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国革命中列宁处理党际关系的主要策略
——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

2017-07-27 10:46
观察与思考 2017年5期
关键词:列宁

朱 建 田

论俄国革命中列宁处理党际关系的主要策略
——纪念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

朱 建 田

联合策略、斗争策略和妥协策略是列宁在俄国革命中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处理党际关系的主要策略。“斗争”策略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坚守,正是为着这一目标,列宁指导布尔什维克党与各种反动政党和机会主义政党进行坚决斗争,以确保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妥协”策略体现了列宁因时制宜处理党际关系的方法论,正是因着这一方法,布尔什维克党在不丧失革命原则的前提下与其他政党达成的妥协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最大化。“联合”策略既内蕴着斗争,亦包含有妥协,集中体现了列宁在处理党际关系上原则性与策略性、价值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关键词:列宁 党际关系 联合策略 斗争策略 妥协策略

作者朱建田,男,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法学博士(南充 637002)。

在十月革命胜利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研究列宁的党际关系思想,发掘列宁党际关系思想中有价值的理论资源,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学术纪念活动。鉴于此,本文以俄国国内革命为背景,对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处理党际关系的三大策略即联合策略、斗争策略和妥协策略予以探讨。

一、“联合”策略

在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当布尔什维克党的力量不足以使其单独行动时,就需要与其他政党实行列宁所说的“并肩斗争”。列宁指导布尔什维克党处理与其他政党关系的“联合”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联合的必要性及意义。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与其他政党开展联合行动的首要目的是为自己开展政治活动谋求必要的生存条件和空间。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不仅为黑帮政党和沙皇政府所敌视,也为大资产阶级政党所害怕和敌视,它的革命活动受到反革命势力的严重打压。列宁由此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中行动的布尔什维克党,如果不时而在这种场合,时而在那种场合和资产阶级民主派并肩行进,就不能参加政治。”①《列宁全集》(第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除了谋求自身的生存条件外,与民主派政党实行联盟也是“解救劳动人民”的必由之路。①《列宁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3页。在俄国,城市无产阶级受自由派大资产阶级压迫,农村无产阶级受农奴主—地主压迫,而城乡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很大程度上由民主派小资产阶级政党担当,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必须同民主派小资产阶级一起走,打击黑帮和自由派”②《列宁全集》(第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1、31页。。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发展革命联盟的主要对象是民主派小资产阶级政党,因为自1905年革命之后,自由派大资产阶级政党不仅丧失了反对沙皇政权的革命性,而且与之结成了共同镇压无产阶级的反革命联盟,此种情势决定了“必须以布尔什维克党同一切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联盟来对抗专制政府同资产阶级(特指自由派大资产阶级——引者注)的联盟”③《列宁全集》(第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101页。。非但如此,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与民主派小资产阶级政党联合的着力点是建立“左派联盟”,因为小资产阶级政党中的中派政党和右派政党不能使俄国“人数最多的民主群众”在革命与反革命中进行正确选择,而这个“人数最多的民主群众”的政治倾向决定着俄国革命的基本走势。④《列宁全集》(第二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118页。列宁对“左派联盟”的革命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基于17世纪英国革命和18世纪法国革命的经验指出:“世界上没有一次资产阶级解放运动没有提供‘左派联盟’策略的范例,并且这些运动的一切胜利总是与这个策略的成功联系着的”⑤《列宁全集》(第二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7、118页。,他认为俄国的民主革命也亟需建立这种联盟。

第二,关于联合的条件。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目标是推进民主革命进而推进社会主义革命,而民主派小资产阶级政党并非都具有革命性,因此并非所有小资产阶级政党皆可成为联合对象。列宁对布尔什维克党与其他政党联合的条件进行了三项设定:其一,联合的对象须有革命意愿并为之采取革命行动。在《有重要意义的一步》中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与其他政党建立革命联盟的前提条件是“除了工人阶级以外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某些阶层也能够为无产阶级所必需的民主进行斗争”⑥《列宁全集》(第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1、31页。。其二,布尔什维克党只在与自己能达成革命共识的行动中进行联合。在《关于民主派大学生中的党派问题》一文中,列宁对俄国各种民主派政党在联合行动中因与他党立场殊异而“吃过苦头”的教训进行了总结,指出“只有在大家真正一致确信有必要采取某种行动的时候,才能采取联合行动”,即实行联合的政党之间要能够真正达成革命共识⑦《列宁全集》(第二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238页。。其三,只同愿意进行政治斗争和武装起义的党派实行联合。列宁在谈到俄国杜马内各党派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只能同那些完全接受我们进行直接政治斗争的基本口号的政党,即承认武装起义的必要性,并为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政党”⑧《列宁全集》(第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0页。进行联合,“而且仅仅联合这些人”⑨《列宁全集》(第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页。。基于这三项联合条件,列宁明确反对布尔什维克党与三类政党联合:一是动摇派。在《法国通讯》一文中,列宁以法国社会党与动摇派联合而招致行动失败的教训为例指出,“同动摇分子联合会削弱群众的冲击,并且会使动摇加剧”⑩《列宁全集》(第二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238页。。二是机会主义派。在《致“社会主义宣传同盟”书记》一文中列宁特别指出:“请注意:俄国有两个布尔什维克党。我们的党(‘中央委员会’)是反对机会主义的。另一个党(‘组织委员会’)是机会主义的。我们反对同它联合。”k《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1-92页。三是虚伪的自由派。在俄国,像立宪民主党这样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常常打着民主的幌子与专制政权做交易,列宁认为,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决定了布尔什维克党“不(能)同立宪民主党人结成任何联盟,一秒钟也不相信立宪民主党人”①《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2页。。

第三,关于联合的具体策略。其一,坚持严格的独立性和党派立场。列宁要求布尔什维克党在联合行动中“一刻也不容忘记自己的阶级独立性和自己推翻资产阶级的阶级目的”②《列宁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1、324页。,从而“要力求首先在‘立场’、政纲和纲领方面明确地、毫不含糊地、深思熟虑地划清界限,然后再把那些根据他们的信念和社会本质来看能够一道前进的力量联合起来”③《列宁全集》(第二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66页。。为此,他要求布尔什维克党在同小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时不要和它们“打成一片”,在杜马活动中“不能把自己的口号、自己的策略同任何其他反对派政党或革命政党的口号和策略混淆起来”④《列宁全集》(第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9页。。列宁指出,在联合行动中不允许存在任何削弱或模糊党性的做法,否则革命就有可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⑤《列宁全集》(第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9页。其二,对其他政党的非革命思想与行为进行批判和斗争。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要“以严格批判的态度对待它的临时同盟者”⑥《列宁全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特别是要对资产阶级民主派政党的立宪幻想进行批判。在俄国民主革命中,小资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党长期与孟什维克党联合支持自由派的立宪民主党,并以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作斗争的“革命诳语”欺骗工农群众,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要对这些政党的假民主和假革命进行批判和揭露,要“以革命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道路来对抗小市民空想的社会主义观点”⑦《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108页。。列宁认为,只有对小资产阶级政党的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斗争,并组织民主派阵营对自由派政党展开批判,革命的民主派阵营才能真正形成并存在下去。⑧《列宁全集》(第二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8、66页。其三,在联合行动中要争取对其他政党的领导和引导。列宁认为,建立“左派联盟”是俄国劳动人民实现解放的必由之路,并认为在“左派联盟”中只有实现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左派联盟”真正发挥革命作用。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不仅要致力于把农村无产阶级(农民)和城市无产阶级(工人)“一起组织成为独立的阶级政党”,并对劳动派、社会革命党等城乡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号召它们“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⑨《列宁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1、324页。

二、“斗争”策略

围绕着政权问题展开的阶级斗争,是俄国革命中政党政治的基本生态。列宁关于布尔什维克党处理党际关系的“斗争”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根据各政党的阶级本质和特点来确立斗争的基本态度。列宁在《俄国政党分类尝试》等文章中对此进行了如是阐述:第一类是黑帮政党(包括俄罗斯人民同盟、君主派、贵族联合会等)。列宁认为此类政党是农奴主—地主的阶级组织,是专制政权的支柱性力量,是人民民主的直接敌人。他通常把这类政党蔑称为“宫廷奸党”,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应当揭穿这些政党同沙皇政府的极其密切的联系以及同农奴制大地产如何利害攸关,并且阐明必须为彻底消灭这些野蛮势力残余进行不调和的斗争”⑩《列宁全集》(第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第二类是自由派资产阶级右翼政党(包括十月党、法制党、工商党、和平革新党等)。列宁认为这类政党是地主和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阶级组织,其反革命性质非常明显,它们虽然在分享政权上与政府存在争执,有时甚至与立宪党合伙反对旧政权,但其反民主、反革命的本质是确定无疑的,布尔什维克党“应该同这些政党进行最无情的斗争”①《列宁全集》(第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9页。。第三类是自由派资产阶级左翼政党(民主改革党、立宪民主党等)。这类政党特别是其中的立宪民主党乃布尔什维克党最主要的斗争对象。这类政党的社会支柱主要是城市居民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包括一部分自由派地主。这类政党一方面想借助人民的力量来与专制政权作斗争,另一方面又担心人民群众的民主革命会摧毁其生存根基;一方面试图与专制政权作斗争以谋求更多政治权利,另一方面又害怕专制政权的残酷镇压而与之进行勾结妥协。列宁把这类政党称为“十足的掮客”,并视之为无产阶级革命最危险的敌人,因为它们以假民主的面目向工农群众散布立宪幻想,企图把民主革命引向歧途。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应无情地揭露它们“伪善的民主词句”,揭穿它们“散布的立宪幻想”,并“无情地反对它们对民主派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②《列宁全集》(第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4页。第四类是民主派小资产阶级政党(人民社会党、劳动团、社会革命党等,革命后期列宁把孟什维克党也归入此类)。此类政党是广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群众的政治代表,它们一方面与农奴主—地主作坚决的斗争,另一方面又深受自由派资产阶级的影响并常常接受其领导;它们的革命性使其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同路人,它们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使其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损害者。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要“揭穿这些政党的假社会主义性质”,要“促使它们在立宪民主党的政策和革命无产阶级的政策之间作出抉择”,并“迫使它们站到布尔什维克党方面来反对黑帮和立宪民主党”。③《列宁全集》(第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4页。

第二,以联合左派、分化瓦解右派为主要斗争方式。其一,以斗争而非“协议”的方式对待一切动摇、叛卖行为。列宁把民主革命的目标设定为工农革命专政,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的任务“不是劝导资本家及其走狗改善工人的处境”,“而是组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④《列宁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页。基于此,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不能指望同资产阶级政党达成所谓“革命协议”来赢得其参加革命的“保证”,对于资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中的任何“不革命”行为,只有通过“毫不留情地揭露和痛斥”才有可能推动它们“向左转”。⑤《列宁全集》(第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193页。也正基于此,列宁反对同立宪民主党达成任何形式的“革命协议”,因为“这不是布尔什维克党对它施加压力,而是削弱布尔什维克党的独立斗争”。⑥《列宁全集》(第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0、250页。其二,争取和发展左派力量反对右派政党。列宁认为,要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布尔什维克党须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分进合击”,共同反对专制制度和大资产阶级政党。这就要求布尔什维克党不仅要“支持左翼和争取左翼”,还要“尽量把革命民主派分子分化出来”以壮大“打击专制制度”的阵营,列宁甚至这样指出:只要革命的知识分子“向我们伸出一个手指头,那就抓住他的一只手!”⑦《列宁全集》(第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193页。。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不仅要“引导所有其他的力量去反对黑帮和反对自由派”,还要“敢去领导他们”同自由派资产阶级政党斗争。⑧《列宁全集》(第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0页。其三,利用矛盾,分化和瓦解反动政党阵营。列宁在其著作中多次对俄国的政党从右至左进行分类排列,这是他制定党际关系策略的重要依据。在列宁看来,首先应该把“资产阶级民主派”中的劳动派各党同立宪民主党区分开来并分化后者,以“使立宪民主党的队伍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劳动派的共同攻击下发生动摇”⑨《列宁全集》(第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0、250页。。其次,要把立宪民主党同十月党等更右的政党区分开来,要对“两者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能更多、更好地加以利用”①《列宁全集》(第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4-135页。,要通过“支持立宪民主党反对一切更右的党派”来“努力孤立反动派”。②《列宁全集》(第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7、209页。再次,要区分反革命自由主义同反革命封建主义之间的界限,也即区分自由派资产阶级政党同黑帮政党之间的界限,因为二者在瓜分政权上存在矛盾,布尔什维克党“要利用它们之间的这一尚未结束的矛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③《列宁全集》(第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7、209页。。总之,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要懂得区分不同政党之间的界限并善于利用不同政党之间的矛盾来分化瓦解反革命政党阵营,以此来壮大革命势力,削弱反革命势力。

第三,把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理论斗争有机统一起来。列宁反对经济主义,但不反对经济斗争,他认为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改善生存处境的重要手段。经济斗争主要在工人阶级和专制政府之间展开,当专制政府不能满足工人阶级的经济诉求时,经济斗争就会尖锐化并必然发展为政治斗争。列宁由此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应该把这两种斗争紧紧地结合成无产阶级统一的阶级斗争。”④《列宁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3页。列宁认为,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政治自由相较于经济改善具有更本质的意义,因此在结合两种斗争形式时,要把政治斗争提到首位。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是利益对立的政党之间斗争的主要形式,但除此之外还有思想理论斗争。在《怎么办?》中列宁这样指出:“布尔什维克党的伟大斗争并不是有两种形式(政治的和经济的),象在我国通常认为的那样,而是有三种形式,同这两种斗争并列的还有理论的斗争。”⑤《列宁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38、38页。列宁认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⑥《列宁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38、38页。,因此布尔什维克党应重视对资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斗争。列宁认为,思想理论斗争内蕴着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内容,而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都是思想理论斗争的实践表现形式,所以,布尔什维克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发展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与资产阶级政党争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权,把工人运动“吸引到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羽翼下来”⑦《列宁全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38、38页。。列宁认为,“同反动派作斗争首先要使群众从思想上脱离反动派”,而在俄国,对工农群众实施有害思想影响的当首推立宪民主党,因此列宁指出:“谁要是说‘应当同反动派作斗争,而不是同立宪民主党作斗争’,谁就是不懂得斗争的思想任务”。⑧《列宁全集》(第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2页。除立宪民主党外,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还必须与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党等深受立宪民主党影响的小资产阶级政党进行斗争,因为它们“轻视理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间“摇摆不定”,使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受资产阶级奴役。列宁对理论斗争赋予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只有进行正确而有效的理论斗争,才能“击退打着各种新招牌喧嚣登场的老牌机会主义的进攻”⑨《列宁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2页。,也才能真正实现对革命的领导。

三、“妥协”策略

列宁认为,真正的革命者不仅要学会正确的进攻,也要懂得正确的退却,要善于运用妥协策略来达成革命目标,反对对任何妥协都一概加以拒绝的“左派幼稚病”。列宁关于布尔什维克党与其他政党实行妥协的思想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实行“妥协”的重要意义。什么是妥协?列宁指出:“为了同别的政党达成协议而在某些要求上让步,放弃一部分自己的要求,这在政治上叫作妥协。”①《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0、130-131页。列宁以历史发展的曲折性为例,对革命政党实行必要的妥协进行了哲学阐释:“历史的任何曲折转变都是妥协,是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彻底否定新事物的旧事物同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彻底推翻旧事物的新事物之间的妥协。”②《列宁全集》(第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7、7页。推而言之,对布尔什维克党来说,当在某一特定阶段已经欠缺有效推进革命的必要力量时,只有通过与其他政党达成妥协才能积蓄和壮大其继续革命的力量。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中不仅不能拒绝妥协,相反必须利用妥协,只有“庸人们”才会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对任何政党实行妥协。在《反对抵制》一文中,列宁援引恩格斯关于“公社布朗基派流亡者宣言”的文章表达了马克思主义者对待妥协的基本态度:不仅不要“拒绝利用形势注定我们实行的妥协”,而且要“明确意识到无产阶级的真正的革命目的,善于在各种形势下通过曲折道路和妥协来追求这些目的”。③《列宁全集》(第十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7、7页。在俄国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内曾产生过几次“左派幼稚病”,其表现形式之一是,反对布尔什维克党与其他政党实行任何妥协,把任何形式的妥协皆视为革命投降主义。列宁对此进行了多次批判,他对党内的极左共产党人进行批评教育时这样指出:“革命政党应当补课。它们学习过进攻。现在必须懂得,除了进攻以外,还必须学会正确地退却。必须懂得——而革命阶级也正在从本身的痛苦经验中领会到——不学会正确的进攻和正确的退却,就不能取得胜利。”④《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页。列宁把布尔什维克党对其他政党实行正确的妥协视为获取革命胜利的重要策略,认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学习和善于运用这一策略。

第二,实行“妥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列宁认为,政党间的力量对比关系是决定是否实行妥协的根本性因素。在通常情况下,无产阶级政党都不愿意实行妥协,因为妥协策略的实行意味着革命行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和阻碍,妥协策略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实行的。当力量对比使无产阶级政党不能有效推进革命时,通过与其他政党的妥协来为革命积蓄力量就成了现实选择。例如,在谈到布尔什维克党与立宪民主党的关系时,列宁针对普列汉诺夫等人投靠立宪党的行为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何种策略“不取决于普列汉诺夫的善良愿望,而取决于实际的力量对比关系”⑤《列宁全集》(第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页。;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之所以与立宪民主党共同参加第二、三、四届杜马,是因为它发起抵制第一届杜马因自身实力不足而未获成功,它不得不“暂时放弃革命要求”,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实行“被迫的妥协”,因为“当时力量的对比”决定了布尔什维克党“在一个时期内不可能发动群众性的革命斗争”,而“为了做好这种斗争的长期准备,还必须善于在这种‘牲畜栏’内部工作”。⑥《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0、130-131页。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仍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列宁认为“这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很长的时期内,仍然要比资产阶级弱”,他要求布尔什维克党“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取大量的同盟者”,而这个“同盟者”的主体就是农民阶级特别是其中的小农,因此列宁要求布尔什维克党要努力把农民阶级的政治代表——左派社会革命党争取到革命阵营来,而这种争取工作主要是通过妥协——在土地问题上与左派社会革命党妥协——来实现的。⑦《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9-100页。列宁还以布尔什维克党的妥协经验为例,对德国左派提出了这样的忠告:国际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异常强大,推翻国际资产阶级的斗争异常复杂艰巨,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在这一斗争中不要“拒绝采用机动办法,拒绝利用敌人之间利益上的矛盾(哪怕是暂时的矛盾),拒绝同各种可能的同盟者(哪怕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动摇的、有条件的同盟者)通融和妥协”。①《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9-50、54、47-48、17页。除政党间的力量对比因素外,动摇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广大小资产阶级的客观存在,以及这个阶级与生俱来的两面性和动摇性,为无产阶级政党妥协策略的实行提供了现实可能。列宁指出,面对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共产党人的正确策略,应该是利用这种动摇,决不是忽视这种动摇;既然要利用这种动摇,那就得对那些转向无产阶级的分子,在他们转向无产阶级的时候,实行让步,看他们转的程度,来决定让步的程度”②《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9-50、54、47-48、17页。。

第三,实行“妥协”的原则和方法。首先,妥协策略的实行要有利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革命事业。在《论妥协》一文中列宁这样指出:“真正革命的政党的职责不是宣布不可能绝对不妥协,而是要通过各种妥协(如果妥协不可避免)始终忠于自己的原则、自己的阶级、自己的革命任务。”③《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0、132页。列宁以1917年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时期的政党关系为例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愿意向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进行妥协,即布尔什维克党不要求参加苏维埃政府,不要求政权立即转归无产阶级和农民,条件是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并给布尔什维克党以充分自由来进行革命宣传鼓动工作。列宁认为,这种妥协虽然使布尔什维克党置身于政府之外,但“可以保证(这种可能性极大)俄国整个革命和平地向前推进”④《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0、132页。,实行这样的妥协于革命有利,是值得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列宁以布尔什维克党同孟什维克党的斗争为例指出,布尔什维克党通过实行“机动、通融、妥协”的策略,把优秀的工人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分子拉进革命阵营,从而达到了削弱和瓦解孟什维克党的目的。其次,坚持革命的妥协意味着必须坚决反对反革命的妥协。列宁认为革命的妥协是合理的妥协,实行这种妥协不会削弱无产阶级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为革命事业继续斗争的决心;反革命的妥协是叛卖性的妥协,实行这种妥协必然是以损害无产阶级利益及其整个革命事业为代价。列宁以俄国的孟什维克党、社会革命党以及第二国际一些机会主义政党与本国的资产阶级政党相互勾结、背叛革命为例,指出这些党的行为就是“叛徒的妥协”,因为它们“甘愿向资本家讨好,屈从于资本家的威胁、利诱、劝说、捧场”,⑤《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9-50、54、47-48、17页。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人要对这种“蕴涵着机会主义和叛卖行为”的妥协“全力展开批判,猛烈地进行无情的揭露和不调和的斗争”。⑥《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9-50、54、47-48、17页。再次,无产阶级政党要善于抓住实行妥协的有利时机来达成妥协。列宁说:“革命的无产者必须知道应该镇压谁,应该善于同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妥协。”⑦《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0、213页。列宁指出:当小资产阶级政党与白军共同反对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时,布尔什维克党的口号“就是无情的斗争,实行恐怖”;当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朝着革命的方向转变时,口号“就应当是实行妥协,建立睦邻关系”。⑧《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0、213页。列宁反对僵化的革命口号,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应观察形势变化,捕捉有利时机,通过实行机动、通融、妥协的策略来实现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凌 雁

猜你喜欢
列宁
列宁
斗鹅
列宁的后代
拉美有多少“列宁”?
《登山》梗概
俄共隆重纪念列宁逝世90周年
纪念列宁
请求列宁帮助
俄共拒迁红场列宁墓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