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丽
摘 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是提升学生素养的途径之一,教师要立足课堂,结合具体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为学生构建有活力的数学课堂,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会思考;问题;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1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66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成绩差的学生并不是“笨”“智力低下”,而是缺乏思考。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审题思考,必然会导致出错,影响学习成绩。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教师也不去认真追问或分析学生的做题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做题出错的“病因”“对症下药”,久而久之,学生的智力会越来越下降,对知识的理解态度会越来越淡,成绩很可能会越滑越远。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呢?
一、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焰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美好的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战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学生也一样,如果每天在学校只是重复机械消极地记忆教师讲过的东西,不去思考,死记硬背,这个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僵化。为此,教师就要积极开启学生智慧,点燃学生勤学好问、渴求知识、主动思考的火焰。例如,在学习了“按比例分配”后,常见的题型如:一种农药由药液和水配制而成,药液和水的比是1∶500,如果要配置5010克这种农药,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克?
学生根据题意能正确解答:500+1=501,药液:5010×=10克,水:5010×=5000克。但在习题训练中,为了拓宽学生思路,需要改变题型,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其他有难度的变式训练。如:(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2)一个长方体,它的棱长之和是108厘米,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历年来每遇这两道题,总会有一部分学生习惯性做成这样:(1)48÷(5+3)=6厘米,长:6×5=30厘米,宽:6×3=18厘米,面积:30×18=540平方厘米;(2)108÷(4+3+2)=12厘米,长:12×4=48厘米,宽:12×3=36厘米,高:12×2=24厘米,体积:48×36×24=41472立方厘米。
由于受按比例分配常见题的干扰,学生根本没有认真思考分析题意,很明显以上做法是错误的。对此,教师不必马上纠错,而是重新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焰,让他们用思考的钥匙重新开启智慧的大门。可以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特征、长方体特征及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长方体棱长之和计算公式进行验证。(1)长方形周长:(长30+宽18)×2=48×2=96厘米,96厘米不等于48厘米,所以长30厘米、宽18厘米肯定不对。(2)长方体棱长之和:(长48+宽36+高24)×4=108×4=432厘米,432厘米不等于108厘米,那么长48厘米、宽36厘米、高24厘米也是不对的。通过验证,学生马上意识到方法的错误性,明确了长方形周长48÷2=24厘米才是长和宽之比5:3对应的和;长方体棱长108÷4=27厘米才是长、宽、高之比4:3:2对应的和。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养成尽可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推想的习惯,不再墨守成规。
二、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学会学习会受用终生。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要从课堂细微之处入手,把学会提问、学会思考作为首要问题来抓。
(一)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实践证明,哪位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那么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很强。因为他肯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这样得到的知识自然要比被动听讲得到的知识掌握得牢固。所以,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提问题积极性,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多加鼓励,哪怕学生提出的问题荒诞怪异,也不能打击学生,更不能说出伤及学生自尊的话。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最原始的想法,从学生的问题中教师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鼓励学生提问,既可以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才能有下一次的提问。同时,学生也会在敢于大胆提问的基础上,慢慢过渡到善于提问的主动思考模式。若用过激的话刺伤学生,学生可能永远也不敢,也不会再有问题可提了。没有问题的学生,何来思考?
(二)要善于提供思考的情境
總之,知识不能靠教师的“灌输”,而是由学生这一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师的任务是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解题方法,教师不要轻易捅破关键步骤的那层窗户纸,要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时刻在 “思 ”中学。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练就“处处无师胜有师”的学习能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 孙云晓.习惯养成有方法[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