

摘要:“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将这种组织形式引入农民培训当中,是对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合阳县将这种模式作为当地农民培训的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培训体系,开发了多种培训项目,建立了农民培训基地,创造出自己的培训模式与经验,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农民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关键词:合阳县;“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农民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7-0026-05

职业教育一直倡导进行产学研合作,即产业、高校(主要指职业院校)与科研院所进行密切合作,以期实现各主体利益的最大化,达到共赢的目的。但是,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各利益主体都有自己的考量,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产学研各利益主体自觉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主动合作的主观意识并不强烈。在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还不够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介入与协调是非常必要的,也即形成“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支撑体系,由政府作为组织者出面进行组织、协调、规范、引导,使产学研合作更易形成与推进。这既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要求所在,也是各级政府的应有之举。

“三农”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民则是“三農”中最核心的要素。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转型是重要的环节。而因农民身份的特殊性,很难对其进行正规的学校教育,因此,职业培训便承担了农民转型的重要使命。将政、产、学、研合作拓展到农民培训领域,既可以扩大合作的范围,丰富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时也是对农民培训的创新。通过政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生动力,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保障。

农民培训要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我国地域广阔,农村情况差别较大,各地的农民培训正是适应这种多样性而存在的一种教育形式,对农民培训独特性的探索更具有实践意义。党和国家积极鼓励各地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和创新新时期农民培训模式,创造出适合本地的经验,真正实现农民培训服务“三农”、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转型的目标。

地处陕西关中地区的合阳县对当地农民培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为当地农民培训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我国的农民培训由多个机构和部门共同承担,但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是农民培训最主要的部门。合阳县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民培训模式。

一、 合阳县职业教育概况

合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隶属于渭南市,总面积1 4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2万亩,是一个农业大县,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有小麦、苹果、红提葡萄、红薯等,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国家级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县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教育,关注农民培训,重视农民素质提高对县域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合阳县职教中心、农业局、人社局、扶贫办、妇联等部门均承担对农民相应领域的培训,合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合阳县唯一专门进行职业教育的机构。

合阳县职教中心创建于2001年,是一所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计算机应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等专业,其中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禽畜养殖与疾病防治专业、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和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属于涉农专业。学校现有教师147人,省、市级教学能手7人,高级教师27人,本科以上学历者98人,“双师型”教师36人。在教学设备方面,配备了多媒体家电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维修电工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机械加工实习车间、数控实验室、汽车专业实训室等15个实验实训室,并建成机械加工实习工厂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等[1]。2011—2013年,学校参加了陕西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并成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改实验的牵头学校。

为统筹全县的涉农培训,合阳县职教中心于2015年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多种形式整合教育资源,面向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待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培训中心以服务“三农”为目的,以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在市教育局的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合阳农民培训模式。

二、 “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农民培训模式实践探索

合阳县农民职业培训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效果,与市、县政府的合理规划与大力支持关系密切。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职教中心、企业、研究机构通力合作,根据合阳县的地域特点与产业结构组织了多样的农民培训项目,由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实施机构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合阳县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农民培训体系,县培训中心向上挂靠高等教育机构,为三级农民培训体系提供智力支持,为合阳县的农民培训保驾护航。合阳县“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支撑体系见图1。

(一)构建三级农民培训体系

健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覆盖县、乡、村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农民培训顺利进行的保证。合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探索出“上挂横连下辐射”的农民培训体系。(见图2)

合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以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农民培训的统筹和衔接机构,它向上挂靠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些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为培训中心提供智力支持,包括培训中心教师的学习提升,聘请专家深入农业工作现场进行指导,与培训中心共建农业示范基地等。这是培训体系中的“上挂”。“横连”是指培训中心除了主要承担各种农民培训工作外,还承担着与其平行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通过培训中心与农业局、扶贫办、人社局、畜牧局等部门的沟通,将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加以整合,避免因重复培训造成的资源浪费,有效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分配。在此基础上,培训中心直接对合阳县下属21个乡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农民培训工作负责,即“下辐射”,使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为各乡镇农民培训的中心。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依托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学校资源开展农村农业技能培训、卫生培训和公民教育。

合阳县的甘井镇是合阳培训中心“下辐射”的一个典型代表。甘井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创办于1981年,多年来一直秉承“科教兴农,以民为本,点土成金”的办学宗旨,为当地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提供劳动力和技术支撑。甘井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该镇的农民技术培训中心,与县培训中心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培训中心的指导下对农民进行文化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方面,甘井镇主要依托已有的苹果、核桃、香菇等主导产业成立农业合作社,进行农作物种植探索的同时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任务,同时在县培训中心的辐射作用下发展起电子商务。文化教育方面,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依托镇小学而建,学校内设有图书室供农民阅读学习,同时对农民进行卫生保健、老年文化、法制知识等内容的教育与宣传。培训中心与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建立联系、上下协同,实现二者双赢。

农民培训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仅依靠某一级部门的单独行动无法完成,它需要多个部门的分工协作,更需要上下级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与协作,因此,国家倡导建立县职教中心牵头的县域农民培训网络。合阳县很好地发挥了县职教中心的统筹协作功能,将县域职教资源加以整合集中到职教中心,并设立专门的培训部负责农民培训工作。培训中心直接对各乡镇的成人技校负责,既负责培训工作的指导,又负责培训工作的监督,保障“县—乡(镇)”两级之间的沟通。各村组建农民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集约化程度,既有利于村级农民管理,又是对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同时,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加入为培训中心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培训体系的建立打破了层级之间严格的界限,使“县—乡—村”三级相互沟通,资源及时传递,有效避免了培训资源的浪费流失,提高了农民培训的效率,农民成为培训的真正获益者。

(二) 开发多种农民培训项目

合阳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秉持“服务农民”的理念,开发了多种类型的培训项目,在不同的培训项目之下又设计了相应的专业进行培训。果蔬花卉种植是合阳县的特色产业,因此,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培训是该县主要的培训专业,承担该专业培训的项目包括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育精准扶贫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年培训人数近2 000人,这几项培训项目可以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不同需求。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专业除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外,还设置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为农村培养经济核算、经济管理人才,年培训人数150余人。在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中,合阳县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机械加工专业,满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意愿。除此之外,该县还开发了社区教育培训项目,包括电子商务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这两个培训专业都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培训的期数与人数较少。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主要针对农村妇女设置,使其既掌握技术,又获得工作。电子商务专业是合阳县的新兴产业,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详见表1和图3。

该县所进行的农村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使之成为遍布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合阳县电子商务的发展目标为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发展配套服务体系,使“商店+网店”基本覆盖全县。目前,合阳县的电子商务培训项目主要是特色产品的网上交易,引导传统实体店积极转变经营模式,促进传统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品的延伸性收益。合阳县还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据了解,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加入了该协会[2]。

多种多样的培训项目满足了不同农民群体的需求。合阳县农民培训的对象包括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待业失业人员、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培训内容涉及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术、扶贫、社区教育等项目,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首先,根据农民文化程度、从业取向、年龄、发展意向等进行分类培训[3]。对于农村青壮年农民,重点加强农业科技生产、农产品新技术推广、农村旅游、创业就业技能、职业道德、乡土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对于拥有深厚土地情结、长期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加强其农作物种植养护、农产品经营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其适应农业市场的能力;对于农村妇女,培训重点在健康保健知识、家庭教育知识、手工制造、法律知识、农业专业技能等方面,提高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种植能力。其次,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对农民进行分层培训[3]。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专业技能、农业管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对农村基层管理者、农村技术工作者和农村有号召力的农民进行提高自身素质、农村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困难户进行基本农业种植技术、农业合作种植等帮扶培训。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

(三)建立农民培训基地

合阳县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以合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实训基地为支撑建立而成,构建起“一个中心,三个基地”。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具有四大功能:一是农业新品种培育;二是进行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培训;三是面向社会,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开放进行参观或采摘活动;四是职教中心学生实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建立“县—镇—村—示范户”技术培训网络,以点带面推广新技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既满足了农民培训的需求,又实现了资金自筹。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服装制作與生产管理实训基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培训中心免费对本地的妇女进行服装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该基地既是农民实训基地,也是企业服装加工车间,培训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在此工作。企业对在该基地工作的人员发放工资,生产出来的服装有专门的场所进行展出、销售。这既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工作问题,也为培训中心筹集了资金。

农民培训需要有师资力量保证、资金支持、技术支撑,这些保障来自于合阳县“产学研”一体化的支撑体系。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它实现了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就合阳培训中心来说,校企合作为培训中心提供了培训资源,如实训厂房与设备、企业与培训中心共建示范基地,同时也为培训中心提供了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获益,培训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保障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企业与培训中心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

培训需要大量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教师。合阳县培训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两所高校不仅为培训中心提供了师资力量支持,还与培训中心共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与培训中心进行长期深入的合作。科研机构的介入为农民培训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证,这种合作也为研究机构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提供了保障。“产学研”一体化的支撑体系是农民培训发展的新趋向,它大大提高了农民培训的吸引力。

“合阳模式”上下贯通,形成“县—乡(镇)—村”农民培训体系;四位一体,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兴办基地,进行增产探索。“合阳模式”最大的收获是农民对培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现在许多乡镇干部主动联系培训中心要求对当地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如今,合阳县已在全县设立教学点60多个,与多个农业合作社签订长期培训协议。合阳县的农民培训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了农民的信任。

三、 关于农民培训的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逐渐由一种身份转变成一种职业,农民培训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发挥着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作用。农民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农民进行培训适应了服务“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为农民自身素质提升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将“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合作引入农民培训当中,是对传统单一主体进行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

纵观当前我国农民培训现状,师资不足、经费不足、多头管理等问题是农民培训面临的普遍问题,农民培训陷入国家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与农民培训效果停滞不前的“怪圈”。主要是由于当前把农民培训直接推向了市场,由市场运作自发而缓慢地解决政策执行中价值流失的问题,而农民培训的公共产品属性还没有被大众普遍的认可和接受,企业和科研院所主动参与并承担相应培训的积极性还存在欠缺。要解决这种矛盾,各级政府必须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对农民培训整个过程的宏观调控和细节安排。首先,为保障农民培训的顺利进行,国家应制定农业相关法,保障农民培训的地位,确保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教师扎根农村。其次,农民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参与,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借鉴澳大利亚为协调各部门利益而设立ANTA机构的做法。ANTA机构是比各行业部门高半级的机构,用于统筹各部门的资源,协调各部门的利益。我国也可以设立类似的部门,将农民培训资源加以整合,再按培训需求将资源分配于各部门,使培训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互动共振系统。最后,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培训的监督力度。对农民培训的监督是最重要的一环,监督部门应该是独立于培训部门之外的第三方部门,负责监督培训的实施情况和培训结果追踪观察。政府必须在农民培训进行前、进行中和进行后都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使国家的各项政策设计落实到农民身上,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农民素质。

参考文献:

[1]合阳县职教中心[EB/OL].(2016-09-28).http://baike.sogou.com/v69570953.htm?fromTitle=%E5%90%88%E9%98%B3%E5%8E%BF%E8%81%8C%E6%95%99%E4%B8%AD%E5%BF%83.

[2]合陽县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挂牌成立[EB/OL].(2015-04-07).http://www.heyang365.com/news/local/3589826.html.

[3]马建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留守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研究[J].职教论坛,2014(10):51-56.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
构建“四位一体”培训体系倾心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四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创新“四位一体”办学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实施“四位一体”农民创业培训模式 建设培训创业一体化服务体系
“ECPI”四位一体的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如何用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进行中职课堂教学
通过多层合作综合实践,聚焦世界公民素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