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减负高效”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轻松且高效率地获得知识,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过程;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06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42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速度和效果,以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意识,它决定教师的教学活动。现今很多教师仍然秉承着“填鸭式”“满贯式”教学原则,认为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或者依靠学生的独立学习会浪费很多课堂教学时间而否定“以学定教”。由于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使大多数学生课堂参与度降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坐享其成的意识越发强烈,主动性变差,听、说、做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进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最终教师又会按照以往的方式进行“满贯式”教学,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断周而复始,课堂的高效性就更加难以体现。
教师应该正确看待学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学生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途径变得多样,他们聪明、好学、接受快、主动性强、信息面广,对于一些中低难度的学习问题有自主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信任学生,适当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
二、 改善教学过程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有激励或抑制的作用。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相反,如果课堂氛围欠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逐步下滑,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想学习的状况,或者教师过于严厉刻板导致学生不敢提问,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向可能会发生偏移,课堂效率也会下降。
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情绪、期望、教学风格等都能影响课堂气氛。在课前教师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紧随教师的引导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常,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教师的期望会成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神态、语气、动作等外在行为传递对学生的期待,会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改进课堂气氛。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二)改变教学方式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本身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创新,以满足学生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需求,使学生学有所获。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虽然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都是以空间分布为基础的,具有明显的空间特性,这种空间性的内容若仅仅通过教师语言描述学生难以理解,而借助多媒体演示则会更加直观,减少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例如,在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逐步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种图文并茂的授课方式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除了演示动画之外,还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地学类的网站或软件。例如,在探究全球地表覆盖类型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通过GlobeLand30 进行授课。GlobeLand30,全称是“全球30m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此数据覆盖了南北纬80度的陆地范围,影像精确度高达30m,并且地表覆盖数据多样(包括耕地、森林、草地、灌丛地、水体等10个类型),每个地表覆盖类型都有相对应的信息描述。此外,GlobeLand30包含了2000年到2010年的地表覆盖数据,因此可以对某一具体的地表覆盖类型(如东非大裂谷串珠状湖泊、乍得湖)进行定位,实现不同时间内的区域地表覆盖类型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地表覆盖产生变化的人为或自然原因。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增强地理知识的直观性,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地理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也应该将这种认识应用于实践进行验证。将地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扩展了课堂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对课本知识进行验证,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技能,增强了学习效果和效率。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之后,设计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地球的起源、地质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大陆漂移学说的运动理论等;在参观南水北调博物馆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分小组并设计学习任务,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背景、调水路线特点、影响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深远意义,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知识记忆点,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 强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行为表现、课堂效果等进行解析和修正,进而提升教学效能和自身教师素养的过程。因此要打造高效地理课堂,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改进教学、优化教学,从而达到最佳。反思的内容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优”与“劣”。“劣”,即在教学中出现失误或者未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环节,对于这些问题首先应该仔细研究其形成原因,设计改进意见或建议,对症修改教学设计或改变教学方法。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不但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会得到一定提高,同时也加强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而对于自身教学中的优点、闪光点,教师也要给予关注,恰当地将这种优点运用到教学中用以丰富教学。
总之,打造高效地理课堂,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要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效地理课堂将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张爱军.如何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金色年华(下),2010(11):164.
[2] 王頔菲.对打造优质高效地理課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文理导航,2012(2):20-21.