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2017-07-26 23:54杨银利
学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感悟技巧

杨银利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教师对朗读训练的落实并不到位,存在诸多问题。教师要优化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明确朗读训练的要求,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读得充分、有效,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兴趣;技巧;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75

一、培养“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引导不容忽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在朗读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另外,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朗读兴趣的激发也很重要。在朗读时,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朗读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表现,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获得阅读后的成功感,进而激发出更加浓厚的朗读兴趣。

二、明确“读”的要求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朗读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学生实际等,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朗读训练,明确朗读的具体要求。即明确读哪些、读后要达到什么目的、采用什么方式来读。

(一)按学段特点提出要求

低年级课本中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歌和浅近的古诗等,这些文体节奏性和情感性强,非常适合学生朗读。低年级段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少,对句子结构也不熟悉。教师应少点分析,少些解释,指导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朗读。可运用“图文并茂”法,即看图说话,由图到文,指导朗读。

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语文素养逐渐提高,词汇量也逐渐增多。默读、浏览的方式多了起来。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处理好朗读与默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多点默读。到了中高年级,课本中记叙文所占的比重增大。记叙文大都语言生動,感情丰富,适合学生朗读。教师要引读学生多读这样的文章,尤其是对一些内涵丰富的语句,要重点读、反复读。

(二)按文体特点提出要求

童话和寓言这两类文章中有许多小动物的形象。低年级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口吻,读课文的时候能展开自己的合理想象。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角色来分辨美与丑、善与恶。 说明文语言朴实,基本没有什么波澜,语气也没什么太大的起伏变化。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平行语势来读,主要是控制好朗读的节奏。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最适合学生朗读的文体。教师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节奏,并尝试运用一些朗读技巧。注意提醒学生不能个性地朗读古诗,要注意诗句的朗读停顿。写景类文章语言生动,语速不应太快,要把听者带入到美的情境中。如《火烧云》《西湖》《庐山的云雾》等等,都通过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师要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按课时安排提出要求

课时不同,朗读的要求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初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这时朗读的基本要求就是正确流利。精讲课文时,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段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该传达出每部分课文所表现的情境和感情。在学习完课文后,朗读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要求学生能通过朗读体会并表现出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三、丰富“读”的形式

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多形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朗读训练。

(一)提供示范,模仿提高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教师成功地范读能收到榜样示范作用,既帮助学生正了音,把握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又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常范读。另外,利用录音和课件来范读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二)营造氛围,入情入境

教师要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才能投入自己的感情。如教学《匆匆》一文时,教师先出示多媒体《日子来去匆匆》后,接着播放《明日歌》,让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音乐开始朗读。在学生动情的朗读中,可以充分感受时间匆匆,从而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三)角色模仿,演中促读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适合学生来表演。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来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和体会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时,就能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四)小组比赛,竞争提高

在课堂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竞赛的方式来安排朗读训练。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读一读,比一比。采用竞赛朗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寻找差距,弥补不足,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五) 读后点评,促进发展

既然有读,就要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做出不同的“解读”。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比如可以这样说,“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品格”“你的朗读让这段文字有了生命力”“随着你的朗读,老师仿佛也去草原旅游了”……

总之,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采用多种方式来抓好朗读训练。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希.巧指导妙训练见真效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6.

[2] 侯少华.浅析异步教学中小学语文朗读训练[J].小说月刊,2016(6):17.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感悟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