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永江
摘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很多学生视立体几何为学习的畏途。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立体图形的活灵活现,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应用微课,有针对性地对每节课的难点或重点题型进行教学,同时可实现翻转课堂,让其事先预习,也有利于其课后回看复习,使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得到延伸,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微课;立体几何;学法;空间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1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100
微课教学是指教师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一般时长在10分钟以内),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的教学任务进行的教学。具有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空间想象能力是人们对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认知的抽象思维能力,它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能根据关于几何体的符号语言或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在大脑中想象出相应的空间几何的模型,以及其直观图。2.能根据直观图,构建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和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和数量关系。通过微课程教学,对学生立体几何的学习进行学法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
一、课前运用微视频,预习新课
预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一部分,通过课前预习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于学习内容有所了解,上课听课过程中针对性会更强;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所以很多教师在预习环节往往是通过预习学案来指导学生的预习,但是部分学生往往投机取巧,无法实现预习的良好效果。
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目前更多应用在某些重点问题的解析上,而从现实来看,预习环节应用微课也能够优化预习效果,使学生的预习学习任务更好地完成。具体来说,在学生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结合需要学习的内容把本节课知识所涉及的几个关键问题录制成几个视频资料传到学生们学习的网络空间中,再在学生的预习学案中对于重点问题重点提示学生关注,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针对性和目的性就会更强;同时,把教师形象的讲解和预习的抽象的语言结合起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为知识内容多而使学生感到枯燥的问题,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再次,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需要提前做的工作,学生在观看微课过程中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来及时查找相关的内容,这样学生在预习环节所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我们课上要学习的那些内容,而是实现了对于旧知识的复习以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网格的构建,慢慢地学生在自主学习上就有了具体的方向和目标,也能够在努力付出的过程中慢慢品尝到自主学习的快乐,这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也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的。
二、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创设情境和解决重难点
高中数学课本身知识容量大,知识思维度较高,特别是对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立体几何本身更是如此,它需要学生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灵活解决问题,这恰恰是部分学生较为欠缺的。而且知识之间本身联系较为密切,一旦学生在一个问题上卡壳就容易在整堂课的学习中出现问题,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帮助学生参与课堂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首先,利用微课来创设情境。高中立体几何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受制于思维广度和知识积累厚度的限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给学生直观地呈现在不同角度下一些物体的模型图,这样比教师枯燥的语言更直观也更具吸引力,学生空间感觉会更好一些,参与的积极性自然高。
其次,针对高中立体几何课程内容多、容量大的特点,很多学生不知道哪是重点的现实,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把重点内容的讲解在课下再呈现给学生,这样就能够起到查漏补缺、复习巩固的效果。
三、课后运用微课,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學生的疑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成微课、微视频,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反复观看,直至真正弄清楚、搞明白,也就是说,此时的微课是对教学的补充。所以从微课的实用性来看,课后通过微课视频对于核心问题的二次或者多次呈现,能够使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深化对于学习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和提升的目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帮助。
微课的产生,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好微课,让微课成为数学教学的必要补充。但微课也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不能被微课所取代,微课是手段,不应成为教学的主流和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总之,微课和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巧妙结合,可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好地搞好学校高效课堂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应积极探索,认真反思,虚心学习和请教,争取使数学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飞跃式的前进,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骆魁敏.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1(21).
[2] 罗刚淮.从“微课 微型课题 微型讲座”例谈教师的教学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
[3]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社科版),2011(10).
[4] 任宇力.新课程评价理念下“空间与图形”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